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者
2、中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工会)行政(民政)专业三种社会工作。
3.5438年6月+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专业理论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综合运用社会领域和社会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业活动。
4.社会工作的目标:a)服务对象:救助危机,缓解困难,促进发展;b)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正。
5、社会工作的功能a;对客户:促进客户的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对社会: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6.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1601《伊丽莎白贫困救助法》政府有责任帮助并直接参与树立助人自助的理念,要求乞丐劳动指定专人从事救助,即救助人的专业化,这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8.1898年,在里士满的穷人中进行友好访问,开始从理论上总结社会实践经验。1917年,社会诊断试图让社会工作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什么是社会诊断成为一种方法。在1940年代,小组工作被认为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在1960年代,社区工作被认为是社会管理的间接方法。
9.1925燕京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的成立,算是发展的标志。中国社会工作呈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社会行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并存、社会职业不断发展的特点。
10,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帮助活动、专业方法11,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活动的主体,他们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从事专业的社会服务。特点:A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b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c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d .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专业帮助活动。
12,社工和志愿者的区别:a专业和业余活动是否经过培训,c一般和复杂的工作事务是否有不同的社会约束。
13,实干家和社工的区别;a是干部,不是专业人员。b没有受过专业训练。c前者是自上而下,后者是服务和交互。互动是政治性的。行政权威和专业权威。
14、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a直接:服务提供者的倡导者,b间接:管理者的政策影响者的研究者,资源寻求者。
15.社会工作者的知识要求:学科知识(社会心智学科)、政策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
16,社工能力: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17.社会工作领域:A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康复学会,家庭医学,社会康复学会,军工企业,B拓展:从需要的人到需要的人,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18.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人本主义是社会工作者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19,“李周”:爱幼、养老、扶贫、救灾、医疗、致富。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注重权利与义务并重,平等与差异并存,兼顾公平与效率。
20.社会工作研究的核心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时间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恢复和提升人们的社会功能,帮助人们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积极适应社会。因此,作为职业信仰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当时当地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福利制度所体现的主流社会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上。东西方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差异很大。
21,社会工作价值的作用:一个理论上的作用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使命或目标的基础,是专业社会教育的核心;b实际作用是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动力。通过社会工作职业道德标准的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是维系社会期望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22、社会价值观的内容:
1965戈登社会工作者价值体系:个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每个人除了人类的共同需求之外,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他人不同的,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每个人的潜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意味着个人应该通过社会参与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有责任提供消除自我实现的途径。
1967 Bistek的社工价值体系:人的潜能、人的责任、人权、人的基本需求、社会功能、社会责任、社会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的自我选择的权利。
国际社会工作公认的社工价值观:服务、社会公正、个人尊严和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诚信和能力。
2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运作原则:接纳、尊重、个性化、自决和知情同意、保密和不批评。
24.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强调社会和谐,维护家庭和谐稳定仍是我国社会主流的家庭观念,注重服务的“人情味”,注重道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25.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作用:它是社会工作者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道德标准,是社会工作者为其服务对象服务的准则,是服务对象请求社会工作者援助的依据,是保护和保证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信任的标准,是与其他专业人员相互信任的媒介,是社会公众评价的标准,是社会工作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员工团结合作的基础。
26.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特点:当事人利益优先,职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约束与鼓励并重,权威。
27.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对客户、同事、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整个社会的伦理责任。a包括对客户的义务、自决、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b包括尊重、合作、保密、咨询和服务转介等。c包括监督和咨询、教育和培训、客户档案管理、客户转介和行政要求D包括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e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要求包括:职业操守、评价与研究等。f对全社会的要求包括:社会福利、公众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行动等。
28.制定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原则:现实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是一致的,文化性原则和政治性原则是互补的,地方性原则和国际性原则同等重要。
29.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及处理原则:A题:保密、理性、法律、价值中立或价值干预、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自决原则及知情同意B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完全平等和差异平等、自主自由、伤害最小化、提高生活质量、隐私保密、真诚。
30.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由社会工作界(专业组织)制定。它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目的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31.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作用:确保工作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帮助实现工作目标,帮助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提高社会认同,帮助社会工作者成长。
32.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尊重服务对象权益,严守服务对象秘密,公平服务公众(社工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重视同事工作,* * *执行守则(处理同事关系),遵守公私分明原则,遵守制度政策(社工与机构的关系),丰富社工知识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约束不当行为(社工对社工职业的责任)。
33.人类需求的特征:客观性、动态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34.需求层次——马斯洛: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35.ERG—-Alderfer-1969(生存-关系-成长)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特点;不强调需要的层次,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作用于行为,满足后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反之亦然。也相信遇到他们后强度不会减弱反而会增强。
36.需求类型:按起源和性质分:生物性(吃喝睡醒性)和社会性需求(交际、成就力等。,可分为交往需求和成就需求)。
37.人的行为是个体为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而进行的活动和反应。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进程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8.人类行为的类型: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根据人类行为的起源可以分为本能行为(遗传行为)和习得行为。
39.区分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和价值观、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人主观经验。
40.根据行为的性质和结果,可以分为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等不同类型。
41.人类行为的特征: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方向性、可控性和发展性。
42.社会环境主要由家庭、群体、组织、社区、制度和文化构成。(或由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和工作单位、社区、社会、文化和大众传媒组成)。
43.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人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离不开遗传禀赋的制约。同样,良好的遗传也只有依靠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发挥作用,人的行为也可以改变环境。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力量是不对等的。
44.社会环境系统主要由家庭、同辈群体、组织、文化等因素构成。
45.人生发展理论的理论框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口唇期(出生至1岁)、肛门期(1-3岁)、性器官期(3-6岁)、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和生殖期(青春期至成年期)。他认为性器官时期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潜意识动机的探讨和对童年经验的重视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主要贡献。
4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他指出人生有八个阶段,强调青少年时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这是自我发展最关键的环节。
4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又称发生认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觉运动期(出生至2岁)、操作前期(2-7岁)、具体操作期(7-12)和正式操作期(12岁以上)。认为个体主要利用组织性、同化性和适应性三个原则来认识世界,组织性原则是最基本的一个。心理图式。
49.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取向和天真享乐主义阶段)、习俗水平(好男孩取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和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批准边界的伦理标准阶段)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50.孩子前期面临主动或内疚的冲突,中期可能会形成自卑心理。成功解决后,孩子会形成“能力”的美德;青少年会有个人认同危机,失败会导致角色混乱。在成年早期,亲密与孤独是定居后“爱”的美德,而在成年中期,冲突是繁殖与定居后停滞和照顾的美德。
52.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它是关于社会工作概念和社会工作实践的系统观点,是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解释、预测、确定干预方法和模式、发展新的理论。
5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始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成为社会工作者的主导角色。指出人的心智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组成的。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感知到的思想和感情。前意识是很容易变成意识的潜意识,也就是可以通过思维感知的部分。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b意识的过程是理性的,而潜意识是非理性的,或者根本没有进入理性的层面;c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有无所不在的影响,甚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有潜意识的影响。d把人类性欲的发展看作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基础。e人的性心理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官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196、中国社会福利行政体制的特点:(1)强调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二)从政府主导向政府-社会合作发展的社会福利行政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1政策理念强调社会政策是一个政治-社会过程,强调并重视社会力量在社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参与。2.社会政策的实施和社会服务的提供需要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参与。3.政策的实施要注重科学的程序和专业的方法,注重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