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关于文明礼貌的讲话。

演讲稿的写作是有弹性的,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事件发生后的感受、需要等等而有所不同。在我们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演讲稿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那么如何写好演讲稿呢?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教师文明礼貌言论,供你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老师讲文明礼仪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孔子说,“小人得志,习惯成自然”。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总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学者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在人的终身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认为孩子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行为就会固定下来,长大后就会“正”、“育”、“德”。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少即是自然,习惯即是自然”!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应从行为训练入手,整合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立足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特点,以政教处为依托,以鲜少大队和各班中队为主阵地,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生前呼吁:“教育是培养习惯。”通过学习论证,我校领导班子转变了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重点,统一了办学思想。人们一致认为,对孩子来说,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成绩同等重要。健康生活的基础是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无论是良好的品德,还是强大的学习能力,一切都取决于良好习惯的培养。抓住了习惯培养这条主线,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教学的校长为副组长,以政教处主任、教学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德育老师、骨干班主任为成员的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考核奖励。领导小组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职责明确,分工具体,指挥顺畅,运转协调。保证培育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将形成性教育纳入整体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反馈、有实效。

要求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前提是让他们知道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哪些是好的。我们组织全体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政教处、教导处、少先队、校办领导进入班级,逐一检查,落实《守则》和《守则》的背诵。通过背诵,学生明确了自己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也知道哪些已有的行为习惯是好的,需要坚持。不好的需要改正。

养成教育的关键是抓行为教育。我们学校的班主任、班主任、中队辅导员都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礼貌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全校上下齐心协力,通过召开班会、全校演讲比赛等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树立榜样,鼓励学生效仿。

经过一段时间,学校的养成教育初见成效:自习课期间,走进校园,学校中央挺立的洋槐静悄悄的,操场上怒放的玉兰静悄悄的,花坛里的花草也静悄悄的;走进教室,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学生们有的看书,有的画画,有的练字……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除了优美的音乐,再也没有过去的吵闹和争吵。这是多么和谐的校园啊!课间,学生们在花坛间或绿树下散步、交谈、读书;或者在操场或球场上跳绳、踢毽子、掌掴、跳橡皮筋...过去的追逐和争斗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一个多么有序的校园啊!两者相撞时,没有怒目而视,更多的是真诚的道歉和真诚的问候;校园教室里,不再有随便扔纸的人,更多的人弯腰捡纸;师生相见,没有陌生人,更多的是亲切的问候和甜蜜的微笑。花坛之中,不再有花草树木,更多的是浇水、施肥、除草...多么文明的校园啊!看着这些感人的场景,我们眼里是幸福的,心里是美好的。这些都是培养教育的成果!

抓教育培养的,要持之以恒。一夜之间养成好习惯并不容易。我们学校要求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做长远规划。老师让学生在一个过程中形成习惯;同学们,一步一个脚印。老师和学生密切合作。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经常练习。师生要持之以恒。

俗话说,三岁八十。大教育家孔子说:“少年习惯性。”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的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主宰人生。所以人要从小通过教育树立一个好习惯。”可见,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决定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基本素质,决定了整个民族的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社会赋予我们的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我们将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严格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相信少即是自然,习惯即是自然!随着养成教育的深入,文明之花将在美丽的校园里绽放!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文明礼仪老师演讲二: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与礼仪同行。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和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这是城市的脸面,也是国家的脸面。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文明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对内加强个人素质,对外也可以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作为一个有着50XX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但是文明离我们还很远。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还有一些同学。比如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楼梯上,总能看到与我们美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片。教室和校园里随处可见食品袋和方便面盒。有的同学甚至觉得,反正有同学和值班清洁工来打扫,为什么不扔掉呢?再比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里追逐打闹,习惯了走路推搡;还有一些同学互相谩骂、骂人,随意攀爬树枝,甚至有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产。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的培养,这从本质上表现了一个人的思想素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可能会不守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一定是良好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会对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明的行为会帮助我们提高心理素质,同时提高道德素质。如果这个时候不特别注重自己道德品质的培养,那么即使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人对自己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首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君子,然后才能成才。我们不应该是单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机器,而应该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有了文明,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一个人的举止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他的肖像。”希望每个人都能把镜子捧在手中,在里面看到自己最美的样子和内心。让我们做中国文明礼仪的使者,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老师讲文明礼仪3“让文明与我们同行”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的追求。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在逐渐增多。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提到文明礼貌。

我记得一个著名的人曾经说过,“美德的实现是由行为组成的,而不是语言。”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道德和情操。无数的例子也表明,事业辉煌、人生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高尚的情操。说到礼仪,我想起了列宁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正要下楼,在狭窄的楼梯上,遇到一个正在水上上楼的女工。女工一看到是列宁,就要往后退,给列宁让路。列宁拦住她说:“你不用这样。你背着东西走了一半,现在我两手空空。请先走!”他大声而亲切地说了一个“请”字,然后把自己压在墙上,让女工们上楼,自己才下楼。也正是列宁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道德使他成为伟人。

我们的年轻一代应该是文明的先锋,礼仪的标兵。看,在路边,人们自觉遵守信号灯;你看,公交车上,人们纷纷给老人和孕妇让座;你看,校园里,一个小同学摔倒了,大同大学主动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到处都是文明礼仪的味道。虽然文明礼貌的现象随处可见,但在我们身边和一些学生身上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楼梯上,我们总能看到与我们美好的校园不和谐的纸屑、食品袋、糖纸。有的同学甚至觉得,反正有值日生来打扫,扔了有什么坏处;再比如,有的同学在楼道里追逐打闹,边走边推搡;还有一些学生骂人骂人,随意爬树枝,甚至有学生故意损坏学校财产。一举一动都显示出文明的缺失。“小而不为,何为老?”作为学生,除了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礼貌是做人的前提。如果每个人都能文明礼貌,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好。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不要让文明只出现在纸面上,还要在行动上。让我们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争做新世纪新时代的文明之星,让文明与我们同行!

美丽的语言,春风化雨为雨,滋润心田。

文明的言谈和优雅的举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能口若悬河,语重心长,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既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也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体贴的眼神,看似无足轻重,其实意义深远。孔子曾说,不学礼仪,不能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貌不是个人生活中的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是一个民族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需要爱抚、安慰、体贴、关心和相互帮助,都渴望真诚的友谊和相互帮助。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需要与人分享,当我们痛苦和烦恼的时候,我们需要与人倾诉;当你有困难时,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与人交往中,我们也需要宽容,豁达,包容不同意见,友好,理解,不抱怨,不嫉妒,不怀疑。讲道理,为不讲道理道歉,真诚与人相处,善待他人,尊重对方,信任对方。有时候一句“你好”会给别人带来好心情,一句“谢谢”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句“对不起”可以化解紧张的冲突,一句“没关系”就相当于吹走了温暖的春风。同学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让“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友好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以热情大方的态度行动起来,为他人带来快乐与和谐,让校园充满爱与温暖,让文明礼貌之花在我们的校园里绽放!

做一个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