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体解剖学更全面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有答案)

/view/d7d 940 Fe 04 a 1b 0717 FD 5d 30 . html 1。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椎体钩与上椎体下唇相接,形成钩椎关节。过度增生可使椎间孔变窄,压迫脊神经,是颈椎病的病因之一。

2.椎钩:是第3-7颈椎上侧缘向上突出。

3.海角(骶骨):骶骨上缘中部向前凸出,称为海角。

4.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的骨角是骶管麻醉时的骨征。

5.翼点:在颅骨侧面,前额、顶面、颞骨和蝶骨的交界处最薄弱,常形成H形缝,称为翼点。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穿过它。

6.翼腭窝:是上颌骨体、蝶骨翼腭突和腭骨之间的间隙,称为翼腭窝。该窝向外通向颞下窝,向前通向眼眶,向内通向鼻腔,向后通向颅中窝,通过腭管和腭孔向下通向口腔。

7.前囟:位于矢状缝和冠状缝交界处,呈菱形,较大,出生后1-2岁闭合。

8.肩胛盂:肩胛骨外侧角的梨形浅窝,与肱骨头形成肩关节。

9.桡神经沟:肱骨背中部有一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从中穿过。

10.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的浅沟,称为尺神经沟,尺神经从其中穿过。

11.桡骨粗隆:桡骨颈内下侧的突起,肱二头肌在此处抵靠。

12.髂前上棘:髂嵴的前端称为髂前上棘。

13.胸骨角:胸骨柄与身体的连接处略向前突出,称为胸骨角,两侧平贴第二根肋骨,是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14.耻骨联合:两侧耻骨联合面由纤维软骨组成的耻骨椎间盘连接,上面是耻骨上韧带,下面是耻骨弓韧带。

15.横跗关节(Chopart joint):由跟骰关节和跟距关节组成的“S”形关节,横过跗骨中部。临床上可以沿着这条线切断足部。

16.腱鞘:指肌腱周围的鞘管,多位于活动部位。腱鞘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又称腱纤维鞘;滑膜层位于肌腱纤维鞘内,其内层包裹在肌腱表面称为脏层,其外层附着在肌腱纤维层的内表面称为顶层。脏壁两层之间有少量滑液,可以减少肌腱运动时的摩擦力。

17.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1肋之间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臂丛从其中穿过。

18.胸腰筋膜:覆盖在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为胸腰筋膜。分为浅、中、深三层。浅层位于竖脊肌后面,附着于棘上韧带。中层将竖脊肌和腰方肌分开,中层和浅层在竖脊肌外相遇。深层覆盖在腰方肌前方。这三层在腰方肌的侧缘汇合,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点。

19.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下部的腱膜与腹横肌的腱膜汇合,止于耻骨梳和耻骨结节,称为腹股沟镰。

20.弓状线:解剖学上有两条弓状线,一条是髂骨下缘圆钝的骨嵴,称为弓状线。它构成了一小块骨头。

盆地顶部边界线的一部分。另一种是腹直肌鞘的后层在脐与耻骨联合线的中点平面以下。由于腹直肌鞘后层移至腹直肌前方,后层下缘形成凹下的自由缘,称为弓状线。

21.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为腹斜肌与腱膜之间的潜在骨折,长约4 ~ 5 cm。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

22.白线:在前腹壁正中线上,是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的隔断,由两侧三层平肌腱膜的纤维组成,起于剑突,止于耻骨联合。

23.腹直肌鞘:外侧腹壁三层平肌的腱膜环绕腹直肌,分为两层。前层由外斜肌腱膜和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横肌腱膜和内斜肌腱膜愈合而成。

24.赫塞尔巴赫三角: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称为腹股沟三角。

25.三边孔和四边孔:肩胛下肌与小圆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及肱骨上端之间的两个间隙。肱三头肌长头内侧空间为三边孔,旋肩胛动脉通过;外侧间隙称为四角孔,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通过此孔。

26.腕管:位于腕掌侧,被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包围。指浅深屈肌、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穿过该管。

1.为什么跖屈内翻时容易受伤?

答:踝关节是由胫骨和腓骨的下端与距骨连接而成。距骨前面比后面宽,所以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更稳定。跖骨屈曲时,由于滑车后部狭窄进入关节窝,关节不稳定,活动范围大。另外,踝关节内侧韧带坚韧,外侧韧带薄弱,在足部屈曲内翻时容易受伤。

2.颅底有哪些沟、管、缝、洞?每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答案:筛孔-嗅神经。

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

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动眼神经和眼上静脉。

颈动脉沟,颈动脉管内口-颈内动脉。

圆孔-上颌神经。

卵圆孔-下颌神经。

棘孔-脑膜中动脉。

脑膜中动脉沟-脑膜中动脉。

舌下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

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迷路动脉。

上矢状窦沟、横窦沟和乙状窦沟-静脉窦同名。

颈静脉孔-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

枕骨大孔-延髓和脊髓的连接处。椎动脉和静脉、副神经、脊髓前后动脉。

3.关节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1)关节面:至少两个,一般凸的是关节头,凹的是关节凹,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

⑵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可产生滑液。

⑶关节腔:腔内有负压,有少量滑液。

4.关节的辅助结构有哪些?

