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菩萨蛮》诗赏析
水帘中的玻璃枕温暖芬芳。思念相思,房间不冷不热,香炉熏香,连绣鸳鸯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是梦不到的。
秋日莲藕轻,人比参差剪刀。两鬓隔香红,玉簪占上风。
“水帘中玻璃枕,暖香撩人梦,鸳鸯锦”依然表现出宫睿《文辞》的两个特点,引用了“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等精致名物,给人以层次不齐的美感。换头的“秋日莲藕轻,人比参差剪刀”,用舌尖和齿音的几个字,从音色上传达出一种美感。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句中的“精制水”“玻璃”等词一般给人的感觉是冰冷坚硬的,而他马上承接的“温香唤梦”等词则是温暖柔和的,这是一种鲜明的对比,而前两句和三四句又有另一种对比。有一两句是闺房内的室内风景,而《在江上》温飞卿的其他诗《菩萨蛮》也是这样写的,比如《崔金乔陆双春池绿有细水纹”“凤凰相对金,牡丹一夜潇潇”,都是从女人头上的装饰跳到自然风光和花草上的。文飞卿的特点就是不跟你说清楚是什么。比如他还有《包晗小确金》?陈翔庙去了吴山壁”,意思是“信”是枕边的信。古代枕信材料坚硬,内部中空,故称“信”。“宝信”也就是说这个枕信是用细玉和螺蛳装饰的,“鸟”和“宝信”连在一起,大概就是说枕信是用珍珠母镶嵌成鸟的形状,再加上“金”的,给人一种鸟和金兼备的宝信?我印象深刻。这个真的很复杂,给有名的东西命名是没有层次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另一种可能是“黄金?“杯”不是宝信上的装饰品,而是香炉。后蜀诗人古埙有云:“绣香断金?我(《河殇传》)说那美丽的绣帘后面,金?杯中燃烧的香已经燃尽。那金呢。显然指的是香炉。中国古代香炉用铜制作,一般有两种造型,其中一种是动物造型,以李清照的词“冷香金Xi”(《凤台一吹晓》)为证。另一种是鸟形,有人称之为“金鸭”。费清的“金”字?“毕”是一个鸟形的香炉。而后一句他写的“吴善璧在陈翔寺”,陈翔寺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抱阁,就像唐玄宗陪杨贵妃赏牡丹花的沉香阁,也是楼阁。另一种可能是,正如《开元天宝遗》所述,杨等贵族家庭“以沉香为亭”,这不是建筑,而是一种摆放东西的格子。“陈翔庙去吴山碧”,如果你把陈翔庙当成亭子和其他建筑,也就是说你站在陈翔庙上俯瞰外面蓝色的吴山,这就是一种解释。如果说陈翔庙是一种室内格子精美的家具,那么“吴山壁”就是一种装饰在这个格子上的景观图案。接下来,温飞青还是没有给出一个理性的解释,只是拿“柳暗花明如丝,邮桥在春雨中”这样的户外风景,来说一些人不喜欢温暖的话。比如李冰若的《徐庄故事》,说他的词是“浪费美言和隐晦之词”。我现在想解释的是宇宙万物。其利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不喜欢温言的人说他“浪费美言,晦涩难懂。”这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常州派诗人说,他的词有屈骚的隐喻,他的十四首诗《菩萨蛮》“写得像长门赋,但叙述倒了。”(张惠言《诗选》)说他的曲与曲之间的联系,就像写给陈皇后的长门赋,但他把长门赋的章法倒过来了,所谓“倒述”也是真的。这种说法纯属周的臆测。至于张惠言的“四句照花取,离骚意为“第一次取衣”,还是有根有据的联想的。刚才我们说了,文词引起人们联想的特点是他叙述的语气和感情与借代的传统相吻合。他的《簪花》、《照镜子》、《画眉》等作品,与中国诗歌对女性美的思考传统是一致的。只是因为叙述不清晰,经常使用突跳,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和不连贯,所以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这些空白,给读者以填补和联想的空间,这就是《文辞》让读者产生丰富联想的原因,也是《文辞》的第三个特点。文辞的另外两首《南歌子》中写道:“我坠入低梳髻,莲卷扫眉。我整天都在想你。我为君疲,百花齐放时。”“手拿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看。