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各种问题怎么答?公式是什么?或者从哪些方面入手?

刚收集了一些,还是有点乱。

高考地理试题的答题方向和技巧

(1)特征描述。

(2)原因。?

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因果律。资源环境利弊的形成和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联系的观点,特别是在分析地理灾害的原因时:

1.自然环境特征-异质性特征的综合成因分析。?

先定位这样的问题最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区域类型应以“水环境”为中心,以“气候-地形”为关键促成因素进行分析。

比如气候分析可以分为①温度: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冷暖气流、海陆分布-海陆温差、地形地貌、人类-植被破坏、城市热岛。

②降水:风、压力——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多雨)、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洋流——冷暖流、人——森林、草地、湖泊、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相似条件,突出主导因素。这也是近年来常用的测试方法:

在小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选择题和大比例尺图中),一般考虑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和小比例尺平面图中),一般考虑地理局部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和人为因素。

2.地理灾害成因综合分析:从“天气(气候因素)、土地(地貌因素)、人为(人为因素)”三个角度对所选地点进行综合分析。示例:

?洪涝灾害成因(中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且集中(如长江流域的阴雨天气);夏季风强度的变化(次高强度:南旱北涝;副热带高压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河流入海(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众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湾(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等。

(2)人为原因: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隆起;围湖造田;水利工程建设不合理(渭河流域)

中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严重成因:

(1)自然原因:山区广阔,地形崎岖,坡度大;地壳运动强烈,山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集中,暴雨多。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

3.地理事物时空特征的成因分析。?

要锁定所用的地理原理,大气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原理——太阳的高度、昼夜的长短、河流补给的原理是最重要的,要注意逆向推理。示例:

?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原因

分析了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动原理),采用“热(高温)低(气压)升(气流上升)雨(云形成引起雨)”的说法;冷(低温)高(气压)下沉(气流下沉)晴(干晴)”进行逻辑分析。

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是: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少;地处内陆,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快;天气系统转换等。

分析河流富含水能的原因。

(1)为落差(位于台阶过渡区,河流落差较大);

(2)径流(取决于降水量、流域面积的大小和蒸发量的大小)

冰凌泛滥的原因:

冰洪的形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度地区。

河流补给

中国东北春天有雪水补充,夏天有雨水补充。

江南春雨降水适中,夏雨供应充足。

西北是夏季山区冰雪水源。?

华南春季受锋面雨补给,盛夏受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是由冬季雨水提供的。?

(3)分配规律的问题?

总的来说,就是把握“点”、“线”、“面”是什么样的分布趋势;解释地理的东西叠加在哪个地理的东西上,通常是指叠加在哪个地形上。?

1.“点”的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沿某一方向的区域稀疏或密集”的形状;或者地理事物在一个地理事物中的分布方位。比如北京的城镇体系分布规律,西北稀疏,东南密集。上海“宝山钢铁厂”位于上海市区东北部,北临长江。?

2.“线性”分布应说明其在哪个方向的趋势及其稀疏特征。

比如新疆的聚落(城)分布特点是沿山麓和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和大河山口密集。再比如“中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可以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向,大致平行于纬度,西段大致东北-西南向,大致平行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

3.“平面”分布要说明这个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也就是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者一个地理事物中该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和大致面积。比如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至长城,南至秦岭。?

4.“点线面”综合考虑。

(D)评价问题

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两点:?

1.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阐述问题;?

2.综合分析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

(5)推论?

根据材料,考查题目意思,回到课本,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6)选址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的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业区位分析:

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位置:气候(光、热、降水、灾害气象)、地形、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位置:市场、交通、政策、人口和质量、技术

2.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肥沃的土壤;灌溉用水充足。

短缺: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盐碱化等。

3.商品粮农业(典型地区:东北)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并举;地形平坦开阔;广阔的耕地;肥沃的土壤;有大量的水。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广阔的市场;产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支持。

(3)不足:热量不足;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影响。

4.中国水稻种植(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并举;三角洲地形平坦;肥沃的土壤;河网密布,水量充沛。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广阔的市场;产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支持。

