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体验如何?
总的来说,我考研的分数是140,专业课(食品微生物学)118,政治69,英语一74,总分401。考试科目有四门,分别是数学二、英语一、食品化学、政治。
首先,根据传统的经验草案模型分阶段描述。我的整个复习过程从二月中旬开始,持续了十个月左右。
考试科目选择
首先,我上的专业课是食品微生物学,满分150。从复试来看,食品化学的分数普遍较高,但微生物纸还是有其优势的。它偏向于背诵。
往年大概20-30分会是新题型。从6月份开始,我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照PPT看教材,每章都做了思维导图(发现对背考点和后期找知识点非常有效)。我把往年真题的答案整理了一下,八月初左右开始背。背书其实更容易走神。我经常觉得还不如做数学题有趣。所以我买了一个可以倒计时的小闹钟。在外面背的时候,我数五分钟。然后我有了很大的紧迫感,效率上升很快。这种积极的心理作用也驱使我更加专注于枯燥的背诵。
如果觉得自己自制力没那么强,可以尝试报个考研辅导班。
有一种说法是考研全程比较便宜,师资质量很高,总体还可以。我一开始就自己报了考研全程,不仅对自己有监督作用,对基础不太扎实的小伙伴也比较好。我可以通过名师指导不断查漏补缺。
不过在报名之前,还是要慎重选择。可以去听听课,比如说辅导班。通过试听课,你可以看看这个辅导班是否适合你,避免踩坑。
背诵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七月中旬-开学前。期间主要是背诵历年专业资料的重点,掌握好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帮助自己理解其他内容,后期刷真题。
9月-65438+10月。我主要是按照题型来背,包括名词解释和大题。我做了一个专用名词解释习题集和一个大习题集。另外要继续看书,学习更详细的东西(但要在考点范围内),比如第11章,没必要深究。
165438+10月-65438+2月。现在是冲刺阶段。除了背历年真题,现在还在背真题(包括名词解释预测、填空预测、简答题预测),但重点是背考频率高的考点。对于一些特大考点,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微生物导致腐败的因素(这个考点每年都考)。我一字不差地记住了大约四页。
我觉得《微生物学》这本书有点厚,但主要原因是它的讲解非常全面。《熏陶》这本书虽然薄,但要理解的概念很多。当初选的时候选了前者。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有微生物学的真题和资料,所以没想太多熏陶。
微生物这几年比较稳定,有一定的重复率,除了18,变化比较大。论文的题目基本都是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分析、简答、讨论。(其中,分析选择只有一种,没有规律。)历年真题整理背诵的话,基本分可以在120左右,30分流动。如果有一个大题需要讲某个东西的应用或者一些新题的出现,那就不一定做了。所以我的目标定在125-130左右,我以为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英语学习:
第一,英语需要长期积累,基本没有捷径。于是3月初开始读单词和长句(朱伟的《爱有词,
何长难句解析)
第一遍过得很慢,但我还是认真看了。一般在开始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会先复习一下昨天看到的内容,整理一些类似的、容易混淆的词语,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理解,这样就不那么枯燥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看要不要看视频学习)。
4月份开始做英语阅读理解,从1999-03开始。刚开始,很慢,有点吃力。一般花两天时间咀嚼下一篇阅读理解,一天时间做完正确答案,一天时间查单词(查单词可以再次巩固记忆,所以我买的历年卷很常见)。真题更珍贵,英语复习以真题为主,所以要把后三套留给一整套模拟。
2010以后的阅读理解可以成套做,每个模块都要反复做。先自己做,然后跟汤驰老师再学一遍解题技巧。看完视频,我再做一遍,验证一下能不能独立使用。如果没有,我再看一遍视频。然后翻译全文,对照翻译,不明白的地方容易标出翻译的错误,方便以后复习,第二天早上大声朗读前一天做的阅读理解。
看完所有真题,这个阶段花的时间最多,但是做到位之后,会节省很多时间,复习起来也更轻松。
第二遍,我会一天做两遍阅读。如果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我会先弄清楚。如果我真的不懂,我会寻求帮助。第三遍,一天做一套阅读理解,重点是解题技巧的应用和全文翻译;第四遍,看之前反复贴错的地方,在文中找依据,看原文,翻译成中文(口语)。
英语下午考,所以英语复习都是下午,阅读的时候慢慢调整到考试阶段。
作文的话,7月中旬直接跟着王江涛老师的强化班,每天早上把前一天学的东西看几遍,理解记忆;视频学习中,道士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写在草稿上。所谓熟能生巧。看到中文,要反身写英文。背诵大小作文40篇,后期根据时间要求写大小作文。
因为要花很多时间去背,总是记不住,所以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全文背诵了大约10篇大小作文。还有的对重要的短语和可以多次使用的漂亮句子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结合阅读理解中的漂亮句子,摘录到我的笔记本上,我会结合适用的话题作文模仿句子。后来的作文一般都是靠自己的小宝贝保命。
