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考gmat再考会计硕士有帮助吗?
1.什么是会计考研?
2.考研的重要时间节点
3.高手和高手的区别。
4.2021年会计联考国家线
二、如何选择目标院校
1.高校招生选拔标准及参考
2.学校选择流程:
三、综合管理英语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1.管理评论
2.英语评论
四、高效学习方法分享
一、会计考研必备知识
1.什么是会计考研?
考试形式:初试+复试
考试时间:6月5438+2月初试,3-5月复试(复试时间因院校而异)。
会计考试科目:考2门,英语为公共课全国统考,第四门为专业课,专业老师考199管理类联考。
录取方式:先填考研志愿,再参加初试(只能填一个专业)。只有初审成绩过线,才能参加学校的复试。然后初试和复试总成绩决定你是否被录取。一般初试复试成绩的比例由院校自行决定,多为初试复试50%或初试复试70%,复试30%。
2.以下为预计时间,非官方时间。正式时间请关注研招网公告。
高校发布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2022年8月-65438+10月。
考研大纲公布:2022年9月。
研招网开放在线咨询周:9月19-2022年9月23日。
在线预报名称:2022年9月24日-9月27日(每天9:00-22:00)
官方网上报名:2022年6月65438+10月10-10月1(每天9:00-22:00)
(注:官方注册和预报名性质相同,预报名只是提前填写注册信息,主要用于导流。)
考试报名信息现场确认:一般在每年10月上旬或中旬165438+(具体以当地报名点网报公告为准)。
打印准考证:2022年6月65438+2月65438+2月09日至2022年2月28日,考生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
初试时间:2022年2月26日65438+2022年2月27日每天上午8: 30-1: 30,下午17: 00。
65438年2月26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综合能力联考。
65438+2月26日下午,外语
考研成绩公布:一般在2月中下旬。
国家线和复试线成绩公布:正常年份,是3月初。
复试时间及调剂制度:复试一般在3-5月,由学校决定复试时间(考研复试权重30%~50%)。
考研考生名单公布:正常时间为5-6月。
考研录取通知书:正常时间是6-7月。
3.高手和高手的区别。
4.2021年会计联考国家线
2021会计考研国家线179/46/92。
二、如何选择目标院校
1.选择注册机构的选择标准和参考:
1,往年报名人数
2.往年招生分数
3.对比往年招生额和今年招生额(人数减少谨慎选择,人数增加但不多看学校品牌;生源大幅增加,院校一般,非重点可以选择。)
2、学校选择流程:
(1)知己:评估和目标
(1)多次参加择校模考,主要关心的是客观考试成绩。
②主观题:语文作文40+英语主观题25=65。
③客观题:数学+逻辑:120-110-100英语:50-45-35。
④提升空间:主观提升空间大。
⑤客观地列出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成绩,专业课,家庭条件,家庭要求,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对城市的向往,职业规划。
(2)了解自己:掌握机构的动向和数据,选择最好的机构。
①收集近三年高校的分数线、招生情况、复试内容、竞争程度。
(2)收集近三年高校复试专业课真题。
(3)最好联系目标院校的兄弟姐妹,了解院校情况。
(4)收集目标院校最新招生简章,综合评价。
(3)了解他:了解你的对手,揣摩他的心思。
(1)观察周围的同学都选择了哪里的院校,哪些院校。
(2)关注哪些院校是我校老师推荐的,哪些院校是辅导班老师推荐的。
③在网上关注热门大学和冷门大学。
(4)原则:
(1)区域优先:优先考虑未来发展区域。
②选择院校:985 & gt211 & gt;其他;
(3)对于专硕:优先考虑专业优势。
4以全日制为主;
⑤跨专业:复试笔试和面试成绩很重要。
⑥第一次:可以考虑名校,不要太保守。
⑦二战:尽量选择大学校。
⑧补充:可以考虑。
(5)谨慎申请的机构:
(1)个位数招生的院校。
(2)分数线波动较大的院校。
(3)免试比例比较高(超过1/3,甚至超过一半)。
④非全日制学生比例比较高。
⑤报考人数多,录取比例小的院校。
⑥专业课要求多,外语要求高,复试淘汰率高的院校。
注意:选择不同的院校应该会有差异。详情请参阅:
(1)分数要分高低;
(2)报名人数是多少?
