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观题怎么答?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大全

首先,简单概述一下:

近年来,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指导思想是立足现实问题,从问题出发,通过具体材料和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以及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情的重大问题。命题一般侧重于基本概念的考查和围绕一个热点重组课本知识的能力,强调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主要题型有:意义、体现、认知、原因、度量、限制、图表等。

二、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

1,“意义”试题:

典型的题型有:“有什么经济、政治、文化意义”和“对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是每年高考综合卷和单项卷中的必答题。根据提问的角度,一般是具体提问,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政治意义。(1)国内经济意义答题思路:遵循“大”到“小”的原则,即从“国家与社会”到“集体”再到“个人”,全面组织答案,否则可能会遗漏要点。回答的时候要抓住主题,坐对位置。政治常识中的共同主体包括中国* * *产党、国家机构、公民和民主党派。

例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发起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从2005年起,中国和东盟将逐步取消大部分双边关税,走向“零关税”。中国西南省区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东盟国家,具有发展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

按照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的答案是:①有利于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②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环境;(中国)③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双方优势互补;(双方)④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亚洲和世界的经济发展。(双方与世界)(3)政治意义上的答题思路:政治上的规律不如经济上的规律明显。我们应该记住一些关键词: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民族性质和功能,体现三个代表,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加强我国* * *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

2.“具体化”试题:

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你要把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都列出来,然后把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对比。两者的一致性就是答案点。答题时要先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写出来,然后用材料中的关键词来说明它体现了这个原则,就是把思路和材料结合起来,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组织-回答。某点: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联系:将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三、整理答题:将材料中给出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逐一进行对比,二者的一致性是答题要点。

例:(天津文献综合卷2006年第4题第39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50到1979,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了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50年的39%下降到1979年的5.5%,到2005年的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步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中国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因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本文结合材料,从实际出发,阐述了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和取消过程是如何体现一切的。

解题思路:本题材料明确具体,所考查的哲学考点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即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如何体现”一词明确告诉考生,答案的重点要从实际出发,从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等不同角度分解一切的具体要求。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思考问题、做事情,必须以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为根本出发点,必须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自己的主观思想和行为,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必须从全面的、众多的、变化的现实出发;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实际。在从不同角度明确所有要求的基础上,只有紧密结合材料回答具体要求,才能有效评分。

3、“知道”类问题:

“认知型”的题目可以按照“判断表达立场——阐述道理——阐明实践”的思路来回答你也可以按照“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回答。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如何知道”的问题都有这三个问题,要看具体题目。但是考虑问题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一样的。

例:(2001全国高考政治35)2000年夏天,国内部分家电厂商组成“价格联盟”,达成协议,以大幅降价限制销售。然而,协议墨迹未干,参与协议的厂家“跳水”降价,限价销售失败。如何正确理解这种经济现象?

分析:(1)(这是什么经济现象?根据分析材料,可以得知:)彩电厂商采用“价格联盟”的方式人为限定价格,最终失败。(2)(为什么价格联盟会失败?)因为价格联盟是人为限价的,商品价格在市场经济下应该由市场形成,即由价值量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目前中国彩电市场已经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是大势所趋。(“价格联盟”的影响是什么?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些企业组成价格联盟,人为限定价格,某种程度上是垄断,必然限制市场竞争的正常进行;同时,通过形成价格联盟,人为限制降价实际上是对落后的迁就和保护,也会造成资源的低效和不合理利用。总之,“价格联盟”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有效利用。(3)(“我该怎么办”)这些企业组成价格联盟人为限制降价并不是真正的出路。作为企业,他们应该怎么做?从根本上说,真正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严格遵循价值规律,从商品价值的角度出发,企业要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商品使用价值的角度看,企业应努力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4.“受限”试题:

从题型设置来看,这类主观题非常具体,用什么观点分析什么问题要求非常严格,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我们称这类主观题为封闭式主观题。与开放式的关于意义、危害、启示、措施的主观题不同,它不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考察,而是注重学生从小处到深处挖掘的深度分析能力。表面上降低了能力要求,实质上却增加了思维难度。

几年前,一些农民在露天焚烧秸秆,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引发了大量的不安全事故。因此,国家明确规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措施。但仍有部分农民想禁,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农民环保意识差,想图省事;二是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三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缺乏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用内因外因原理分析部分农民顶风违法的原因。(8分)(2)以自觉主动反应的原则提出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建议。(8分)

分析与回答:(1)第一,限制“利用内外因关系”原则。答: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4分)二、用相关材料说明原理:对于部分农民的违法行为,外因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地方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缺乏有力支持,是造成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3分)部分农民环保意识差,省事是内因,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3分)(2)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动态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4分)第二,解决秸秆焚烧问题,需要加强环保宣传,引导农民提高环保意识。同时,依靠科技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4分)

5、“原因类”问题:

高考提问中最常见的原因提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可以”、“简要说明原因”。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因+意”。理由一般指已有的(即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意义一般是指会出现的好的方面,包括理论意义和当下政治意义。所以一般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这样说”和“这样做”,有时不这样做的危害应该得到回答。在回答中,一般要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有条不紊,有条不紊地说明。

例:(2008年高考文科第一卷第39题)(5)图尔古特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说明,各民族创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宪法。随着改革开放,党和政府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分析与回答:本题考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四个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解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等。本文考察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依法治国。应分别从“现实依据”、“理论意义”、“现实政治意义”等角度回答: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杂居民族和小社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改变(3分)(这是现实依据)。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应民意,具有巨大优势。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的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4分)(这是有理论意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3分)(这是当前的政治意义)

6、《办法》类试题:

主题通常是“如何做”...?"“我该怎么办”来提问。这类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措施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指定要回答的某个内容。在表达措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职责,切记不要接班,最后不要忘记综合措施。在回答中,一定要认真审题,结合材料中包含的相关信息,再将提取的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学科知识,多角度组织答题要点。

例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和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节约法,通过立法形式规范和限制铺张浪费;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限期治理,加强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各级检察、审判机关要把奢侈浪费的人和事作为与贪污贿赂同等重要的案件来查处。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结合材料,阐述了如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9分)

分析与回答:(1)对“立法机关”的要求:制定法律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保证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节约法,通过立法形式规范和限制铺张浪费”;(3分)(2)对“行政机关”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强化限期治理,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3分)(3)对“司法机关”的要求:要求严格执法,保证司法公正,保证监督有为。“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各级检察和司法机关应该把奢侈浪费作为与贪污贿赂同等重要的案件来查处。”(3分)

7、《图表》试题:

说明性论述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题、表注、表注。问题通常由2-3个短问题组成。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或* * *)?(2)表1和表2有什么内在联系?(3)请谈谈你对表中反映的现象的理解。或者根据材料设置其他问题。其命题特点:(1)材料是国内经济热点和经济常识重点知识的结合。所以要熟悉当年的经济热点,并与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2)一般通过图表内容的对比来说明一些经济原因。通过对比,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也反映了差距。一般的解题技巧是:带着问题读材料,先审题再看材料,可以增强阅读材料的目的性。解图表题要注意“三观”、“两比”、“五忌”。1.“三读”:看图表题目时,表名中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头词往往是本题目要分析的主要问题;第二,看图表内容,也可能是后面问题要求回答的问题;第三,看图表的图例和注释。2.“两个比较”,即“横向比较”(通常是对比差距)和“纵向比较”(通常是对比变化);不同表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吗?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3.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对图表提问,不知道图表说什么;第二,避免离开图表的分析,回答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第三,避免审题不严,答案不全,观点不准;四忌:多言少意,啰嗦;五忌字迹,概念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