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实验派文学心理学的研究

1,试谈费希纳的一个美学原则。

答:费希纳65,438+06美学原则之四:不矛盾、不一致、不真实的原则。矛盾多了,人就会陷入苦思冥想而一事无成,不会有美感,或者内容虚假美好,人一开始会有美感,但一旦发现真相,只会有被骗和愤怒的感觉。

2.如何评价《实验派文学心理学研究》?

答:在实验艺术心理学这个略显新奇、仍显陌生的研究圈子里,虽然对艺术活动至关重要的情感动机和个性在最后或暂时没有完全涉及,但其前进的步态仍清晰可辨。其第一次进展的过程总是呈现一种渐进的链式结构。虽然同为艺术心理学的第一分支,但实验艺术心理学的第一个成果也将是一个让人遗憾的目标。但是,类似的感情,与其说是现实的要求,不如说是理想的期待。

3.如何理解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答:首先,梦有很大的压缩作用,压缩也有避免有意识监控的倾向。同样,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主题时,也在潜意识中对力比多进行了伪装和变形;其次,梦是呈现一个视觉形象,很少有抽象的、无形的思想。在梦的世界里,总是与记忆有关的更活跃、更流动的情绪表征具有很强的再现性;第三,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总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状态,也就是说,它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是一种被置换的东西;第四,梦具有相当大的象征意义,尤其是与性的实质性联系。梦不是废话,总是指着什么东西,有意义。

4.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文学心理学?

答:弗洛伊德的文学心理学观点在今天仍或多或少受到质疑,但它已被外行人应用于艺术问题和美学,往往是以错综复杂或扭曲的方式。因此,有人坚决反对将精神分析应用于艺术,但精神分析理论如果在不排除其他材料的情况下谨慎应用,仍然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深刻解释。

5.谈原型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答:艺术中的母亲原型之所以能够独立形成,与人类寻求保护和被养育的集体无意识有关。这样,母亲原型就更具有普遍的力量。但由于预先形成的母亲的心理形象存在于不同婴儿与母亲的现实关系中,逐渐呈现出不同的确定性形象,同时也产生了变体。然而,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有一定的指向,那就是它们几乎都意味着养育、维护、帮助、为生育和富足而献身,而这些都是人类关于母亲的集体无意识内容。正是这种深刻的东西,成为了母亲原型成为艺术中永恒而感人的主题的重要原因。

6.描述艺术活动中的自卑和超越。

答:艺术家和很多方面处于自卑或无能状态的孩子一样,心里总有一个确定的目标,而且往往是想象力催生的优越目标。所以艺术家的内心充满了这样的心理冲突:贫穷与富裕,从属与主宰,苦难与快乐,无知与全知,无能与创造。在这里,想象中的目标越优越,艺术家的焦虑和痛苦可能就越深,但也可能意味着它能激发出更惊人的创造力,获得一些真实的自卑。

7.格式塔文学心理学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

答:格式塔文艺心理学对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提出了两个重要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的一个知觉视界倾向于组织起来,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图形,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二、同构理论,又称异质同构理论。认为在感性活动中,作为客体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构关系。

8.格式塔文学心理学如何解释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

答:当人们看到一个客观物体或场景时,这些客观物体或场景的结构形式会通过观察者的视觉系统激活大脑皮层上的生理力,这种生理力构成了相似物体或场景结构的内部形式。当观察者的心理体验到这种生理力量的内部结构时,观察者虽然体验到了自己大脑皮层的变化,却认为自己从物体或景物中体验到了自然。有了这种以大脑皮层生理力变化为中介的心物关系,心理事实和物理事实得以沟通。

9.马斯洛心理学为什么是第三种思潮?

答:马斯洛心理学不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那样探索人的意识的隐秘之处,也不像行为主义心理学那样注重刺激和反应的模式,而是爱上了人的“更高意识心理学”,从而成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即精神分析和行为心理学之外的第三种声音。

10,谈谈马斯洛的“存在主义世界”与艺术的关系。

答:马斯洛的“存在主义世界”是一个超越性经验的世界,是一个人们可以直接理解人类更高的美德和理想的世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是一个更高的层次:自我实现的水平与人的终极价值和存在价值挂钩。在马斯洛的“存在主义世界”中,艺术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于存在价值的提升和实现,艺术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间接的,因为存在价值是艺术之外的重大问题。

11.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文学心理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第一,决定论原则;二是意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则;三是活动中的心理发展原则。

12.维果斯基是如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结构的内在矛盾来揭示审美反应的心理机制的?

答:在维戈德斯基看来,分析一部作品的结构,主要是分析结构的内部矛盾,也就是从心理学基础上的所谓“反向情绪”运动。正是这种运动引起了艺术的感染力,产生了艺术的特殊功能,他认为“反向情感”是指构成作品内容的情感和激情沿着两个对立的方向发展,并趋向同一个终点。到了终点,激情像发生了“短路”一样被排除,感情得到转化和净化,即痛苦的、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转化为相反的激情。他指出:“审美反应本身可以归于这种净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文学离不开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学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艺术的特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