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如何有效快速的备考2021中考?八中的老师给学生提建议。

苏秦晓,郑州八中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郑州市第五届,郑州语文工作室主持人。

1.夯实基础

俗话说,高楼平地起。无论你的梦想有多高多远,都要从脚下开始。脚下的路是用扎实的基础知识铺就的。没有基础,一切都是空谈和空想。基础不牢,一切都会动摇。所以,打好基础就是每天做作业,直到考试。有三点需要注意:

(1)抓基础要全面公正。不要带着猜题的心态去偏颇和放弃。课本和课程标准涉及的基础知识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文学文化常识和简单的语法知识要复习。

(2)一定要注意课本。葵花经典的各种复习资料是代替不了课本的,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在这里,我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课后的练习。

(3)多积累写作素材。我能背出300首唐诗,但我不会背。所以积累很多,必要的时候可以背一些优秀的论点和漂亮的文字。

简洁而周到

书山有路,海无涯。最后一程要不要刷题?是啊!要不要疯狂刷题?不要!大海有风险,刷题一定要小心!

(1)时间紧任务重,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戕,一定要选择高质量的试题。高质量试题的特点是:与时俱进,与课程标准同步,与改革同步。

(2)每次练习都会赢。做一套语文试题要花很多时间。花费的时间如何才能得到回报?答案是,做了一件事,就一定要改,就一定要思考。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会进步!

按照告诉你的去做。

在这个关键时期,要想专业,那一定是老师。做专业的事,一定要找专业的人。中考,老师是专业的!服从和做是你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

中考的童鞋们加油!

英语

额尔敦·鲁超,郑州八中英语教师,河南省基础教育学科人才库成员,河南省教育与评价英语学科组成员,中招、河南省《分析与测试》听力记录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教材后续培训专家组成员。2020年疫情期间录制的英语复习课,在“学在郑州”、“学动力”等平台广受好评。

中考英语考试注重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语篇意识的考查。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提高复习备考效率是复习的关键。theefficiency和theeffectivenessmattersmost。

首先,很明显,英语。Usetorloseit。语言知识是有用的。学而不用,语言知识是“死的”,没有具体语言环境的语言知识是没有价值的。

第一,注意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语言基础知识不能脱离文本独立存在,与语境的有效结合就是灵活运用。《分析与检测》对中考的内容、题型、考点、要求都有详细准确的解读。考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列出的词汇,重点总结自己不熟悉的单词,以及这些单词的新义、多义性,整理出自己的单词表。

第二,查漏补缺,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将平时零散的语言知识系统化,注意语言点之间的联系,注重总结,加强应用。

语言知识的复习最终取决于你能否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活动,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把听力理解和对话完成结合起来。听力理解中的长对话和短对话是完成对话主题的很好的补充材料。考生需要在考前调整好英语学习的“生物钟”,提前听好听力的速度,快速进入英语状态。考前要复习听力考试中的长短对话,尤其是高频话题。同时也要注意在对话中完成同一个句子的其他几种表达方式,并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不断规范自己的答案。

查漏补缺的质量关系到基础知识是否完备。知识体系完整了,你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也要随着变化。

第三,注重语言信息的充分输入,努力培养语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尽量弄清楚语言的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以及语言知识的应用环境。关注语言本身并不时积累,不断思考语言为什么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呈现。因此,有必要在考前精读这些文章,关注文本结构和中考阅读常见的考查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中的推理判断和主旨等易错题。

第四,加强主观测试语言能力的培养。

利用有限的时间背诵一些合适的语言,表达地道的短文,学会模仿。

同样的意思就看作者怎么表达了,然后这些表达可以用在书面表达训练中,让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

此外,我们需要在牢固的常用句型的基础上,学习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富有变化,增强我们的可读性和灵活性。

●语言学习是:模仿+应用。

在备考之前,你要把自己的“语料库”重新梳理一遍,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主题中提炼整理出你能写什么、想写什么,注意自己写的句子和段落的逻辑性。

数学

郑州八中九年级数学备课组长莎莎,从教20年。她是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优秀党员,郑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郑州市文明教师。曾获河南省精品课程一等奖2次,市级精品课程一等奖4次,公开发表或获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6篇。

转眼间就是六月了,对于每一个要中考的人来说,显然是执着而忙碌的。在这个最后紧张的冲刺阶段,数学复习如何才能稳定?

