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孟子》的比较(高中语文试题)
孟子和庄子作为我国先秦散文的代表,比较两部著作,不难发现他们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在文章的整体结构上,孟和庄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孟子》全篇35000余字,各章节之间基本以对话相衔接,多以主客体问答的形式进行。虽然这是先秦前期散文的普遍风格,但也可以说是作者刻意增加说服力的结果。《孟子》中的问句可以归纳为三类:是或否问句、具体问句和选择性问句。“我的力量足以举起一百个君,却不足以举起一根羽毛;明是够看秋末的,但不是工资,那王旭呢?”“房间毁了名堂,毁了?是吗?“反问在《孟子》中使用的比较频繁,比如“若为真,民以还之,若在水下,谁能抗之?”“不要带走王,免得出乱子,恶则俭?能做到恭敬节俭吗?“在孟子的辩论中,习惯上把上述问题中的一个连用,使之成为并列问题。相比之下,《庄子》中的问题远没有《孟子》中的问题复杂多变。《庄子》散文虽然也包含了主客体对话的内容,但多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求教的结构模式,求教的人大多是真诚的,老师不需要在对话中使用问与答的互动。所以《庄子》中的开悟者即使提问,也往往不需要对方回答。这样看来,《庄子》中的问题大多是真假问题,而选择题和具体问题相对较少。来源:文学教育中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