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可以分为多少种?

(一)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分为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阅读。从分数占比来看,古诗词阅读题在中考试卷中的占比继续保持稳定。和前两年一样,2009年的样卷都有古诗词阅读题,而且大部分占全卷总分的10.0%-15.0%。

考试内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对基础内容的理解。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文学意义的理解,古诗词歌赋阅读部分更注重诗词鉴赏。开放性试题大多关注学生的个体感受和理解,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理念。

古诗词阅读中出现了诗、词、曲、传记、散文等体裁,考试材料遍及先秦至明清。其中,文言文阅读考试所用的材料集中在先秦、宋、明,而古诗词歌赋阅读则侧重于唐宋,以诗词为主要内容。与2008年相比,样本量中古诗词歌赋阅读试卷数量明显增加,从10份增加到21份,占总样本量的23.0%到47.0%。

从考试形式来看,古诗词阅读的题型分布以非选择题为主,44套样卷中有206道非选择题,占总题数的84.0%。

1.文言文阅读题

44套样卷* * *考查文言文48篇,13篇为《课标》推荐,35篇未出现在《课标》中。以人教版、苏教版、中教版出版的教材为参照,以两套文言文测试材料对23套试卷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湖北省宜昌卷和上海卷选用的文言文考试教材并没有出现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天津的《唐剧不负使命》选段只出现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其他20个地区的书名都和人教版、苏教版、中文版的书名一样。表明文言文教材的选择遵循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趋势。

文言文的考查重点是积累和理解。测试内容包括文言文词汇、句子翻译、听写、文学常识和文体、句子中断和语气、写作技巧、词义概括和词义理解等八项。其中文言文单词、句子翻译、概括和篇章理解显然占据主要地位。在44套样本试卷中,直接考查文言文单词的有42套,直接考查句子翻译的有41套,考查率分别达到95.5%和93.2%。

各地中考试卷侧重于内容词的考查,以动词为主要内容词,即达到了所谓的文言词考查倾向:“避虚就实。”单词符合率不高,77.1%单词在不同地区的试题中只出现一次。即使测试材料相同,文言文词汇的测试也没有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说明文言词汇需要广泛的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是要考查的热点。

句子翻译题还是占比较大的,除了江西卷和长春卷之外都考句子翻译。特殊句式的句子和与文章理解密切相关的句子为重点句。被考察的没有特殊句型的句子总是引出一个段落或者是文章的中心句,这对于理解整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看出,句子翻译题开始放弃单纯考查文言文的句法,而是侧重于对文意的理解,加大了对关键词的考查难度,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

2.古诗词歌赋阅读题

今年在古诗词阅读中考查了44套样卷中的21套(这21套试卷以下简称古诗词样卷),占47.7%。* * *古诗词古曲阅读题40道。

古诗词和文言文的阅读题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包括古代诗词歌赋的内容和形式,后者侧重文言文的内容。古诗词歌赋的考试内容包括释词、读句、文学知识、概括内容、理解情感、赏析词句、写作技巧和综合考查。理解诗歌作品情感的题型比例最大,占13题,占样本卷古诗词曲总阅读题型的31.7%;还有12题,占30.0%,要求考生对内容进行概括、居中或对诗词进行阐释。要求考生欣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用词造句之美的试卷有五套,在21套古诗词样卷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安徽卷将古诗词歌赋阅读与文言文阅读相结合,要求考生进行对比阅读。因此,古诗词歌赋阅读题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言文阅读题的特点,如为诗释词断句等。此外,广西河池、湖南柳州、长沙、沈阳、辽宁、新疆五套试卷均有选择题形式的综合试题。考试内容很包容,包括了解古代诗词歌赋的内容,了解诗词歌赋的主题,分析写作手法。

样卷中古诗词歌赋的测试材料集中在唐宋时期。唐代诗歌11首,占审读文章的52.3%,宋代诗歌8首,占审读文章的38.1%。它们加在一起占了被检查文章的大部分。唐代选本都是诗,宋代8本中有4本是诗,4(次)是诗。此外,只有陶渊明的《晋代饮酒》和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入选古诗词测试材料,天净沙秋思也是唯一入选的元曲作品。古诗词歌赋19篇(不含重复标题)中,有8篇是《课标》中的推荐作品,11篇是《课标》以外的推荐作品。从出现频率来看,“课标”之外的测试材料占比更大,占19古诗词曲的57.9%。《课标》之外推荐的作品明显多于推荐文章中的作品,而去年只有40.0%的测试材料是《课标》没有推荐的作品。

