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和税收的真正问题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著名的定律。这个规律是对这样一个历史现象的总结:在铸币时代,当那些重量低于法定重量或成色的硬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时,人们倾向于收藏那些全价值的货币——“良币”。最后,良币会被驱逐,只剩下劣币在市场上流通。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仅在硬币流通时代存在,在纸币流通中也同样存在。每个人都会尽快花掉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的镍币,留下整洁干净的钱。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平日坐公交或地铁上下班,按规矩排队的人总是挤得上不了几趟车,而不守秩序的人往往能先上车,占座位或抢时间。最后,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来了,大家争先恐后,每一次骑行都像打仗一样,苦不堪言。再比如,在一些一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级别高低,工作努力与否,业绩如何,得到的待遇和奖励都没有区别。所以那些年轻有能力高水平的都去另谋高就了,剩下的都是老弱残平庸,敷衍了事。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而且官场的腐败像瘟疫一样蔓延,不受贿就只能受穷。而且大家都贪的时候,独居者往往被视为异己,无处栖身,所以被迫附和,否则就会被排挤。最后,清官越来越少,生存越来越不可能。这还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

劣币驱逐良币的社会意义在于警醒人们,而不是助长一些陋习,让陋习影响社会习俗。一些不好的东西要及时控制和抑制,防止其滋长,这样社会习俗就会败坏。为什么劣币能驱逐良币,在于人们认知的不对称。信息的公开透明也能有效限制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