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史料问题

所谓材料问题,就是材料分析问题对问题的延伸。材料分析题是主观题,也是高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辨别力强”的特点。对考生能力要求高,注重考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材料分析题和问题有打破界限的趋势,材料分析题向问题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历史考试的材料题怎么做

步骤/方法

仔细检查/考虑要回答的问题或要写的题目

阅读材料,提炼信息。

阅读理解材料是答题的前提。要认真阅读理解材料,避免跟着感觉走,想写哪儿就写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一定要尽可能从提供的材料中搜索“问题信息”,也就是“材料加工”的过程。我们要学会从材料中反映的内容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

分析材料,划分层次。

看完材料,了解材料大意后,整体把握材料意思,分层回答。如果有多种材料,首先材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材料观点都一样吗?因为这类题大多是“小切口-深度分析”,不分层次都很难深入分析,答题点不全,得分也不高。

检查问题的意思

(1)审核提示(同上“备注”)

(2)考查关键词(中心词),即提示答案所围绕的中心词和落脚点。(如上《北宋南宋与辽、金、夏和平的原因》)

(3)条件词(时间、空间、频率等。),也就是答题的时空范围(如上面题目《北宋南宋》)的问题。

复习教材

任何材料都和课本有一定的联系,不可能完全脱离课本来考察“能力”。复习教材: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传递知识。俗话说“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里”,把材料分析透彻,注意回忆与哪个历史时期有关,把材料放到我们掌握的历史时期;然后根据题意把课本知识扣紧,不能东拉西扯,不假思索的回答。

草拟提纲,构思答案

材料型题一般属于“小切口-深度分析”的类型。如果考生想写哪里就写哪里,容易出现史实混乱、层次不清、杂乱无章的情况。所以他们在审题之后,要构思、拟提纲,才能做到思路清晰、要点完整、层次分明。一般来说,提纲应该包括:答题层次,各层要点,细节等等。

举个例子

1992高考第48题:清代历史学家赵翼在《唐女之祸》中说:“开元之治,是家供他人足,杨贵妃反败为胜。”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对赵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

分析

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是:①表明态度:赵毅的论点是否正确?(2)回忆课本紧固话题,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从而指出“题中之言”的对错之处,用史实支持或反驳赵翼的论点。③赵毅观点错误的根源在哪里?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

历史与理论相结合,层层解答

回答史料型问题的关键是在历史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做到“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谨”,注重“紧扣问题、有理有据、言之有理”,“分层次回答”。书面表达要清晰简洁,禁止乱答无关问题。

同时,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格式的规范,在字迹清晰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四个现代化:

提示。写一个答题提示,标明答题方向。例如:

举个例子

2006年广东卷第29题:答题时,每道题都要写清楚要答什么题,也就是答题提示。它的标准格式是:

答:(1)社会背景:…

(2)目的:...

(3)影响:...

这种答题卡不仅给阅卷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回答的清晰明了。

面向段落。把题目分成几个层次,把一个大题目做成一个小题目,每个层次都有一个自然的段落。

如1992年高考“灾”题,可分为三个层次:(1)评论赵的观点(错或对);(2)唐朝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反驳赵的观点。(3)赵观点错误的根源是什么?

说重点。回答尽可能使用教科书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经过提炼总结,答案严谨简洁。不能把教材整段照搬过来,也不能随意发挥,都是空谈。

序列号。答案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分类书写,并在每一点前标注序号,使答案清晰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