现代阅读

现代写作分为三个阅读部分:文学类文章、说明文和议论文。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理解和创造性理解。44套样本卷* * *检查了102份测试材料。文学类文章52篇,说明类文章30篇,议论文20篇。文学类文章依然是考试重点,现代文学阅读中开始出现新闻传播,更加注重学生心灵的充实和成长;说明性文章继续重视科技前沿和地域文化的宣传;议论文还是重视学生对观点的提炼和自我想法的表达。

样本量有20组,比例为60.1%-70.0%,15组,比例为70.1%-80.0%。现代阅读的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一如既往,简答占据主要位置,提问数量最多,达到346个。最少的是选择题,*** 28。

1.阅读文学文章

文学类文章阅读***选文52篇,杂文40篇,占76.9%,其中记叙文22篇;9部小说,占17.3%。另外,湖北黄冈卷上有一条新闻。贵州省贵阳卷和湖北省黄冈卷各选了一首现代诗。44套样卷的文学类文章阅读得分在9-35之间,最低的是山东潍坊的9分;湖北宜昌卷考查了3篇文学类文章的阅读,最高分35分。题量在3 -16之间,以5题为最多,* * *以19套试卷,占44套样卷的43.2%,湖北宜昌题量最多,为16。

测试的内容基本包括整体感知、单词理解、内容概括、文意把握、欣赏评价、作品感受等。,并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规律。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注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和自由空间。相比往年,学生的选择性更强,更自由,很多题目都采用了“选一句话”“选一个角度”等方式表达。如北京卷:“请从文中选一句话,作简要鉴赏”;第二,注重拓展探索。从原来的重视欣赏和评价到更加重视拓展探究,很多论文更加重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提供素材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宽度,延伸问题思维深度。第三,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强调个性化阅读。经常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或课内外的积累,写出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策划一次活动等等。比如山西太原的那篇论文:“结合你课内外的积累,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

测试材料关注家庭生活,用文中人物的经历感染学生;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境界提升;注重地域文化特色;注重学生比较阅读能力的培养。题目涉及精神世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世界五个方面。而一种新的命题方式以“群”的形式出现了。如吉林卷以《记妈妈包粽子》、《爸爸为我读书》为题做了一套试题,广西南宁卷以《何宇》(张晓风)和《暗香》(郝跃)两篇文章为题做了一套试题。让学生知道,同样的题材,因为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自己需要的素材,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写出不同风格的文章。

2.阅读解释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阅读题的分值从3到22不等,跨度较大,但分值集中在10左右。最低分是湖北黄冈卷,最高分是上海卷。问题分布主要集中在3题到5题之间,3篇说明性文章排序为117题。其中,11省市出了4题,在样本试卷中占比最大,达到36.7%。题量最多的卷是辽宁沈阳卷,7题。题量最少的有两道题,分别是北京卷和湖北黄冈卷。

测试内容的特点如下:1。弱化文体知识的考点。2009年44套样卷* * *命题117,讲解顺序、讲解技巧、讲解语言等题目已经融入到理解词语短语、把握文意等能力点中。除了讲解技巧,其他考点都是融入多种能力测试,很少独立出现,尤其是讲解顺序只有三题。说明文仍然是说明文阅读试题的重要命题点之一。2009年设置了18道与解释方法相关的试题。二是能力测试更全面。主要题目有:根据所选文章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或经历进行联想和想象,感受和评价文章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综合理解文本和链接材料。这些都需要学生根据文本和现实生活去激活、拓展和升华文本知识。

测试材料主要来源于期刊、杂志、报纸、科普书籍和课内教材。内容涉及科技、传统文化、自然动植物、环境保护等。其特点是:一是体现适当性,主动适应中学生的日常阅读范围。其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如广西河池现在流行不吸烟)和自然现象(四川乐山日全食)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所选短文趣味性强,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比如新疆卷《植物丢脸的小动作》,广西柳州卷《大熊猫的祖先找到了》,黑龙江哈尔滨卷《食物在身上》等等;第二,强调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甲型流感(H1N1)、兽首拍卖、罕见的日全食景观等事件都进入了说明文章的内容。比如《参考消息》2009年第5期的一篇文章被选为浙江宁波卷的测试材料,介绍了A型H1N1的流动性;山东临沂的考材介绍了圆明园十二兽首的来历和价值。三、反映科学技术,介绍新的研究和发现,普及科学知识。比如天津卷引入了克隆技术;黑龙江鸡西新时代高速铁路阐述了动车组的原理和特点。第四,定位是文化性的,突出地域主义和中国文化的结合。命题者往往选择能够代表或表达当地或地域特色文化的文章作为测试材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丰富的文化底蕴,还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做出有特色的回答。比如湖北宜昌的德化白瓷,河北长辛宫的灯等等。