首先请明白,中考高分是建立在基础上的。数学考试成功的秘诀不是把每一次考试的难题都做对,而是把基础题和中级题都做得滴水不漏。一张120分的中考数学试卷,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的题型占到了70%到80%之多,比例相当高。即使是所谓的问题,也大多是以基础知识为基础,对知识点进行翻新、整合、应用。所以大家需要准确系统的理解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让自己在面对问题时,自然地从大脑中“取出”所需的知识。

其次,加强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定期定量的做一些客观题和中级题,训练速度和正确率,及时总结记忆,内部提高。适量做一些综合题,提高解题思维能力。面对难题,要勇于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增强信心。

反思可以考虑以下问题:

1.复习题的时候注意到关键词了吗?可以和关键词关联的知识点有哪些?几何中有没有忽略的隐藏条件(共* * *边、共* * *角、中点)?

2.是否使用了某种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函数或类似模型、基本图形结构)?

3.这个问题涉及到哪些基础知识和方法?还有哪些知识点缺失,如何补上?

4.如何准确写出解题的过程?有哪些容易错过的地方?这个问题的解法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问题上?

现在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尽量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错误。在最后的综合复习中,要注意写作要求,特别是在做完历年期中考试题后,要根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检查自己的实际分数,必要时向老师请教,有效训练自己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再次,注重测试技能的训练和测试经验的积累。中考过程中心态的变化,心理素质的影响,答题顺序的安排,考试时间的安排,遇到困难的应对策略,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针对中考数学不同题型给出一些建议;

1.在注意选择题一般解法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题目尝试排除法和特殊值法,提高解题效率。

2.填空的基本功是准确、快速、整洁。回答要清晰明了,以免“超时”,影响后面大题的回答。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整体替换法等。

3.尽可能准确地解决问题(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争取一次成功。这些问题都是一步步评分的,所以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步骤,耐心回答。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题,按要求作答。考试中遇到困难和新题型,要保持冷静。如果做不到,可以先放一段时间。想做的时候仔细审题,提取关键词,变成数学符号语言。联想相关知识和思维方法,如方程思维、函数思维、整体思维、图形变换(旋转、平移、轴对称)、构造直角三角形、图形的裁剪和补充、添加辅助线等。不要轻言放弃,中学的大题是显而易见的,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虽然不能得出最终结论,但还是能得到一定的分数。

物理学

俞景灿,郑州八中物理教研组长,全国物理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市教育局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骨干教师。

随着中考临近,同学们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如何利用好考前的20天更高效的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从基础知识入手,查漏补缺

在河南,中考物理命题要求为容易、中等容易、中等困难、困难,分值比例为4:3:2:1,易、中等题占90%。所以,考前对基础知识的检查尤为重要。同学们可以结合第二次考试的情况,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梳理:

1.根据分析检测中的“科学含量”,梳理基础知识点,针对薄弱点加强练习。

2.对教材中的小资料、课后阅读材料、课后问题、插图等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进行筛选,确保第一轮复习的漏洞得到填补。

3.看看最近整理的错题本,多看看修改后的解题流程,强化正确的解题思路。

第二,注意考试细节和答题技巧的训练。

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因为中考缺乏应试技巧而无谓地丢分。所以备考的时候要在考试细节上下功夫。

1.考前练习几套真题,练习时限定时间,不仅有助于将单个知识点连成知识网络,还能训练考试的专注力。

2.中考物理试题大多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考前要多关注热点问题,如田文一号、中国空间站、北斗导航、深海探索、5G技术、无人驾驶等物理知识。

3.中考因书写错误扣分的不在少数,所以在考前训练时一定要书写规范,特别注意一些容易写错的物理术语,如“融”、“汇”、“匀速”。

4.总结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如选择题中常用的“赋值法”、“极限法”、“类比联想法”,可以提高考试答题效率。

5.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最后两道综合应用题一般留20分钟。剩下的时间少了,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头脑一片空白,思路被打断,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第三,调整心态,争取高水平发挥。

经过考前多轮复习,每个人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程度相差不大,但能否在考场上轻松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应试心态。

1.考前每天做几道题,不要让自己手动学习,但题量不能太大,难度不能太大,否则会挫伤信心。

2.考前保持与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这个时候,和老师交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关键是增强自信,缓解压力,让自己在进考场的时候更加自信。

3.回答问题时,遇到容易的问题或熟悉的问题,不能靠习惯性思维来回答。中考物理试题中原题出现的概率很低,要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遇到难题,可以先回避。第一,可以通过做简单的题来增强自信心。越自信,思维越活跃,考试状态会逐渐变好。

愿同学们在冲刺阶段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合理作息,适度锻炼,考出理想的成绩!