“不如嫁了做鸳鸯。”都写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这当然是晚唐代词的一个普遍特征,因为当时的诗人大多是诗人与舞妓之间的爱情,而这种感情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能引起隐喻的联想,它不仅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西方文学的传统,无论你推崇的是什么,是理想、事业、信条还是宗教等等。而最具体、最有特色、最激烈、最容易引起人们* * *的,就是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这也是为什么《词》这首原本只是酒席之间一首没有什么深远意义和价值的歌,后来却能划出如此深刻而又寄托意义的主要原因。所有的爱、仰慕、追求的感觉都类似于这种激情。西方文学也有这个传统,所以西方诗歌经常用男女之情来表达宗教情怀。圣经中的雅歌是一首爱情诗。另外,暖暖的文字突然跳转,留下很多空隙,给读者很大的联想空间。这就是暖语容易引起人的转喻的重要原因。当然,五代中有很多色彩鲜艳的词语并不是有意隐喻的。举个例子,就是张碧在《采花》里写的《浣溪纱》:“香车黄昏入凤城,东风斜露绣帘。缓慢的后退,迷人的眼睛微笑着。不知道是什么消息,还得装醉陪你,隐隐约约听到,太疯狂了。”它不能给人任何深刻的联想。我一直觉得诗歌给人的生活感是大小深浅不一的。这个小字写起来没什么意思,但是他写得太清楚了。是一个男生追着一个女生坐着香车进城,风吹起了车的窗帘。女孩回头,他看到她美丽的脸庞,萍水相逢,没机会认识,还要装醉,最后被女方骂“太狂”,如此而已。这自然不能引起人们对屈子《离骚》的联想,因为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而《文辞》未知的理论却与传统不谋而合,这就是《文辞》之美。因此,文词必须结合几种特征才能得到人们把他的词与屈骚相提并论的结果,因为它除了空白之外,还结合了庾沱的传统。我们接着看“包晗的麻雀金?”“碧”字后半部分写着:“画楼断讯,草为”。画楼上,有一个女子,她正盼望着远行,可是她盼望的人不仅没有回来,连消息也断了。长江南岸长满了草。“草江南岸”的意思是,当草长满长江以南,这意味着又一年过去了。结合前半段“柳如丝,春雨来后桥”的故事,我清楚地记得,告别后桥时,我曾将柳折好送给对方,如今柳如丝,我在后桥送别的人却没有回来,是“画楼无讯”。《草江南岸》也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中国的诗词传统不谋而合,最后两句是“鸾镜与墨鱼,谁知此事”,他又提到了“鸾镜”与“墨鱼”,虽然远游的人一去不复返,虽然杨柳绿条年年拂,江南岸春草年年返青,虽然消息年年断绝,但我还是用鸾镜与墨鱼爱惜自己留着。费清的词之所以令人回味,是因为他集几个特点于一身。除了上面的特点,我想补充一点,中国的诗歌还有一个传统,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你写的环境背景和你写的人物的道德资质和感情要有相互的衬托作用。比如《古诗十九首》中,有几首关于恨女和思女的诗,主题是一样的,而恨女和思女的大师们的资质和情怀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写的环境和背景也是不一样的。古诗十九首第二句:“青青河畔草,葱郁园中柳,莺莺楼上女,明如窗,手娇嫩”,这个女人就是“手娇嫩”,她站在窗前,展示给大众看这是什么样的女人?诗中说“我曾是主妇,如今是荡妇,难独守空床。”我写的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人形象。《古诗十九首》又有诗:“西北有高楼,云上,窗疏,亭三重。地板上有一首弦歌,声音忧伤。谁能为它歌唱?没人是齐梁的老婆。清商随风送,中曲飘零,连连叹息,慷慨多于悲戚。”多么委婉的说法,“西北有高楼,天边有云”。你能听到的只有从高楼里飘来的断断续续的音乐声。她有没有“亮得像窗户”或者“瘦得像手”?天空飘着云朵的高楼,寓意着一种高贵的品格和资格。所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资质。那我们再来看看温飞青的话里透露出了什么样的环境。