3.议论文阅读题

有*** 20篇议论文,分值从6到18不等,大部分在12左右。6分最低是北京卷,18分最高是重庆卷。问题数量主要分布在3题到6题之间,85题按* * * *排序。其中10省市点了四题,占比最大,达到22.7%。

从测试的内容来看,核心在于找出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并讨论其作用,其次是理解文章的用词和句子。一方面,重要的是考察学生明确文章结构层次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围绕自己的观点选择恰当的例子进行论证的能力。既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相同材料,又要有准确区分和筛选众多例子的能力。在围绕观点选材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论。让观点和事实有机融合,增强论证的力度。另一方面,淡化文体术语和坚持使用文体术语两种命题取向并存发展。作为议论文,论点、论据、论据是固有的。是否出现在题干中,取决于对能力点设置的考查是否到位,这与提问者需要考查的内容和项目高度相关。

从测试材料来看,来自报刊、名家名作节选、散文等。2009年阅读材料的选择涉及人生价值、人生态度、成功与灵感、阅读、道德、友谊、信仰、学习等诸多话题和内容。阅读材料有各种形式,比如图表。选材特点:涉及人物的话题基本以实例论证,涉及人生价值、人生态度、成功灵感,达到12篇;涉及抽象概念和道理的题目都是以推理为主,包括读书、道德、友情、信仰、学习等。共有8篇文章。

在现在阅读考试选择题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南京卷的思路给人一种新的思路。首先,是考察学生如何通过借用课堂上学生熟悉的文章内容,来统一自己的论点和论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寻找合适论据的能力,而不是以往让学生自己写相应案例的命题方式,是一种新的尝试。

(3)阅读名著

检查过名著阅读的44组样本论文中有32篇,得分范围在1 ~ 11之间,主要集中在2 ~ 5分。2008年名著选择题最高分高达18(见2008年广东卷),而2009年最高分给了宁夏卷,只有11,部分省市不再考查名著阅读。

从测试内容看,包括文学常识背诵能力、人物情节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三个能力点。首先,能力分的考查更加全面复杂。有些题目结合了综合能力学习或文章阅读的形式。在考察学生上述相关能力的同时,还考察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比如新疆卷的阅读卡设计就结合了平时的语文活动,考查的内容也比较全面。从作品出发,考察人物、情节、灵感,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一个人物或一本书,这也是近年来经常使用的题目形式。陕西卷要求学生根据所选短文的情节写评语,是今年的新题型。事实上,它希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人物的个性特征,实现从概念概括人物到尊重学生个性表达的转变。其次,考试内容有细化的倾向。比如浙江无锡卷选的这段话,就是杨志护送生日班的情节,在考题中并不是很常见,考生可能很容易忽略。但学生可以通过“我当时被带到黄泥岗上的出生大纲,我想在岗子上自杀”等信息来判断相关人物和情节,命题人给考生提供备选人物而不是填空,降低了难度。第二个题目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了解杨志的性格特征,然后结合具体情节进行总结,比直接要求学生填写性格特征要求更高。

从试题材料来看,命题人也在逐步挖掘试题材料的深度,使提供的阅读材料更加细致,引导学生进行精细化阅读。2008年36套试卷涉及30部作品,而2009年32套试卷只涉及20部作品,基本都是课标要求的项目。审查的文章数量减少了,但方式更深入了。福建福州卷从《格列佛游记》中摘录典型句子,让学生判断格列佛的游历地点。要求学生对格列佛的旅行地点有更详细的了解,并能从所提供的句子中判断信息。同样,用《格列佛游记》的内容,福建厦门卷(例7-3,问题3)就简单多了。学生选择格列佛没去过的地方,测试记忆能力,难度较小。从内容上看,《水浒传》出现频率最高,有20次;其次是西游记,10次,占比28.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也是经常考察的。从近几年的文章统计数据来看,《水浒传》是命题人经常选择的命题材料,其考查维度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