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屈原本来就是巫师?
《九歌》(11)是屈原最独特、最重要的代表作。至于“九歌”是如何产生的,最受推崇的说法无疑是以民歌为基础的。事实上,作为汨罗江人,边肖多年来一直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九歌”源于一场武术表演,也可以称为“巫歌”。
这种巫术表演,就是古代汨罗江边流行的“唱”(在一些文献中也叫“讲道”)。
众所周知,屈原被贬谪后,曾长期居住在汨罗江畔。据《湘阴县志》(1966年汨罗建县前,汨罗属湘阴,1988年改县为市)记载,汨罗江两岸居民自战国甚至更早就有“信鬼善祠”的习俗。
什么是「弹唱」?“打”就是跳,“唱”就是唱,可分为独唱、二重唱、圈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弹唱的作用是消灾解难。例如,小时候,邻居“董爷爷”生病了。他的家人去他家乡的一个寺庙占卜。占卜老师说董爷爷在某处被妖缠住了。只有弹唱才能捉妖。董爷爷家马上请了几个巫师,改日再弹再唱。穿着长袍的巫师们一边跳舞一边喃喃自语。最后,他们按照菩萨指出的方向,在野外抓到了恶魔,扔进一个罐子里,把罐子扎紧,交给菩萨严加看管。病人可以康复。那时边肖还是个孩子。看到这样的场景,令人震惊和毛骨悚然。
第二种唱法是向神祈福,即邀诸神仙下凡,护国安民,五谷丰登,牲畜兴旺,充分体现了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汨罗江两岸,歌唱和演奏仪式通常在晚上举行。从晚上开始,有时要花一整夜。
弹唱的地方一般是在空旷的广场或者宽敞的院子里,中间摆一张大八仙桌,上面铺一张红桌布。桌上供奉着用毛笔书写的主神牌位。牌位前摆着香炉、猪肉、白酒、浓茶、筷子、纸钱、油灯、两个木卦和一个木令牌,八个陶罐排成一排。
在院子中间,如果用石灰画一个大大的“符号”,这个“符号”在他们这个行业是有规律的,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四角有四张较小的方桌,依然铺着红桌,三面插着五面旗帜,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神。东南西北各插一面绿、红、白、黑旗,中间插一面黄旗。每面旗上都有一个五神碑,碑前有五个碗。
乐器以锣鼓、唢呐、二胡为主。一个会弹会唱的道士叫法师。每场比赛5-6名巫师,穿着红色的衣服和裤子,腰间系着红色的腰带,头上戴着红色的围巾。楚人认为他们的祖先颜地祝融掌管火,是太阳神。火和太阳是红色的。所以“下池”是楚人的传统,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体现。红色在这里也代表好运和正义。我们一定会邀请各方崇拜上帝,战胜邪灵。
他们都穿着布袜子,凉鞋,左手拿着喇叭或海螺。这是一种声音低沉洪亮的乐器,用来烘托气氛,也是集结队伍向恶魔进军的号角。右手握着木剑,剑柄末端系着一条红丝带,剑柄上有几个铁环。跳舞时,铃声优美动听。红绫飞如火,也是象征法师力量的武器。还有几只活公鸡当道具。
整个弹唱过程分为十个步骤:请神、起师、设坛、招兵、收兵、群唱、扫坛、绕坛、开灯、出场。就像一批舞台剧,序、台、幕、结局分明。
敲锣打鼓的人甩开膀子,使劲打鼓。唢呐鼓鼓的脸颊涨得通红,唢呐吹得很用力。场子边上有一个接一个的鞭炮(现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鞭炮的烟雾中,巫师们一起吹响号角,唱着难以理解的祭祀词,与木剑共舞。
四大法师或对角穿梭,或一起转圈行走,左右脚略像武术中的扫堂腿。或者同时把筋斗转到中心,再把筋斗转到四周散开。空翻的技术很高。场面真的很炫,让村民们看得不亦乐乎。
一番吵闹之后,旁边的帮手计算起了占卜。如果是阴卦(全向下)或阳卦(全向上),说明神对之前的表现不满意,要再做一次,直到做荀卦(一个弯腰,一个后仰),说明神满意了,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上面说的链接是开幕式,后面是一个老法师。那人虽年过八旬,却满脸通红,精神抖擞,声音洪亮,铿锵有力。他是这支歌唱队的主唱,其余都是当地四五十岁的农民。
只见老师傅拿起桌上的令牌,使劲敲。然后从旁边的助手手中接过点燃的纸钱,大声挥舞,从助手手中拿过酒壶几下,虔诚地将酒倒入桌上的无柄杯中,轻轻动了动肉碗和饭碗,意思是给请来的神献上供品。
表演者的动作活泼有力,从不拖延。手势讲究阴阳,舒展和把握节奏与挥舞木剑。台阶多为骑桩,重心在后,前脚跟着地,左右旋转,呈半蹲状。
而音乐则采取自己的形式,旋律简单,变化不大。加上歌词,就是下一句的结构。口唱,有时带颤音或滑音,如鬼泣和狼嚎,有时带“哦!哦!”那叫声像野兽的嚎叫,人为地制造了一种神秘、紧张、恐怖的气氛。
每次演出后,在询问占卜是否为荀占卜后,会场会伴有快速响亮的锣声、绸缎、鞭炮,体现出热烈紧张的气氛,起到震慑作用。人们仿佛看到,等待已久的上帝,就在这种氛围中悠闲地来到了人间。
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屈原本人就是巫师,这不无道理。被楚王流放后,从庙堂高处来到江湖。他看到了祈求上帝消灾等巫术表演。很难不引起他的感慨,遗憾和感慨。直到他在汨罗江边驻足,不再颠沛流离,看到汨罗的歌唱仪式,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灵感,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从而加工整理了收集到的求神词,给世人留下了一部杰作《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