“水幕中的玻璃枕”,水晶和玻璃晶莹剔透,冰冷坚硬,集中展现了一种品质。在这里,我们需要再玩一次联想。李太白有一首诗《玉族》:“玉阶寒露,丝底湿,她在那里徘徊了这么久,在她紧闭的窗扉后面,她为什么还在等待,透过它的水晶玻璃看着秋月的光辉?."这是一首非常好的诗。李太白经常带我们坐飞机。他在《玉蚌》中所写的,已经超越了相思之人在玉阶之上的单纯怨念,把这种感觉提升了,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更高、更美、更晶莹、更精致、更值得追求的更好的境界。是因为他用的玉阶、白露、水晶帘、玲珑、秋月都呈现出一种明亮晶莹的品质,而“水帘中”这个温暖的词也呈现出一种孤独冰冷的状态。刚才我已经说过了,暖词所引用的对象和意象,看似不合理,其实这些现象在它们之间是完全有意义的,有效的。第一句“水帘中的玻璃枕”,有的书把“玻璃”当“珊瑚”,“珊瑚”这个词还不如“玻璃”。一是声音平淡,二是图像不如“玻璃”。只有玻璃能比得上水晶窗帘的晶莹、透明、坚硬和纯净。这句话不仅传达了现实中女人挂在闺房里的水晶窗帘和玻璃枕头,更是通过水晶窗帘和玻璃枕头的晶莹、坚硬、纯净、冰冷的环境,衬托出女人所有的孤独、冰冷的感觉和晶莹、纯净的特质。更妙的是,这句话与“温香唤梦”联系在一起。外表的孤独与冰冷,凸显了内心挥之不去的温暖。一种多么温馨温暖的感觉“暖”是什么,一种多么芬芳的气味“香”是什么,一种多么细腻缠绵的纠缠“撩拨”是什么,一种由暖香引发的梦是什么,可想而知。“鸳鸯锦”“鸳鸯锦”是织锦上的图案,“鸳鸯锦”代表着最完美最美好的爱情。“锦”是材质的质感,是丝织品中最精致的一类,所以他说“鸳鸯锦”。但值得注意的是,温飞青没有说是什么,而是说是什么?是鸳鸯锦床吗?他什么也没说,但是那个女人想念的感情是通过这些意象和连接这些意象的状语和预言传达出来的。接下来的一句“江上柳如烟,残月大雁飞”,是温暖话语的跳跃,它们之间的过渡要由读者来填充,这也正是死在那句话下面的诗不能引起人们欣赏和感慨的原因。《河上的柳如烟》,理性地解释,也许是一场梦,但这个词在情感意识上已经充满了美,唤起了我们。幕内温馨的友情是这样,幕外萧瑟的风景是那样,“江上柳如烟,残月大雁飞”,这两句话的感觉不需要理性的解释,就在于两组意象的对比。不仅如此;“刘”和“颜”这两个形象也能给人很多联想。“柳”常使人想起离别。相传李白写的《秦怡E》一词曾说“杨柳年年落叶,巴陵伤逝”,《柳如烟》本身的晦涩就意味着微妙的感情,起到了“杨柳如丝,邮桥在春雨”的作用。因此,《河上的柳如烟》这句话饱含着离别之情。至于“雁”,古人认为它可以传递信件,人们经常在飞行中排队。李清照的《剪梅》词“谁寄云里锦书,雁归来时,月满西楼”也让人想起远方的人。另外,暖词的基调是:“水帘中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织锦”。两句的押韵都是上声,悠远的音效传达的是梦里做梦的感受,难以准确解释,只能靠心灵的感受来理解。而后面两句“江上柳如烟,残月大雁飞”,结尾都用了两个押韵,有一种很轻很悲的感觉。所以这个词不仅形象好,声音也好听。而且不仅前半部分写得好,一首诗的生命是完整的,所以把后半部分联系起来更有利。[下一页]
诗的后半句“藕丝秋色轻”。藕丝是服装的一种,极其精细、柔软、轻薄。古诗词中经常用到“藕丝衫”、“藕丝裙”,但温飞青并没有说清楚,只是引用了质地的特点。“秋色”是一种颜色。从大自然的角度来看,秋风一吹,大自然的色彩特征就由绿转黄。在《红楼梦》中,凤姐经常让人从衣柜里拿这种或那种颜色的材料,包括秋香色的。我的直观感觉应该是介于黄色和绿色之间的柔和色。最近看到一个词的选集,里面提到“莲藕丝”的颜色是粉红色的。我不太明白这个解释,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觉得藕丝是彩色的,粉红色的。根据我的经验,文辞不可能把“藕丝”和“秋色”混搭成粉红色,所以应该是“藕丝”为料,“秋色”为色。藕丝就是这样一种柔软的材质,秋色就是这样一种温柔的色调,“淡秋色”更是一种淡淡的秋色。这句话并没有说是藕丝裙或者藕丝衫。不管是什么,只要是藕丝的材质,只要是秋天的颜色,穿“藕丝秋色”的人不管是衬衫还是裙子,都应该是美丽温柔的身材。“人赢不平剪刀差”,什么叫人赢?《荆楚纪年》记载古代女子“日人剪彩,人胜”。中国古代的迷信根据春节后第一个月的前几天的天气来预测下一年的生物吉凶。