③招生比例要分析;
三、综合管理英语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1.管理评论
综合管理体系基本介绍
困难
复习攻略
考试答题时间和顺序的分配。
收集写作材料的渠道
必备书籍推荐
综合管理体系基本介绍
总分200,数学75,逻辑60,作文65。
数学
数学75负责综合最大的科目,也是最重要的科目。得数学的要综合。
调查形式:①问题解决,五个选项任选其一。
②条件充分性判断:经过分析推理,五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
考试内容:算术模块(一般3题左右);代数模块(一般5题左右);几何模块(一般5题左右);数据分析模块(一般5题左右);应用题模块(一般5题以上)。
中考数学涵盖4章,15节,60多个知识点。25道题中,80%左右为中等难度,即20道左右。
逻辑
逻辑是见效最快,复习效率最高的学科~
逻辑是一门系统的学科,需要原理和习题的支撑才能熟悉。逻辑也是应试学科,需要有应用联系,掌握规律。逻辑推理的大纲是:主要考察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察逻辑学的专业知识。(综合推理的比重越来越大~)
逻辑不仅仅是纯逻辑,它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数学:判断条件充分性(3分*10=30分),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找到逻辑漏洞写文章,而讨论文章就是写一篇没有逻辑错误的文章。
写作
论点有效性分析总分30分,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综合得分600字。
短文按照内容、结构、语言评分,700字。
困难
综合管理的难点:
最大的困难是时间不够~很多同学反映管理做不完题,作文写不完,没时间画答题卡。
数学难点:计算量大,公式多,知识点关联。
难点知识点:数列、排列组合概率、应用题。
逻辑困难:
(1)三段论,知识跨度大,不易理解。
(2)60分很难考46分。
(3)即使理解了题意,也有很大几率选错,逻辑考试更注重形式而非内容。
(4)试题大而短,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是做不出来的。
⑤题目比较长,题目的意思在周围,一定要清楚是哪个知识点。
写作困难:
①写1300字,每分钟需要写22个字。
②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缺陷的识别与分析。
(3)论证:说明题目+分析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论证。
④站在领导的高度看问题,综合分析。
复习攻略
基数1-6月
强化7-9月
冲刺10-65438+二月
基础阶段:1-6月
任务目标:夯实基础。这个阶段要把所有知识点都学完,基础掌握扎实。暂时不要求做题速度,要循序渐进的学习。
注意事项:这一阶段侧重于数学和逻辑,以基础知识为主。记基本公式,理解基本概念,做基本题目,直接跳过数学题。写作就是学习基本的写作公式和套路。这时候可以两周写一次,积累素材。
强化阶段:7-9月
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化和技能方面的知识,补充和强化基础知识。要掐时间做题,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复习重点:以写作为主,每周写1-2篇。一般来说,分析议论文的有效性需要1-1.5个月,议论文一般需要2个月。训练文章数量要达到10才能很好的打磨基础阶段学到的写作套路,做到心中有差距,接下来的写作如有神助。
数学,主要以归纳法为主,提高做题速度争取在后期复习阶段2分钟内解决一道题,甚至不写直接选答案。(看题型,看一题多解,看每题有没有巧妙的解决方法)
逻辑从近几年考试的真题入手,反复研究,研究出题思路和常见的错题设置方式,把错题归类在一起,研究选错的原因,补充知识漏洞。
冲刺阶段:10-65438+2月
任务目标:学习冲刺阶段,做真题,查漏补缺,对不够扎实的知识点重新学习,开始模考。模考的目的是1。找出不足,尽快弥补。2.积累测试经验。3.适应考场的气氛。
复习重点:逻辑和数学基本稳定,数学以近十年真题为主,每年至少做三遍真题。
逻辑后期做高质量的模拟题(最好有真题~)培养对陌生题目的语感;注意逻辑的“正规性”,抓住关键信息,快速找到题目的标题和逻辑结构;做整套题,合理安排逻辑答题时间。
唯一能提高的就是写作成绩,每周3篇。如果你在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证方面比较弱,多安排一些,弱科目二,其余是1。
考试答题时间和顺序的分配。
要想考高分,不仅要平时好好学习,还要好好考试。要想考好,分配答题时间和顺序很重要。
一定要留出10分钟来画答题卡~请参考:
数学60分钟
逻辑55分钟
35分钟的小作文
大作文30分钟
10分钟画答题卡
回答顺序主题分配
收集写作材料的渠道