道德与法治

郑州八中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组长魏欣欣,多次获得郑州市精品课程一等奖、河南省精品课程二等奖,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技术标兵、郑州市优秀党员。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距离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相信大家都在竭尽全力准备最后的冲刺。在此,魏老师给大家一些备考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1.根据“解剑”明确考试方向。

《分析与检测》对中考内容和考试形式进行了详细准确的讲解,并配以经典例题、专项练习、模拟试题等指导。考试前,同学们需要认真学习《结题》中解题方法的介绍,把握问题的精神,找到冲刺复习的重点,进一步明确考试的方向和目标。

2.回归课本,巩固知识基础。

在冲刺的关键时刻,与其盲目押题,疯狂刷题,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精力去总结整合知识,重新夯实基础,达到找漏补缺的效果。结合2019和2020的道学试题特点,我们有必要对基础知识有更深更广的理解,以考察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一些核心思想和骨干知识,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知道为什么和为什么,形成一定层次的思维,构建知识网格,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库。

3.避免人海战术,搞好训练。

因为2021的中考选择题增加到了17,有* * 34分,几乎占了全卷分数的一半,争取选择题满分对于中考拿高分非常重要。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选择题的专项训练,每套选择题不超过15分钟,如果整套卷子不超过55分钟,就要训练做题的速度和节奏,规范答题语言,找到题感,满足考试要求。

4.整理参考资料,做好开书准备。

道德与法治是开卷考试,但是考试时间有限。你一定不要现在就带一堆书去考场看,尤其是所谓的“速查”等资料。如果你手里已经有类似的资料,建议你平时把它当成一套试题,读一读,想一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在这个阶段,你可以把平时做的卷子整理出来,编成一本书。教材《分析与检测》,是你复习备考时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可以把整理好的资料带在身边。

5.立足学科特点,关注热点时事。

目前的情况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试卷的典型特征。几乎每个问题都是以热点时政为背景素材呈现的,2021是一个事件和热点频发的年份。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多角度地从这些热点来分析考题的可能性,比如十九届五中全会、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党的百年诞辰、法律修订、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等。

6.从容应考,胆大心细才能赢。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可以在试卷上圈出关键词,抓住材料主旨,明确答题方向,抓住关键词;另外,要避免惯性思维,不犯经验错误,让答案有针对性。不要害怕,冷静下来,充分相信自己,把它变成一个熟悉的问题再回答。

(2)看清答案位置。答题时要看清楚答题卡上每道题的答案位置,否则白忙一场。

(3)试卷整洁,答题语言规范。工整的字迹,工整的卷面,无形中老师会给一些印象分。回答问题时,语言要简洁,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更不要罗列大而空的词却缺乏针对性和有效的回答。

(4)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第一次数学考完就不要查答案了,反正已经翻过一页了,不要影响心情,得不偿失!

简而言之,一切都将保持不变。这个“门派”是我们的核心观点,主要知识,是我们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是我们不断奋斗的心!

愿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青春!

历史

郑州八中历史老师郭伟,从教17年。郑州中学历史教研中心成员,曾获国家历史精品课程二等奖,参与编写《统一历史教材教学设计与指导》一书。

在这个冲刺复习的关键时刻,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夯实基础的重要途径是回归教材,目的是查漏补缺。注重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熟悉每个单元的主题,抓住骨干,形成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做好基础题,把握得分主战场。历史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熟练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脱离了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和技能了。同时通过少而精的练习巩固,保持良好的解题状态。或者,翻翻之前的错题,这样的复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关注热点问题。

中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观察、思考、理解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因此,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重视历史的镜鉴作用是一个关键点。比如纪念日事件:2021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 * *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历年热点问题:国防问题、外交问题、大国历史等。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扶贫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关注的能源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3.关注今年考试的新要求和新动向。

(1)根据统编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整,结合近年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学习的要求,增加了古代史的考试权重,2020年达到10分(中国古代史3分,世界古代史2分,21题5分),主要考试内容从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到对外交流和古代政治。2021中的30%。