一只鸡,两只狗,三只猪,四只羊,五头牛,六匹马,七个人,第七天的好天气预示着人口的繁荣和和平,所以正月初七被称为人节。每逢人间日,闺中女子将五颜六色的材料剪成各种图案,做成五颜六色的条幅,用发簪别在头上,比谁最漂亮,称为“成功”。“不平”就是身高长短不规则的样子,有很多招数说明人赢了。更值得注意的是“人赢不平剪刀差”这句话里透露出来的爱惜人的感情。古人常写人天惜人的诗,岑参写杜甫的诗,说“人天诗寄草堂,故人思乡”,所以“人天”二字是全诗透露消息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把“人胜”这个词和“大雁飞向残月”这句话联系起来。隋代薛道衡有诗:“人归大雁,花前思”,大雁飞了回来,而人还没有回来,所以这两句话流露出怀了孕的心情。而且《轻秋》和《参差剪刀》都用了舌尖摩擦牙齿发出的几个声音来表达那段委婉而难忘的记忆。下面一句“鬓角上红,玉簪占上风”,“红”指的是花,但花是理性的解释。费清写“红”没有“红”字,香是花的气味,红是花的颜色,都是直接的感觉,所以“红”是花,是插在女人头上的花。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写簪花,却有区别王国维说的“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做报恩的梦了,我要坐着欣赏簪花里的镜中人”,这句话清晰、深刻,充满了沉痛的感情。每一个字都有它的分量,而温飞卿只写了“花前花后看镜”、“鸾镜花枝”、“鬓上香红”,连赞花语都没有用。但“太阳穴上的红”这个意象并不清晰,因为“太阳穴上的红”这个词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太阳穴中间用红花隔开,另一种是两边太阳穴上的红色隔开。但是花插在中间还是两边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花写在这里是为了说明女方的美好感情。像费青这样的文笔,也不是完全没有渊源。因为在文学史的演进中,必然有它的进程和趋势,但伟大的天才走在普通人的前面几步,却必然是建立在过去的历程之上,绝不会是以前的空白,所以我们在阅读作品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它的传统背景。文学的风格从简单直白到复杂多变,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晚唐时期,诗歌出现了注重直接感受和情感叙事的倾向。李贺的诗《画桂树挂秋香,三十六宫土花》《桂花》《土花生苔》,都是从感性写出来的,没有理性的解释。像李商隐的《锦瑟》诗,中间有四行:“圣人庄子白日做梦,蝴蝶蛊惑,帝王春心杜鹃啼。人鱼把珍珠般的眼泪洒向月亮般绿色的大海,蓝色的田野对着太阳呼吸着它们的玉石”,一句话一个形象,也完全没有理性的解释,这是一种趋势。温非卿就是这样写词的成功作家。这种强调感性直觉而非理性解释的方式,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温飞青在直接意义上完成了沟通的角色,与文化传统不谋而合,提供了丰富的隐喻联想,所以他是成功的。最后一句“玉簪占了上风”,听起来不可理喻。其实“风”这个词很奇妙。如果只说“人胜参差剪刀”,只说“鬓角隔香红”,那么“人胜”和“香红”是呆板的,但加一个“风”字,就会显得有活力。辛稼轩在他的第一首诗里写了两句话:“春天回来了,你看美人头上袅袅的春幡。”辛稼轩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可以用非常生动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草不是绿色的,树不是绿色的,花也不是红色的。然而辛稼轩却从美女的头上看到了春天的到来。它在飘动。韦庄有诗《浣溪纱》,说“萧晴扮作寒食节,柳球袅袅在空中,画堂前百叶直出”。也就是说,美人在倒春寒的黎明穿好衣服,柳絮的云朵斜斜地飞下来,卷曲在女子头上的花间。这时,她已经从大厅里的窗帘走到了大厅的前面。这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暖话的注脚。“鬓角上红,玉簪占上风”,寓意这个女人在行动,头上的花和婉约的胜利在春风中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