如果你想得到高分,你必须为管理入学考试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和高考作文不一样。想要得高分,不仅要背几篇模板作文,还要在一定的高度写一篇没有逻辑漏洞的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平时多看多练,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找人批改作文。
这里有四个频道。想写高分学生,一定要多收集,多提前阅读!
①名言警句:名言警句要求简洁,古诗词必须是哲理诗,可以积累宋代诗词。
(2)老子和庄子:《老子》中的“好言不信,言不美”。
③时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微博、人民日报评论、今日谈、南方周末等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④管理常识:管理寓言集和罗宾斯管理原理。
必备书籍推荐
数学部分
1,高分指南
最多人推荐,质量比较好,注意买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的主要部分不难,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用它来打基础,但是这本书里有很多考试以外的知识点,一定要看清楚。提高一些解题思路比真题难一点,解法也巧妙。
2.“说实话”
真题很典型,适合总结历年重点!
写作部分
这本书总结了很多优秀的高分资料,适合写作有困惑的同学!
陈俊华详解著名作家历年著述
王帅《解密历年写作真题》
王成对历年写作真题的完整解答
逻辑部分
逻辑考点少,不用太早开始。一般5-6月份就可以开始了。不过因为是全新的科目,建议跟老师学会更有效率。所以,逻辑上的学习计划就是上课,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有的同学会问,是从头到尾跟着一个老师,还是各个阶段选择不同的老师。如果中途换老师,会有什么影响吗?根据往年学生的反馈,无所谓,但会有帮助(我只说大概率)。因为不管哪个老师教,逻辑还是逻辑,内容都没有变化,主要看每个老师教的风格和方法,适合哪个阶段学。课程方面,前期可以听听李欢和老陆,比较基础,适合入门。以后可以听听李欢、饶思忠、赵鑫全的,有归纳性,适合考试打分。
一般逻辑学习的基础都是从形式逻辑开始的,形式逻辑主要是通过公式推导出来的。只要你找到符合逻辑的词(如:所有-一些、必然-可能、与、或、或、非……或……如果……那么……只有……等。)并且把公式背下来,一般不会有很大的障碍。
1,杨武进历年逻辑真题大师详解
2.王成对历年逻辑真题的完整解答
3.杨武进与李焕的“简洁的逻辑顿悟”
4.熊十禄《逻辑1000题》。
5.周建武逻辑六百题精选
6.陈牧泽的逻辑450题
(按推荐顺序)
2.英语评论
1)考研前(1-6月)
单词是这个阶段的基础。你也可以听田静的语法课。善用小红书:每天读一个单元,第一遍用荧光笔画出不认识的单词,下次复习时根据艾宾浩斯表重点强调第一遍不认识的单词。如果又不认识,就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重新标记,以此类推,每次复习的时候都要强调不认识的单词。现阶段以红宝书为主,word app为辅。
每周花两三天看真题。不要认为你不知道所有的单词。做真题太草率了。从1998年的真题开始,一次看一两篇就行了。你不用看时间。完成后,找出答案和你不知道的单词,并得到一个小笔记本。这个小笔记本很重要。我称之为真正的单词书。我会带在身边,吃饭的时候记得。到5月底,至少应该可以实现04年的真题。
2)考研中期(6-9月)
这个阶段,你可以扔掉又厚又重的小红书,用app背单词,一天200、300个单词,上厕所的时候拿出手机刷单词,排队吃饭,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刷。重复是记忆之王。这时候真题就很重要了,还是只做阅读吧。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按时间做,一次一小时完成四篇阅读。做完之后,查查单词,找出自己错的原因。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错的原因,可以看看汤池老师在那篇文章里的真实解释。汤池老师的技能还是很好用的。最好写一张纸总结一下问题。
当时准备了一个活页本,把不熟悉的短语抄在上面,反思自己犯错的原因,以便以后复习。不要害怕真题的高错误率。很正常。有时候人脑回路很奇怪。做多了就知道提问者的套路了。到9月底,最好做14的真题。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再做一遍2010之前的阅读。不要担心你会记得答案。如果不能,错误还是会错。在淘宝上买一本衡水字帖,每天练字十几二十分钟。
3)考研后期(10 -12)