(2)考察范围拓宽,不再局限于古代科技文化。2019我进入了政治领域,比如问题2,巩固统一秦朝的措施。2020年承认民族交流,比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西域与中原的物种交流。选择题部分侧重于古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就,民族交流和古代中西文明的交流。

4.注意答题的相关技巧和要领

(1)选择题:考察两个要素。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项选择题还是话题型的多项选择题,都必须仔细考察两个要素,即条件和话题的主题内容。

条件一般受时间、地点(或国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现代化等)的限制。)和人(如唐太宗)。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比如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中叶以前中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点;第四,上下限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和辛亥革命时期。在解决时限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限的上下限。

答案的主语是思考的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让你回答的内容。复习完这个要求,就确定了选择的方向。专题选择题,每个小题都有不同的题目,题目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起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

(2)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把握“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前提”,即“阅读和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和数据)”。要明确主要概念,说明主要问题,然后搞清楚材料或数据是如何表现概念,说明问题的。

“两个”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和“立足素材、接触教材”。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题。如果没有找到有效信息,就不能很好的完成题目的要求,影响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接触教材。”教材所展现的问题的角度不一定和教材的角度一样。例如,教科书可能主要描述其积极的一面,材料可能显示其局限性。要联系教材,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要与教材中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点评和分析。

“三”是指构思答案的“三步”。即“看一下”看有多少题;“二次搜索”,找出答题的方向和限制;“三答”根据问题组织回答。组织答案时,用“编号”,如:① ② ③。

希望以上相关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同学们成绩优异。

化学

林箐,郑州八中化学教研组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学技能特等奖,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多次获得省市公开课奖励。

一、命题原则

1.河南省化学的命题一直坚持稳中求进,国内有新进展的思路。以“重视基础、注重探究、联系实际”为基本思路,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突出命题的导向性、基础性、创新性和时代性。

2.今年考试时间、题型、数量、分值无明显变化,但命题难度系数较去年略有调整。2020年试题难度比为7: 2: 1,2026:5438+0,为6: 2: 2。难度系数也较去年略有变化,2021的难度系数为0.55 ~ 0.65。从这些信息来看,感觉今年的题目难度会略有提高。2020的命题有一定的特殊性,考虑到疫情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和招生的延迟。今年的招生命题应该和2019不相上下。

3.河南省招生命题紧密结合时代背景,突出河南省地方特色,如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河南有厚重的文化历史背景等。平时既要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要培养一双慧眼,用化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用科学的思维分析一些新闻事件,让化学走出课本。比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你知道大米最终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主要营养素吗?除了基因技术,还有哪些化学方法可以增产?

二、复习准备

1.回归课本,重视基础。60%的试题是基础题,知识点的覆盖范围包括了第一、二册教材中的所有单元。同学们一定要记得时不时的回到课本上,在复习过程中学会看书。比如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选择出现在试题中。我们可以打开下一本教材的第97页来看图表。探究甲烷的组成实验,可以复习课本上蜡烛燃烧、氢气燃烧、甲烷燃烧三个实验,都有在火焰上方盖上烧杯的操作,从而理解一种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对于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也可以再做一遍。比如教材第一册第123页的第七题,其实就涉及到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之间的转化关系。现在在复习阶段做这道题,可以从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视角去理解。

2.善用分析检测。“分析检测”是中招命题的风向标和重要参考。第一册的题目完全涵盖了所有知识点和各种考点。学生认真做完错题,换个形式,再做一遍。他们还可以把计算、溶解度曲线、微观实验或数字实验做成小题目。14题对于个别同学来说可能比较难。可以找一个时间段集中复习一下一、二册十六套试卷中的14题,或许可以突破解题思路和方法。当然,仅仅做好分析检测的题目是不够的。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会注意阅读题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的形成。学生在理解这些的同时,要注意提高自己对题目中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图表信息的提取和有效分析,让自己和命题老师在思维上* * *得心应手,往往就能轻松写出正确答案。

3.专题培训和模拟培训。最后一个阶段,经过专项训练和模拟训练,可以形成科学的解题策略,培养稳定的解题节奏,巩固良好的答题习惯,成绩也有一定的进步。建议同学们选择近五年的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相信你会看到自己在不断进步,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4.放松,自信。最后阶段,大家都有些焦虑。同学们要客观冷静的面对试卷中的错误和分数,在学习和思想上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更加稳定的心态走向中考倒计时。

最后一个阶段,化学这门学科已经到了量变导致质变的地步。只要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祝各位考生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