(3)缺点:人多地少;受台风和暴雨引发的洪水影响;酸雨的危害

5.畜牧业(四大草原: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广阔的草原面积;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较多,有利于牧草生长(自东向西降水减少)。

(2)社会经济因素:丰富的畜牧业经验;广阔的市场;国家政策支持等。

(3)缺点:气候干燥,降水少;草地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和寒潮影响;鼠蝗灾严重。

6.郊区农业(典型地区:上海郊区农业)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并举;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大量的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大;交通便利;发展花卉、蔬菜等作物,单位面积价值高,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3)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工业区位分析

1,产业问题分析

(1),常见的产业区位因素:资源(原材料和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环境、偏好和惯性。

(2)看风水(环境)和相对位置(固废和噪音不扰民,符合城市规划布局)。

(3)改造传统工业区(参考德国鲁尔区)

2、产业基地区位分析:

原材料(农产品加工、钢铁)、能源(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市场(腹地)、交通、农业经济基础(提供粮食和原材料)、环境(风向、河流)、资金、政策、自然因素(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等。)

◆城市区位分析

1,相关城市位置分析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形状;

(2)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宗教、军事、科技、旅游。

2.分析城市化问题。

1.城市自然问题:环境质量(四大污染)、生态退化。

2.社会和经济问题;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如失业,公安交通和住房。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参考上海)

限制人口和产业集中,合理规划城市:1,规划新区和卫星城,分散城市功能。2.合理设计规划交通网络,加强管理,改善城市交通和住房条件。3、控制污染,增加绿化面积。

◆铁路建设的意义或区位因素(指南昆铁路和南昆线)

比如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1)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出口: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运输问题,促进了广西红水河水电和平果铝矿的开发。(2)有利于充分发挥铁路的经济辐射作用: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地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局面,背靠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3)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开通旅游热线,使西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2)政治意义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加快西南扶贫,社会稳定。

(3)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赋予西南“三边”区位优势,南部连接北海、湛江、钦州、防城港港口,东西部国际铁路、公路通往云南、广西两省众多中转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二有利于巩固国防,

◆港口的区位因素

综合考虑水条件(通航、靠泊条件)、陆条件(建港条件、腹地)、城市配套。

实例:分析上海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答:从水情(通航条件)看,长江入海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土地条件(港口建设条件和腹地)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黄浦江深入陆地,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依托上海。

(6)“行”的问题

1,等温线

(1)水平分布规律:①从低纬到高纬递减原因:太阳高度从低纬到高纬递减,太阳辐射逐渐减少;②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原因:由于人口的集中,城市中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释放出大量热量。

(2)垂直分布规律:①从山脚到山顶递减。原因:海拔越高,从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少;②1000M深度以上,水温随深度降低,1000m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影响不大。

(3)等温线的走向与纬度、海岸方向、地形的关系:a .如果等温线与纬度平行,则由东向西延伸,这是由于纬度不同,太阳辐射能量从两极向高纬度递减的结果。b、如果等温线平行于海岸线:因为海洋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c .如果等温线平行于等高线,则受地形影响。

2.等盐线

规律:从南北半球亚热带海域向两侧高纬低纬递减。

原因:亚热带海域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低纬度和高纬度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雪线:

定律:亚热带地区在高、低纬度向两侧递减。

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

①雪线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②雪线分布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2)地貌因素:

①坡度越陡,雪线越高;②阳坡雪线较高。

4、中国重要的地理边界:

(1)秦岭-淮河线: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65438+10月0℃等温线和800 mm降水线经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限;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是否有冰期界限;

⑦农业水田和旱地的界限,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稻麦杂粮;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

(1) 400 mm降水线通过处。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四)牧区、农区经过的地方;

⑤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⑥中国地形第二级与第三级的界线;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的界限。

附:主观题答案要求

1.规范语言,回归教材;

2.问了多少题,分了多少行(段),回答分了节和点,每个点都尽量编号。有序答题,形成“知识链”。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答什么,分几个板块写几个问题。答案可以根据问题的要点来组织。一般一分就是2分,所以如果是8分的问题,至少要回答4分。

3.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4.书写工整,不留空白。字迹工整,体现思维逻辑,纸面工整,才能在形式上达到纸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纸面能赢得审稿人的青睐,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