这个阶段是冲刺阶段,单词还是要每天背,直到考试。这时候听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技巧,推荐刘小燕的课,只听技巧,跳过废话,配合相关真题。完形填空的难度越来越容易。不用担心早期真题完形填空准确率低。这几年做完形填空会很爽快。翻译推荐唐静老师微博日常翻译。
这时候阅读部分一定要及时做,保证一个小时看完四篇文章,多看看之前的错题。我从来没有模拟过全套真题,因为我觉得浪费时间,即使是近几年的真题。你可以组织大构图的模板。可以整理三个主题的模板,一般是文化科技、精品、社会热点。很多同学在网上买的模板,我自己整理的。最后北京的大作文成绩是13.5,应该算是不错的成绩了。字一定要练好,要写圆的球。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错别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抹黑很扫兴。作文可以看周思成的技巧,背诵常用句型。
四、高效学习方法分享
每年都有很多学霸成功考上985,211名校。虽然考研方式不同,但是学霸们的学习风格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和分享。希望这些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到正在考研的你!
1,热衷的不是学习,而是思考。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的不同。不用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思维的差异,也可以说是思维的差异。
考研也是如此。有的人想的简单,有的人想的复杂。有的人思考全面,有的人思考片面;有的人思考很深,有的人思考很浅;有人仔细思考,有人粗略思考;有些人想得远,有些人想得近。
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清晰的判断。考研考察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体现在这里。
2.复习计划,把握复习节奏
考试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制定计划也是。在期末考试到来之前,一定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复习时间。
广义来说,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强化、冲刺。规模小,计划长,安排短。在设定一个相对长期的目标的同时,一定要设定一个短期的学习目标,这个学习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并且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
一个目标实现后,设定下一个目标,保证一个目标的实现。每次看一本专业书要花好几天时间,而且要有明确的计划。在分享中,每一位学长都强调,这不是拿自己的进度和别人比,而是把握好自己的复习节奏,避免前松后紧,临阵退缩而心慌。
3.挤压时间和应力效率
考研重要的是全面规划时间,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作息时间要按照时间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安排好自己吃饭、休息、学习的时间。学习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课间休息10-20分钟。
4.阅读经典,拓展思维。
阅读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考研成绩的高低,这一点很多考研学者在分享经验时都有提及。考研本身就是一种很努力很有能力的考试。无论是考研英语,还是专业课的考试内容,都有很多热点,很多信息。通过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章,可以把握当前的理论前沿和学术焦点,而考试内容往往就隐藏在这里。
建议同学们经常阅读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杂志期刊,关注专业动态,关注自己对所申请学校的学术观点。有空余时间也可以“深读”,看一些与考试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能开阔学科视野,扩大知识面的“课外书”,尤其是一些学科大家的著作,要特别注意。
5.有效的管理评审方法
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想、看、读、写、说。
(1)思考:也就是回忆,回忆,就是闭着眼睛思考,脑子里放电影。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清华学生、北大学生、高考状元都是这么做的。学生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思考。
