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道发2823真题

诗意建筑——吊脚楼

在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和沿岸,有一座独具异国情调的地方建筑——重庆吊脚楼。

重庆自古以来就是巴人聚居的地方。在世代与自然的斗争中,巴人依山傍水,依水而居,攀崖造房。据东汉华阳记载,重庆“地刚危”,“屋皆美”,可见吊脚楼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历史。

吊脚楼是柱式建筑,完全靠山。从远处看,它们有的层层突出,有的错落有致,轻盈健康又不失壮美,随波逐流,起起落落,在绿影中傲然望水,享受大自然的思想。

建吊脚楼时,根据地形竖起木桩,以上层为地基,前半部分支撑房屋,后半部分凿成悬崖作为平地。建筑采用较小的杉木,直接连在柱头上的椽子上,密植成排架。其间,猎鹰开槽插木,四壁用木板、石板,或用竹笆抹泥。建筑结构简洁,开间灵活,造型不固定,随意的建筑符号彰显简约自然,线廊含蓄优美。

随波逐流的吊脚楼群构成了一个奇妙的线性道路空间,又深又窄,仿佛迷宫一般,徜徉其间,脚步各异,风情各异。巷子里面,看似尽头,但一转身,却是一片光明的未来,一片天地。

吊脚楼下部是空的,上部是实的。根据古代风水美学理论,空为阴,空为阳,空为柔,但实际上是正,使其形成虚实结合,阴阳一体,刚柔相济的建筑形式。于是,吊脚楼在自然山川中生生不息,在一次展览中被铺在了坡墙上。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薄膜,不占潮湿的气体,享受明媚的阳光,充满活力。

重庆吊脚楼不遵循官式建筑的规则,不受形制框架的束缚,没有“一堂”与“一翼”的主次之分。它随坡随弯,功能上满足使用要求,结构上满足牢固需要,空间紧凑,可随意开合,自然分割,布局灵活,尺度宜人,在“自然之道”中千变万化,形成多元化风格。

吊脚楼起源于农村,以其原始的原色,没有应用朱妍。虽然粗糙纤细,但看起来简单轻盈,素雅端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施工中保持了原生态的地貌和植被环境,使其犹如优美的抒情诗,随意散落在山川之间,闪烁着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光辉。

诗意地生活是现代生活理念的最高境界。那么,地方建筑的吊脚楼就是这种追求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者:方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