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科大创新班3A考试备考的问题

儿子关于报创新班的意见,供后人参考。。

儿子今年考上了专科的创新试点班。有很多家长想了解这门课,所以我在这里提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登录中科大招生网,查询这个班的招生计划,这样可以对招生资格和选拔计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可以了解少年班的学院设置和教学安排。大家要多和孩子沟通,多和孩子对比其他名校。然后多想想孩子的性格和他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必须提前做的功课。如果这几节课做得好,年龄达标,基本没有问题。。

虽然高一高二都可以报创新班,但是我推荐高二小朋友报。这个时候,孩子应该对学业有更好的把握。年龄能达到少年班标准的,少年班和创新班一起报。。

年龄合格,目标明确。要看孩子能不能拿到学校推荐,通过初审。下一个难度是AAA考试,也就是俗称的“华月”自主招生考试。过了这一关,就可以参加中科大的复试(含面试)了。学校根据复试情况划定A档和B档,确定合格学生。A档只是高考一本,B档在高考达到中科大投档线时低40分,录取。

少年班要求比创新班小一岁,不需要参加AAA,直接参加高考。高考符合条件后,进行复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科综合能力强,年龄合格的高二及以下学生。

这样,两个班的选拔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学校对孩子学习的调查中,创新班通过了AAA考试,而少年班是真正的高考。复试环节也不一样,少年班的复试似乎比创新班更复杂。儿子一路通过AAA考试,创新版复试。所以让我告诉你一些在这里的经历。。

AAA考察学生的数学、物理、语文、英语知识。中科大计算分数时,数理加权是1.5,即分数乘以1.5,加上语文和英语,算出总分,画出分数线。创新班的复试会更多的考察学生的接受能力。复试是一整天。上午分为数学和物理,各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老师会先给所有的学生上同一节课,课后休息,考试,也就是前一节课的内容。这样考察孩子的接受能力,我觉得特别科学。面试也是看孩子接受知识的反应能力的问题。每个孩子的面试时间为半小时,数学15分钟(两位老师),物理和化学15分钟(两位物理和一位化学老师)。老师会问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如果你一时想不出答案,老师会提醒你的。这个时候就看你能不能转过来了。中科大的教授还是挺友好的。如果教授们心情好的话,他们甚至会和他们的孩子谈论他们的家庭。。

经过我们这次的申请体验,我发现最重要的还是AAA。AAA的数学和物理基本都是竞赛难度。如果孩子参加过比赛训练,他们会更有把握获胜。

儿子直到去年6月初学校拿到中科大的推荐名额,11,才有机会报考,才知道有这么一个班。所以备考有点仓促。你现在就要注意了,提前备考对孩子应该更有利,因为方向更明确。

另外,我想和我谈谈我自己的孩子明确报考创新班时的真实内心感受。

目前很多高中过于看重清北率。当然,越是优秀的孩子参加高考,学校的清北率就越确定,但是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孩子能早一年学习就很好了,省去了高三的过程。而中科大真的是一个可以放下一张安静书桌的地方。

儿子当时听到消息,得知自己已经到了符合标准的年龄。他马上了解了这个班的情况、教学安排、专业方向,然后和全家人商量了一下,明确了目标,才报考。所以,我儿子在考试的时候,他心里相当清楚,只有进入HKUST,专心学习,打好理科基础,然后继续深造,才能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而且进入创新班不仅可以节省高三一年的时间,还可以在两年内选择整个HKUST大学的专业。他的思想还不成熟,进创新班对他来说是相当有利的。我希望我的儿子在他喜欢的或者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方向上,能够扎实的掌握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

我们高中没有参加任何比赛训练。我们主要以全科为主,竞争自己的选学,而且都是自学,也就是说加强了课程外的难度。

就我们的分析,中科大的创新试点班在高二是提前的,因为它的选拔模式和正常高三学生是一样的。由于地域因素,他们很难在高三拿到最好的学生,尤其是江浙沪。一般江浙高三的高考生,如果去不了北方,都会选择回浙江之类的。就算抛开复交的地理位置,他们还有预录取政策,这对于江浙一带的很多高三学生来说都是福音,更别说考虑中科大了。

对此,家长一定要提前和孩子商量,让孩子明白真相。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这个班?进去之后,他该如何看待自己以后的学习?之后的目标是什么?。。。

儿子决定考,因为他说清楚了。他不想当科学家,但他喜欢计算机、经济、金融等等。所以,数学是这一切的基础,现在提前一年学习很棒。。儿子认为,他害怕高三变成解题机器。

而且创新班和少年班可以晚一点选专业。儿子觉得这是学校给了他一个同时了解自己和世界的过程。毕竟进入大学后,我的人脉很广,我会了解的更多,想的更透彻。他希望能正确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痛苦不会很苦,但是内心是快乐的。。

其实说实话,父母应该学会设身处地,真正了解孩子——他们的喜好,他们的长处,他们的短处。我们真的应该和孩子交朋友,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育会成功。只有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父母,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来源:中科大家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