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西北大学地质系
1.造山带与盆地动力学
以中国中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为重点,选取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中央造山系统两侧的盆地。近期以秦岭、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合部和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华南大陆构造和海相油气远景为重点研究对象。围绕大陆动力学的关键问题,以板块构造、大陆动力学和化学地球动力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新起点,运用现代技术开展新一轮的山盆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大陆特征及大陆地壳组成、结构和构造演化;2)大陆地幔的组成和深部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动力学;3)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与造山运动的关系。
2.重大构造事件和生命演化
探索生物演化与大陆演化的关系是当今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新增长点。古生物和生物群的研究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重要证据,为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对重大构造事件和地球生命演化及其关系的研究,也将对大陆动力学和地球系统科学做出重要贡献。该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早期生命演化,包括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全貌、已灭绝的无脊椎动物和已灭绝的脊索动物/脊椎动物的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机制;罗迪尼亚
超大陆裂解、雪球事件与地球古环境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关系。
3.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资源评价。
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科70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西部盆地的研究,同时攻克了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运移、成藏、勘探开发的基础理论和一些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西部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演化、成藏动力学和油气运移规律;同一流域多种能源的共存机制、动力背景及资源评价。
4.中国西北地区的新构造运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
本文以新生代特别是新构造运动与环境效应研究为基础,重点研究第四纪以来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构造变化、地壳结构、盆山关系与演化及其效应,探讨新构造运动对中国西部地区气候、环境、生态、灾害的影响和发展趋势,为西部大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可行对策和预防措施,为中国和西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围绕上述研究方向,西北大学地质系经过70多年的持续建设,在基础研究的某些领域和方向达到或保持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并努力以原创性成果参与国际地学发展和竞争;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为解决国家资源、能源、人类生存环境等重大需求,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做出了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