考研政治马原则认知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

认知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

一、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即感性认识从实践中产生,然后主动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在形式的直接而具体的反映。它包括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这既是它的可靠性,也是它的局限性。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它只反映事物的现象、片面和外在的联系。而认识的任务要求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部的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理性认知是认知的高级阶段,是通过思维对人的内在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论、假设和理论。理性知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越客观事物,但在内容上更深刻、正确、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这是它的特点和优势,但也造成了知识脱离实际的可能。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质的区别。所以“熟悉不等于真知”,“我们感受到的,我们不能马上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的。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主义;感性认识需要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渗透着理性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知识时,总是以原有知识为背景,利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知识的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可能大不相同。所谓“只有被理解的,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科学哲学所谓的“观察渗透论”也指出,人们总是带着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去观察。另一方面,理性渗透着感性因素。理性认识不仅基于感性认识,而且通过感性认识来解释。感性认识丰富的人和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黑格尔曾经说过,同样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之口和缺乏经验的少年之口,却有着不同的内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就会走向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就会在实际工作中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非常丰富实用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丰富的感性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思考加工制作,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来获得真正的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这是认识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重要的飞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从实践的角度看,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认识世界就是改造世界。理性认识只有回归实践,才能指导实践,使认识物化、对象化,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从认识的角度看,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理性认识只有回归实践,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要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般的事物,而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是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一般与个别、理论与实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是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理论原则。“量体裁衣”和“按图索骥”的成语就是两个典型的正反例子。第二,要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与对主体自身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事物的存在形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对客观事物的事实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对象的价值,即对人的有用性作出科学的评价,并根据客观事物的尺度(外在尺度)和人自身的尺度(内在尺度),在观念中建构出应通过实践改造而达到的理想对象,即形成实践观念。这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从理论到现实的中介环节,也是决定性环节。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对象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第四,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并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为了最终把切实可行的理念和行动计划变成现实,我们还必须通过人类的活动来实践。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第三,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觉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它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①导向作用。人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的寻求真理的活动。无论是认知主题的选择,还是认知工具的使用,还是认知结果的总结和概括,都离不开理性因素的引导。②解释功能。在科学理论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对复杂多变的现象做出系统的解释。③远见。基于科学理论的科学预见比基于日常经验的钻石测井经验推断更可靠。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和本能等。非逻辑形式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也是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需要等非理性因素不属于人的认知能力,但对人的认知活动的发生和停止以及主体认知能力的发挥和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动态动作。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取决于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人总是在一定的情绪和意志的影响下从事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积极情绪为认知活动注入活力。知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永远不会也不可能有任何人对真理的追求”。意志也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和驱动力。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那些不怕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峰。”②诱导。好奇心强,兴趣浓厚。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极其宝贵的品质。列宁说:“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是不合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即使是数学,也需要想象力,没有想象力,连微积分的发现都是不可能的。”③兴奋。受到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启发,会产生直觉和灵感。直觉和灵感这种非逻辑的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这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又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到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和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与非理性主义划清界限。

第四,认知过程的重复和无限性

认知过程的重复,意味着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迭代。这是因为在认识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主客观的矛盾。从客观上看,事物的方方面面及其本质的暴露都有一个过程;主观上,人的认知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到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知识水平的制约。恩格斯说:“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它,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它。”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来反复,才能形成更科学的理论。在理解社会生活方面尤其如此。我们党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科学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认知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的发展,人类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无限的,表现为“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从低级到高级的无止境向前运动。这种知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形式上是循环的,实质上是进步的。

五、认识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的无止境发展,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和基本规律。这一认识运动的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即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认识要与客观实践相一致;所谓历史性,即主观认识要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既然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那么主观认识也应该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前移,变为另一个具体过程时,主观认识也要相应变化。如果主观认识还停留在原始阶段,思想落后于现实,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当事物的具体过程还没有结束,原有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具体过程过渡的条件还没有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固执地把将来可能做的事情拿到现在去做,企图超越阶段,就容易犯轻率的错误。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具体历史中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认识和行动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认识来自群众,主要来自群众的实践;知识回到实践,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

精致的练习

1.选择题:以下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人们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不同,这说明()

A.感性渗透着理性认识b .感性渗透着感性认识。

C.科目的差异对理解d起决定性作用,感性认识根本不靠谱

2.黑格尔说,对于同样的座右铭,饱经风霜的老人和没有经验的少年,内涵是不同的。这表明()

A.感性渗透着理性认识b .感性渗透着感性认识。

C.科目的差异对理解d起决定性作用,感性认识根本不靠谱

3.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理解,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理解。

c感性认识来自实践,理性认识来自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4.不管实际情况如何,照抄书本上的教条是认识论的。

A.理性主义b .经验主义c .反思d .先验论

二、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或错选不计分。

1.要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我们应该()

A.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

B.尽可能拥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

C.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制作感性材料。

D.透过事物的现象理解事物的本质。

2.关于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

C.把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的可行性有机结合起来。

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3.荀子云:“不看所听,不知所见,不知所知,不做则止学。”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看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b .看到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

C.看到实践高于认识d .看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既要重视理性因素的作用,又要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下列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有()

A.概念、判断和推理b .习惯和本能

C.直觉,灵感d .幻想,想象

答案分析

一、选择题

1.答a。

分析这道题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的发展过程渗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知是认知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第一印象属于感性认识。个体之间对同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的差异是由于感性认识中理性认识的渗透,每个人对同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也是由于文化背景、个人思维、审美标准等理性认识的差异。选项C是典型的旅游管理考研唯心主义观点。主体的差异对理解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只有实践决定理解。选项d说感性认识根本不可靠,过于绝对化,否定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和意义。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2.答案b

分析这道题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做这道题的时候,考生要善于寻找题干中的关键词。词干是黑格尔的名言,关键词是格言这个词。格言属于理性知识,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因为理性知识中渗透着感性知识。饱经风霜的老人和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感性认识不同,对谚语内涵的理解也不同。所以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政治马哲的考研命题经常采用引用名言的类型。做这类题时,注意找出名言警句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并一一对应到选项中,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答案。

3.答案b

分析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判断一个理解是否可靠,必须以是否正确为前提。正确的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也是可靠的。在两者都正确的前提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

感性认识是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人们可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对事物外部关系的认识,所以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就不可能获得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结果。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所以选项c是错的。

直接经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经验,主要是从书本上获得的。通过个人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从他人那里获得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种方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种形式。所以选项d是错的,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

4.回答a

分析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动态反映论,在处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反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选项A中的理性主义,就是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选项B的经验主义正好与理性主义相反,否定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认为感性经验最重要。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这个问题中,问题的根源是一种教条式的方法。教条主义割裂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局限于理性认识和理论,是理性主义的表现。选项c和d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二、选择题

1.回答ABC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是通过事物的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先积累大量非常丰富实用的感性材料,然后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完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所以,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回答ABCD

分析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如何从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制作感性材料,通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3.回答A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这个话题是一句名言。在这个题目中,你所听到和看到的是感性认识,你所知道的是理性认识,你所做的是实践,你所学到的是知识的目的是实践。荀子的这句话具有认识论上的辩证思想。看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明确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实践高于认识,看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所以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4.回答BCD

分析这道题的知识点是:非理性因素。

首先,考生要明确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是指教育中研究生的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非逻辑形式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的发生和停止以及主体认知能力的发挥和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选项a是理性因素,不选。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