关于英语学习,我有自己的体会:市面上有很多参考书和英语教学机构,让人眼花缭乱。记得找一个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老师,然后一直跟着做。不要同时跟着几个老师,这样解题思路会混乱。
数学二复习计划:
1,基础阶段(记笔记的方法不是特别推荐,因为大部分人记完笔记后不会回头看,会浪费大部分时间)
a、数学难度大,分数占的比重大,所以你需要花很多时间在数学的学习上。基础稍差的同学可以跟着唐家凤老师的课,买一套练习题1800,大部分都是基础题,做起来会轻松一点,是一个非常好的打基础的选择。
你也可以在哔哩哔哩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来学习。20年疫情期间,唐家凤老师在哔哩哔哩自己的账号1800贴出了一些经典问题。他会带你去做,告诉你谈论它的方法。
b、基础稍微好一点的同学可以跟着张宇老师的配套课程和书籍走,基本30节课一定要跟着走。
第30讲会有一些总结的公式,一定要背下来,反复讲。
2.强化阶段(6月-65438+10月)
基础阶段选哪个老师,要一直跟着后面的进度走,后期做相关练习。一般不建议换老师。不管怎样,不间断地做练习题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有学习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做一些其他老师的题,比如660,1800,1000。
3.冲刺阶段
记得背公式,做题的时候尽量不要翻书。一定要做真题!做真题!做真题!多做几次真题,每次都把错题整理出来,以后多翻看。毕竟有些老师的模拟题没有真题难,所以不太建议做。李林老师最后的6套卷子和4套卷子一定要做。这是最接近真题难度的模拟卷,要多做几次。每道题都会有保障!
政治:
大概是因为我对这门课有情感上的偏好,所以经常在心理上暗示我能考得好。我把肖秀荣的1000题刷了两遍后,就像数学题一样,把题和选项里的知识点都挖了出来,每天专业课累了就写下来。后来买了一个小程序的VIP,刷了二三十套模拟试卷,甚至自己也押了。后来我在市场上赌了很多题,最后考试没赌。最后十五天左右,小思出来了,然后他就专心背分析题。起初,我一段一段地背诵小思的答案,但事实证明,我越背越糊涂。然后找同学要了市面上的简写版答案来背。从最后的记忆效果来看,还是挺不错的。
大概八月中旬,开始听政治课,感觉“相见恨晚”——没错,这个原理正好可以解决我目前的困惑!另外,老师很有才华,也很幽默,思维充分调动后,觉得政治太幸福了。听了一两个肖秀荣《精致》的视频,就去做了“1000”的对应题目,答案写在一些微信官方账号做的小册子里,只标注了错误的题目号。而且我不是固定时间学政治,而是一做数学就很苦恼。困了就听政治放松,或者晚上洗完澡就去宿舍楼的小平台自习,一半时间做数学题,一半时间听政治。
除此之外,学习强国还有很多近代史和毛中专项考点需要每天刷。可能只是不经意的扫了一眼,后来发现有些题,尤其是时政题,莫名其妙的做对了。
真题预测
我对这几年的一些真题做了一些分析,发现了以下规律:
1.命题老师会很遵循大纲的要求,一些多年出的新题是大纲中没有考察过的内容。目前大纲上标注的考点几乎全部覆盖,但仍可仔细挖掘,未被考察的细节很可能成为明年的考点。比如大纲中的第九点:微生物学实验技能,今年我考了一道填空题和血细胞计数板的相关内容。如果你看了那个实验的PDF文件,你会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所以,想拿高分的同学,一定不能满足于只背诵历年真题,还需要多准备一些预测题或者内容,来应对老师出的新题。
虽然卷子上的题型很多,但是填空题、简答题甚至讨论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今年考点明年考,只是形式不同。比如今年的填空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来源,那么明年可能就变成简答题了,所以不要只背几个单词,要背整段和一些理解。当然这个考点已经很典型了,其他不熟悉的可能还需要这样扩展。
书中还有很多新的考点要探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命题者,如何解出考题,挖掘出每一章可以作为考点的题目(包括填空和简答)。就这样,我击中了填空题的所有新题(实验题除外,我没注意)和简答题的一个新题。虽然是个又笨又累的方法,但是在考场上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击中了要害,知道了答案。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
最后,几句话:
这个分数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不一定可以复制。我只是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从中你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最重要的是制定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法。相信大家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
希望以后能见到你,也希望这篇经验帖对你有所帮助。之前我也有很多学长学姐的帮助,所以没能去知乎艾特,但是我很感激,他们的经历和帮助成就了我。
另外,如果体验有误,请轻喷,也欢迎同学们查询不够详细的地方。
我写不下来。
所以我觉得,所谓的选择,无关对错。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可以尽力走好选择的路。
我真的很喜欢一月看的《心灵大冒险》。不一定要成为一生的目标。让我们活着的是生活本身。
补充一下我最喜欢的一位政治老师说过的话。
生活中有太多顺利的事情,
只有当你筋疲力尽的时候,你才会快乐。
很难关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