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试题
内容:
1.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
2.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3.组织上:复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含义:
1 ..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个问题
(1)全包户。每个承包人向国家缴纳农业税,定购销售合同项下的产品,向集体缴纳公积金和公益金留成。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2)家庭一级的生产配额是固定的。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生产过剩自行解决,减产补偿。
第三个问题
经济特区的目的和功能可以概括如下:
(1)扩大国家对外贸易;
(2)引进更多的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
(3)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
(4)加快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吸收和辐射全国(区域)经济发展。
(5)从土地出售、转让和租赁中获得更多收入。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国外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
5.我们可以扩大接触世界的渠道,打开一扇让世界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第四个问题
理论:
为了保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三大明确概括和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做法:(即物质功能)
1)1988的GNP比1980翻了一倍。
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到21世纪中叶,人均GNP将达到全国水平,
人民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五个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
第六个问题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和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包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