(2)查重:回忆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佳方法。回想起来,有些会很清晰地走出来,有些则模糊不清,甚至根本想不起来。你能记住的,说明你已经复习好了。通过这2-3次的间隔,我永远不会忘记。模糊的,完全记不住的,就是缺失的部分,需要从头学起。
(3)看:看课本和讲义。不仅有面子,还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中的重点,也包括回忆时不记得的模糊的“遗漏”点。
(4)写作:随时记下主要的困难和不足。一定要在笔记中详细的整理出来,并做好标记,以便复习的时候可以注意到这部分内容。
(5)说:即重复。每个周末重复每天学过的内容和一周学过的内容。听得懂不是真的懂,说得清楚才是真的懂。坚持2 ~ 3个月,记忆力会好,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会提高,表达能力会增强,写作能力会突飞猛进。-此方法用于预习和复习。
6.你一定有一套错误的问题
其实你在做题或者看书的时候,会发现一些你总是出错的问题,但是类型比较新颖。这时候你不妨用笔记本把问题和解题思路摘抄下来,把这些问题整理在一起,经常翻一翻,就成了非常有用的错题档案。
错题本和难题本可以设置在16K的水平网格中,每页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标题;第二部分是误差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批改和外推:批改就是写出正确的答案。一个月的复习,我一眼看不出来,问自己:为什么不?有必要进一步找出原因。这时候举一反三,把和这个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或者习题写下来。
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写错在哪里,比如代数,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再自学或者问老师同学。
第五部分是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
很多学者建议在复习前期先做往年的考研真题,然后做模拟题,然后把所有做错的,认为是好的思路的题都抄在错档里。错误的标题文件总会在后期发挥很大的作用。95%的学霸都不赞成“题海战术”,但99%的学霸都会有一个自己编的错题文件。
错题和问题体现了很多知识点的联系。掌握错题和问题,就相当于拿了高分。
7、劳逸结合,热爱运动。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坚持决心之外的良好作息习惯,不仅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和高复习效率,也是坚持最好的关键。
虽然考研生活比较辛苦,但还是有一些考研人调整作息时间,整理一些常见的小症状,让考研生活顺利进行下去。98%的考研人表示自己从来不熬夜,即使是备考的时候也是十一点睡,保证睡眠充足,作息规律,平时也经常锻炼。
8.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心态。
坚持到最后的人往往是胜利者。每年考研的人数非常多,三分之二坚持到考试,只有一半坚持两天。如果突出这个比例,你觉得考研不难吗?复习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怀疑,这很正常。
不是我不自信,而是我有很多疑问,比如复习的程度,考试的内容。不要力求完美,只要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就不会有问题。考研高手分享几个自我激励的小方法:
(1)给自己写小纸条,比如“加油”“坚持住”。同样,手机的启动语言也设置成这种。
(2)和研友聊天,聊轻松的话题缓解压力。不要互相比较。完全没有意义。你需要的是相信自己,坚持到最后。
写在最后: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考研的学生,只要你动了心思,除非你考上了,否则你的余生肯定都无法真正放下。每次想起来,你都努力过,付出过,但最后,你放弃了重新争取的机会。你会在一个不知名的无所事事的下午沉默很久,被它感动,甚至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泪流满面...因为这两个字承载了太多的东西,而最重要的一个叫做梦想。一个人一旦有了梦想,就不能再满足于在地上爬了。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对备考很迷茫的你!
码字不易,希望喜欢并收藏支持~ ~ ~
关注@小昭,获取更多MPAcc干货!
发布于2022年4月-15。版权归作者所有。
同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