答:(1)韧带,包括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

⑵关节盘和关节唇。

⑶滑膜皱襞和滑膜囊。

5.椎体是如何连接的?

答:(1)椎间盘,中央部分为具有髓质弹性的胶状物质,柔软有弹性,外围部分为纤维环,纤维软骨呈同心圆排列,富有韧性。

⑵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方,宽而厚,可防止脊柱过度拉伸。

⑶位于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窄而薄,可防止脊柱过度屈曲。

6.在脊柱侧位视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弯曲?

答:颈曲和腰曲(向前突出);胸弯,骶弯(后凸)。

7.上下胸廓口是怎么围起来的?

答:上口由胸骨柄上缘、1肋骨和第一胸椎包围。下口:12胸椎,12.11肋骨,肋弓,剑突破。

8.颞下颌关节是如何构成的?有什么特点?

答:由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组成。关节囊放松,囊外韧带加强,囊内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

9.什么是坐骨孔和坐骨孔?

答:骶棘韧带和坐骨切迹围成的孔叫坐骨孔。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切迹围成的孔称为坐骨孔。

10.肌肉的辅助装置有哪些?

答案:浅筋膜、深筋膜、滑膜囊、腱鞘。

11.咀嚼肌有哪些?

答: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12.参与呼吸的肌肉有哪些?

答案:吸气: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前锯肌、膈肌。

呼气:肋间肌、膈肌、外斜肌、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13.请描述三个膈孔的名称、位置和通道结构。

答:主动脉裂孔:位于12胸椎前方,左右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穿过。

食管裂孔:在主动脉裂孔的左上方,胸椎10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孔:位于食管裂孔右上中央腱部,约在第八胸椎水平,穿过下腔静脉。

1.上消化道:在临床工作中,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一段通常称为上消化道。(包括口腔、

咽、食道、胃、十二指肠)

2.咽峡:由腭叶、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所包围的咽峡。它是口腔和咽部的分界线,也是口腔和咽部之间的狭窄部分。

3.咽淋巴环:由咽上部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扁桃体、前下部的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组成。位于咽部上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梨状隐窝:在咽部的咽喉部,在咽喉两侧与甲状软骨内表面之间,粘膜凹陷形成梨状隐窝。这个部位是经常被异物卡住的部位。

5.咽隐窝:在鼻咽部,咽鼓管枕后与咽后壁之间的横向纵向凹陷处称为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6.回盲瓣:回盲口处肠壁的环状肌肉增厚,覆盖粘膜形成上下半月形皱襞称为回盲瓣,可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防止盲肠内容物回流小肠。

7.梅克尔憩室:约2%的成人在回肠末端0.3cm以内的回肠壁上有2-5cm的囊性突起,从肠壁向外突出,直径略小于回肠。称为梅克尔憩室,是胚胎时期卵黄囊管不完全消失所致。

8.麦氏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脐带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

9.休斯顿瓣:是直肠壶腹内表面直肠的三个横褶,由黏膜和环肌组成,中间最大最明显的一个,距肛门约7cm,可作为直肠镜检查时的定位标志。

10.肛窦:是肛管内的肛瓣和肛柱下端围成的一个小隐窝,称为肛窦。鼻窦口向上,肛门腺在这里开口。粪便经常堆积在鼻窦内,容易被感染,引起肛窦炎。

11.齿状线:连接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的锯齿状圆形线,称为齿状线(肛皮线)。肛管齿状线以上为粘膜,下部为皮肤,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神经支配不同。

12.肛门直肠环:肛门内括约肌、肠壁纵肌、浅深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耻骨。

肛门直肠肌* * *在肛管周围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肌肉环,对封闭肛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脏面围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胆囊动脉经常穿过三角,这是手术中找到胆囊动脉的标志。

14.网膜:为双层腹膜结构,肝门向下移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其左侧从肝门延伸至胃小弯,也称为肝胃韧带,包含胃的左右血管、淋巴和神经。连接肝门和十二指肠上部的称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其中包含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等重要结构。

15.网膜孔(Winslow孔):小网膜游离边后面是网膜孔,通过它可以进入胃后面的网膜囊。

1.吃鱼的时候,鱼刺不小心卡在喉咙里。你住在哪里?

