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大埔中心小学艺术审美教育综述
前不久,在一次全国新人晋级大赛上,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的优异表现引起了评委们的注意。“前十名”中,有两名学生是台州大埔人。随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办专家专程赴泰国考察。令专家们惊讶的是,这所非艺术学校的每个学生都擅长演奏、唱歌、跳舞、绘画和书法。仅近八年来,该校学生在全国书画比赛中获奖50余次,在16全国声乐、舞蹈比赛中获奖。翻看学校近几年的学籍档案,合格率100%,优秀率居海陵区第一。
以美育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大埔特色办学的基本思路。
大埔是一所有90年历史的老学校。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早在1994,他们就进行了各种教改实验,开设了艺术美育实验班。当初并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以“保文化课,强艺术课”为原则进行特色教学。他们根据美术课的培养目标,制定了美术美育实验班美术教学大纲,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教学,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艺术指导老师不够,所以特意邀请有一定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经验的老师加盟。
艺术审美教育对激发和陶冶儿童的美好情感,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发展儿童的智力,锻炼儿童的心理素质,不断完善儿童的道德和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校院长余华对此印象深刻。她一直从事文化教学,她认为加强美育对教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一个小男孩,他在学校开学时被一场大火吓坏了。他很少说话,对学习不感兴趣。学校特意安排他和同学多接触,教他画画和弹钢琴,鼓励他参加集体活动,为他创造上台表演的机会。渐渐地,他找回了童真,重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变得开朗活泼,很快在学习上赶上了全班同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重要阶段。诗歌、书画、歌舞,这些兴趣形式正是打开孩子兴趣的闸门。
据老师介绍,美术班的学生在学习珠算时,手指运用得非常好,而且思维极其敏捷,有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原因是他们的手指在美术课上受过训练。在微机课上,美术班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更渴望新事物。别人在规定的班里用电脑完成一幅画,美术班的学生早完成四五幅。
鲁是个孩子,今年才10岁。她在四年级。她曾凭借一曲舞蹈《春天在哪里》进入中国“十佳”。她说,跳舞很辛苦,压腿每天都在做基本功。不过这也锻炼了我的毅力,学习上不怕苦,特别爽快。有一次,她请了七天假去北京领奖,就让妈妈把课本带上火车自学。回来后主动找同学补课,什么都没落下。
钟六年级,写得不错。问她得了多少奖,她记不清了。她认为获奖并不重要。关键是她业余爱好多。除了画画和写作,她还喜欢拉手风琴和唱歌。她认为,学校美育的开展有助于她对艺术的兴趣和文化课的学习相互促进。
何江喜欢舞蹈表演,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活动,但说到文化课,她更感兴趣。她特别喜欢“形势”课。喜欢表演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装扮成课本上的人物,为人物本身设计对话,描述场景。上了一节课,完全感觉不到时间,对课文的理解也比平时深刻。
周莉老师认为,开展情境教学也是充分开发美育资源的一种方式。通过对学习效果的测试,发现热爱表演和绘画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理解文本的具体方式。热爱绘画的同学可以在文中画出特定场景的氛围。虽然理解深度有差异,但大家都愿意动脑筋,不觉得无聊。
当然,美育不可能是一锅汤,孩子和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是有兴趣差异的。为了准确把握孩子的兴趣,大一新生刚入学时会上“统一班”,也就是音乐、美术、书法、舞蹈都有教。等到二年级再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自愿分班,各有侧重。这样的好处可以帮助有相同兴趣的同学聚在一起,互相促进,把兴趣变成毅力。
张第一次学跳舞时,累得腰酸背痛,想打退堂鼓。但是,每次看到别的同学在地上翘舞蹈课,他都不甘落后。过了几年,他跳下来回北京参加比赛。
如今,减轻学生负担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给孩子增加美育会不会给孩子造成新的负担?
不要!余华说,教材教学的标准可以通过提高课时质量来实现。一些生动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美术班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有时会在没有老师提醒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文时,他们总能想象出文字以外的相关话题,生活体验能力明显优于一般学生。他们做了一个个体的理解,进入初中后,这个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处于中上档次。
顾晓梅校长认为,小学美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走向专业的艺术人才,而是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的气质,提高学生的修养。即使参加全国比赛,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兴趣和思维空间。他们计划在八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校更好地推广这种做法。据悉,大埔中心小学“加强学校艺术美育”已被列为国家教委教学改革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