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语文阅读”。。。。“怎么回答的认识?

回答现代论文询问问题的分析指导

一、阅读两类文本的能力要求

(1)阅读文学文本: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作品的意义、民族心理、人文精神;

(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个性化阅读,创造性解读作品。

实用文本阅读: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文本中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3)探讨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关于“个性化”和“创造性”。

文学文本鼓励多元解读和创造性解读,甚至从正反对立的角度设置话题。作品内涵丰富有韵味,实用文主题比较明确;阅读时,不求个性化,只对文本的疑难问题征求意见,进行深度解读。题目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答案相对固定,考生自由选择观点的空间较小。

2.关于“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作品的主旨是环境与命运、情与法、情与理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和永恒的人文关怀。实用文的选取不求经典,突出时代。传记作者都是有崇高追求和高尚情怀的正面形象,如梁漱溟、杨守敬等。而新闻文本则体现时效性,强调时代精神,比如“雅典梦碎”,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奥运精神来谈理解。

2.澄清四类询问问题

1.对立的阶级。

例1(阅读宁夏、海南卷2008年文学文本):小说描述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后”去赴约的故事。在“爱与法”的冲突中,两人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值得同情。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有什么看法?请探讨一个你认同的观点。

2.深度分析课。

例2(阅读2008年广东卷实用文):妙误【美】刘易斯?托马斯

作者为什么把题目命名为《辉煌的错误》?请用全文分析一下。(6分)

“奇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进化,单细胞生物在不断的“错误”中逐渐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称之为“错误”,是指进化过程中“每一次突变都是随机的、完全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道路上的某个地方,核苷酸侧向移动,引入了新成员;也可能有病毒迁徙进来,带来一些小的外星基因组;还有错误的认为来自太阳或外太空的辐射导致分子产生小裂缝,于是人类诞生了。说错误“精彩”,主要是说这些意想不到的错误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就叫《奇妙的错误》

3.扩大启蒙范畴。

例3(阅读2008年山东卷文学文本):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结合课文,谈谈它对你写作的启示。(6分)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主要有两点启发。(1)要善于观察,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切入点。如本文中歌德故居发现的炒菜勺。(2)要善于思考,学会从具体的事物中发现和探索深刻的含义,就像作者从炒菜的勺子中看到了歌德的不凡。

例4(阅读2008年山东卷实用文):作为一篇评论文章,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认识”梁漱溟的?关于你的作品,这篇文章告诉了你什么?(6分)我认识梁漱溟主要从两个方面:学识和人品。

有四个启示。(1)文体上,要把评论和传记结合起来。

(2)选择熟悉的材料。

(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

(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4.综合理解课。

例5(2007年宁夏卷实用文阅读):叶圣陶晚年曾以“胜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勉励自己。本文根据传记内容,探究文章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叶圣陶的“甘牛”思想。请简单讨论一下。(8分)三个方面:①有说服力,照顾好孩子。(2)作者、读者的细心支持、热情和宽容。(3)为青年编辑提供指导和支持,关心他们。

第三,探索答题技巧。

就高考而言,探究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需要“你的理解”和“你的看法”但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题型。并不总是标有“查询”二字。

就答题而言,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一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微妙结合。

开放性:答案丰富多彩,兼收并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都是合理的,不言自明的,也就是“个性化解读”。

限制:挖掘隐藏信息,如“联系人全文”。不能视而不见,偏离命题方向,造成失分。

回答技巧:1,开放——有见解2,限制——有分析3,表达要求。

(一)有意见

1,独特型(有观点)所谓独特,是指问题表面上有两个或三个观点,但只有一个观点是正确的,考生只能选择这个观点来回答。

2、选择一种类型(有观点)所谓选择,就是对问题有两个或三个观点,并且每个观点都是独立成立的命题。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个来回答。

3.整合(有观点)所谓整合,就是对问题有两个或三个观点,但每个观点都不能偏废。考生只有综合这些观点才能回答。

4.自创(有观点)所谓自创,就是问题不直接给出一个观点,考生要自己思考,形成一个观点来回答。

比如,试着用实例谈谈你对本文提到的“通才”问题的个人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以外的典型例子。例如,您可以建立这样的视图:

(1)我觉得通才比专业人士更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发挥才能,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

(2)我觉得做个通才不错,但是找准专业,成为专家,对人类的贡献会更大。

(3)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我认为“通才”不可取,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探究题来源总结:有四种类型(独特型、选择型、综合型、自创型)。面对探究性问题时,可以先判断属于哪种类型,再建立观点。意见一定要清晰明确,意见的表达往往用带有判断语气的句子来表达,比如“我认为……”“我同意……”等等。

分析

分析首先需要依据,探究问题的依据主要有三类,即文本依据、案例依据和理论依据。在把握基础的前提下,结合观点进行分析。据此,分析过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观点+文字

这类询问问题的象征句是“结合正文(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等。要求学生筛选和利用好课文的相关内容,注意提取或使用课文的相关词语和短语,融会贯通,紧扣观点进行分析。

2.视图+示例

这类探究性问题的象征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举例说明”等。在这类题目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案例叙述的简洁,分析的到位,材料和观点的整合。

比如,试着用实例谈谈你对本文提到的“通才”问题的个人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以外的典型例子。

回答:我觉得通才比专业人士更有利于人们开拓视野,发挥才能,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观点)中国历史上的苏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既懂诗词歌赋,又懂书画。他是一个艺术通才。他打破了艺术界限,互相借鉴技巧,创作出了许多后人望尘莫及的优秀艺术作品。(示例)

3.观点+理论

答题中常见的理论有生活理论、文学理论、写作理论等。在这个分析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的精辟概括和理论观点的相互印证。

4.文本+现实+观点

这个询问问题的标志性句子是“联系正文(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等。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筛选和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2007山东卷)22。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说:“虽然她百米世界冠军的梦想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不是英雄!”请结合奥运精神,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现实)奥蒂的“悲惨命运”让人唏嘘,但她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不向厄运低头,完美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正文)失败者不一定是英雄,虽然奥蒂还在为自己的失败而骄傲。(观点)(联系原文,结合奥运精神,回答观点)

(3)有总结

分析之后,要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

四、表达要求:

关键是认真审题,抓住课文大意。

1.在分析(阐述)之前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观点;

2.采用提纲,层次清晰,列出要点;

3.不要写错别字,避免病句。

4.注意安排字数,回答范围内的问题。

五,一点小建议

考生在答题时要通融,同时也要用简洁的语言带动其他重点,实现重点突破、多点开花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