答:梨状隐窝,谁容易在喉头和咽部停留,是咽部位于喉头两侧的深窝,异物容易停留在这里。

2.人体有哪些唾液腺,它们的导管开在哪里?

答:腮腺——开在上颌第二磨牙对面颊粘膜上的腮腺导管乳头。颌下腺-舌下肉阜开口。舌下腺-开于舌下腺阜和舌下腺皱襞。

3.请描述食道狭窄。

答:食管内有三处狭窄,①位于食管始端,约15cm;远离中切牙;②位于左主支气管后食管交叉处,约25cm远离中切牙;③位于食管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4.胆汁是从哪里产生的?正常情况下是如何排入十二指肠腔的?

答:由肝脏中的肝细胞产生,经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储存在胆囊中。进食后,胆囊从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肝胰腺壶腹括约肌-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腔收缩和舒张。

5.胰头癌患者常出现黄疸、肠梗阻等症状。请用解剖学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

回答:胆汁由肝脏产生,经过左右肝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胆总管位于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通过肝胰腺的壶腹进入十二指肠。以胰头癌为例,癌症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进而流入血液形成黄疸。由于十二指肠与胰头的毗邻关系,有时可压迫十二指肠,引起肠梗阻。

6.患者突然腹痛剧烈,恶心呕吐,巩膜发黄,来医院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为了做出进一步的诊断,医生使用胆管造影,这需要从口腔向主要的十二指肠乳头发送导管,并向总胆管中注射造影剂。请问:

①这种导管要经过哪些器官和生理性狭窄(特定部位)才能到达十二指肠大乳头?

②如果该患者行胆总管切开术,则选择右侧腹直肌切口。请问:这个切口要通过哪些结构(箭头所示)才能暴露胆总管?切胆总管时要注意哪些结构,它们与胆总管有什么关系?

答案:①经口腔-咽峡部-咽-食管(食管三狭窄:始端、与左主支气管相交、经膈食管裂孔)-胃(贲门、幽门)-十二指肠上部-十二指肠降部、大乳头。

②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部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切开十二指肠韧带暴露胆总管。切断胆总管时,需要注意其左侧的肝固有动脉和其左后侧的肝门静脉。

7.腹膜炎或腹部手术的病人通常采取半卧位。为什么?

答:使有害液体流向下腹部,腹膜具有吸收的功能,因为下腹部腹膜吸收能力弱,从而减少腹膜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8.对疑似胃后壁穿孔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医生探查胃后壁并切开腹膜结构以看到胃后壁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答:胃结肠韧带或横结肠系膜切至网膜囊,前壁为胃后壁。

9.腹腔积液时,患者仰卧位和坐位最容易停留在哪里?

回答:仰卧时,最容易停留在肝肾坑。

坐着的时候最容易停留在脱肛(女性)和脱肛(男性)。

1.上呼吸道:临床应用中,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2.小区:鼻中隔前下方有一个易出血区叫小区,血管丰富,位置较浅,受外伤或干燥空气刺激易破裂出血。大约90%的鼻出血发生在这个区域。

3.鼻旁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一些含气腔,衬有粘膜,与鼻粘膜有相移,共有4对,分别是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4.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肉和喉黏膜组成。

5.声门裂:位于双侧声带和杓状软骨基底之间的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分。前3/5位于两侧声带游离缘之间。杓状软骨之间的后2/5是软骨间部分。

6.气管分叉:气管在胸骨角平面(现至第四胸椎下缘)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分叉。

7.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每个肺段的支气管及其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每个肺有10个段。

8.胸膜和胸膜腔:胸膜是一层薄薄的浆膜,可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脏层胸膜覆盖在肺表面,与肺紧密结合,不可分离,并伸入叶间裂。壁层胸膜附着于胸壁的内表面,在膈肌上方和纵隔的表面上。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在肺根部相互迁移,形成完全封闭的浆膜囊腔,即胸膜腔。左右浆膜囊是独立的,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

9.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的胸膜隐窝,肺下缘不能充盈其中。胸膜腔的这部分称为肋膈隐窝。它是胸膜腔的最低部分,是胸腔积液最先积聚的地方。

10.纵隔:是左右纵隔和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前界是胸骨,后界是胸椎,两侧是纵隔和胸膜。

1.鼻腔外侧壁的结构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答: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有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突入鼻腔。三块鼻甲下有裂隙空间,即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此外,上鼻甲上方还有最上鼻甲,或后上鼻甲与鼻顶之间有凹陷的蝶骨隐窝。上述结构扩大了鼻粘膜的面积,有利于加热和湿润吸入的空气。

2.什么是Little District(即kiesselbach区)?

