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态命题命题真题
这个题目涉及到“降水概率”的概念。概率的本意是表达可能性的大小,类似于模态命题。但它们还是不同的。看看这些命题:
可能p;大多数情况下,p;大多数情况下,p;30%可能性p;
在自然语言中,它们显然是表达不同意思的句子;所以,在逻辑上,不应该认为是一样的。简单来说,就是量的差异。这些命题最终可以归结为对可能性大小的描述,也可以用概率来描述:
可能性p:表示事件p的概率> 0;
大多数情况下,P:很难量化,但至少概率> 50%;
大多数情况下,P:不好量化,一般可以认为概率≥90%;
可以看出,这些命题都代表了一个“概率范围”;真正用概率描述的句子,直接给出具体的概率值。这两者显然是不同的。
(1)从上面来看,李明的第一个错误是:
“可能性”的概念——即概率范围——被错误地量化为具体的概率值;
②李明的第二个错误是:
事件发生的概率简单理解为“按照事件结果的数量平分”。
任何事件无非是“发生”和“不发生”。这是否意味着任何事件发生的概率是50%?当然不是。再进一步说,事件的概率是由引起事件的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所以事件的概率是可以精确计算的。所以:
只要用科学方法计算的降水概率不是50%,李明的判断就是错误的,明天会不会下雨。
③李明的第三个错误是:
对可能性的判断,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事件的结果来验证。
可能性的判断,即概率的计算,是在事件结果确定之前进行的;即可能性(即概率)始终是对事件“某一时期”所作出的判断。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先前”基于“后来”事件结果的可能性判断。所以:
如果科学计算的概率确实是50%,那么明天会不会下雨,李明的判断是正确的。
同样适用于“可能的P”和“大多数情况下的P”等命题。例如:
明天可能会下雨;
对于这个判断,只要能确定明天降水的概率大于零,那么明天会不会下雨就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也就是科学计算的概率正好为零,那么这个判断就是错误的——当然,明天绝对不会下雨。
至此,上述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为真,在一定条件下为假。看下面两个命题:
1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
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
首先要知道“大概不是P”是指事件P的概率< 100%;所以:
1表示下雨的概率范围是(0,100%)——排除两端的边界值;
这意味着命题1成立当且仅当不能“完全确定是否下雨”——它们分别对应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2表示下雨的概率范围是[0,100%]-包括两端的边界值;
因为没有概率值会超过这个范围,所以命题2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同样正确的命题是:
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
明天一定要下雨,也可能不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