回答:是鼻中隔前下方的出血区。这个区域的血管丰富且很浅。受到外伤或干燥空气的刺激,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大约90%的鼻出血发生在这个部位。

3.气管切开术经常在哪里进行?

答:常于第3 ~ 5气管软骨环处进行。

4.气管内异物落入主支气管的哪一侧?为什么?

答:气管异物大部分落入右主支气管。因为右主支气管比左主支气管粗短,而且趋势比左主支气管陡。

5.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人右上叶前段脓肿的方法有哪些?

答:右肺上叶前段脓肿排出的脓痰经右肺上叶前段→右肺上叶→右主支气管→气管→喉→咽→口腔→体外自然咳出。

1.肾蒂:所有进出肾脏的结构(肾盂、肾血管、神经和淋巴管)都被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肾蒂。右肾蒂比左肾蒂短。

2.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12肋骨之间的区域称为肾区。

3.肾盂:在肾窦内,2-3个肾盏组装成扁平的漏斗状结构,称为肾盂。

4.肾段:肾段动脉分布的肾组织部分称为肾段。每个肾脏分为五个肾段。

5.输尿管皱襞:膀胱内两个输尿管口之间的横向皱襞称为输尿管皱襞,是发现输尿管口的标志。

6.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表面上,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有一个三角形区域。由于缺乏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在膀胱扩张或收缩时仍保持光滑。这个区域被称为膀胱三角。它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常见部位。

1.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科室的功能。

答: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泄体内水溶性代谢产物,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其中,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器官,具有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等内分泌功能;输尿管是将尿液输送到膀胱的导管;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尿液排出的管道(男性尿道有排出精子的功能)。

2.在肾脏的切面上可以看到哪些结构?

答:在肾脏的额切面上,肾实质分为表层皮质和深层髓质。肾锥体之间延伸的皮质部分称为肾柱。肾髓质由15-20个圆锥形肾锥体组成。肾锥体的顶端面向肾窦,称为肾乳头。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肾脏形成的尿液从肾乳头孔流入肾盏。2-3个肾盏汇合形成大肾盏,2-3个肾盏合成漏斗状肾盂,从肾门向后移动至输尿管。

3.请描述肾包膜及其意义。

回答:肾脏的表面由内向外被三层膜包围。①纤维被膜:附着于肾实质表面的一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正常情况下易与肾实质分离,病理情况下附着于肾实质。当肾脏破裂或部分切除时,应缝合这层膜。②脂肪囊:是纤维囊周围的脂肪组织。脂肪囊对肾脏起着弹性垫的保护作用。(3)肾筋膜:位于脂肪囊的外围,由腹膜外组织发育而来。肾筋膜分为两层,分别包裹肾脏和肾上腺。肾筋膜的上层和外层相互融合,而下面两层是分开的,有一条输尿管穿过它们。在内侧,前层与对侧前层连续,后层与腰大肌筋膜融合。肾筋膜向深层表面发出许多小束结缔组织,穿过脂肪囊与纤维囊相连,从而固定肾脏。

4.肾蒂内的结构从前到后、从上到下是什么顺序?

答:从前到后: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从上到下: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5.请描述输尿管的分割和狭窄。

答:输尿管按其行程可分为腹、盆、壁。整个过程中有三处狭窄,上段狭窄位于输尿管和肾盂的交界处;中间狭窄位于肾盂上口,输尿管与髂血管交叉处;下段狭窄位于输尿管壁内。这些狭窄是输尿管结石的常见部位。

卵圆窝(心脏):右心房内侧壁的后部主要由房间隔形成。房间隔右侧中下部有一椭圆形凹陷,称为卵圆孔。它是胚胎期卵圆孔闭合的残余,此处较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2.Koch三角:右心房冠状动脉口前内侧缘、三尖瓣间隔尖附着缘与Todaro腱索之间。

三角形区域称为Koch三角,在前心内膜的深面上有一个房室结。

3.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为

二尖瓣复合体

4.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沟上1/3心外膜下,长梭形,呈心形。

正常起搏点。

5.希氏束:起于房室结前端,穿过中央纤维体,分支出左束支纤维至室间隔后下缘。

最后分为左右束支。

6.冠状窦:位于心脏膈肌表面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汇集了心脏的大部分静脉。

血液主要接收心脏的大、中、小静脉。

7.动脉韧带:肺动脉分支稍左侧有一纤维结缔组织索与主动脉弓下缘相连,为

胚胎期动脉导管闭锁的残余称为动脉韧带。如果出生后没有闭锁和血液循环,称为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