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题
一.背景材料
1.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52年来最高,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比常年同期(2.4天)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高。外媒将中国的雾霾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时代》杂志报道说:“北京人已经习惯了糟糕的空气,但没有人记得以前有过这么严重的雾霾天气。”有些人甚至担心‘呼吸致死’。"
监测数据显示,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使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尤其是对PM2.5浓度的升高贡献显著。在排放点附近,PM2.5小时浓度瞬间急剧上升。燃放鞭炮导致PM2.5、SO2等主要污染物日均浓度增加数倍甚至数十倍。春节燃放鞭炮会使PM2.5年均浓度增加1-2微克/立方米。
2.武汉光谷第五小学今年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生动、贴近生活的作业——学生可以完成一项与过年有关的家务,或者帮家人写一副春联、剪一套窗花,只要是与“过年文化”有关的。然而,在返校报到的学生中,有20%的人无法完成作业。学生小吴的妈妈说,每年定制作业的初衷挺好的,但现在年味越来越淡。很难看到小时候的贴门、祭灶王等丰富的年味活动。
今年春节晚会上的歌曲《我不会回群发信息》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春节的怀念。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时的感受。事实上,下降的不仅仅是春节,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这是不争的事实。找出原因,有人认为这是物质的发展,城乡的改造,洋节的运行;也有人认为,真正的原因是文化有“异化”和“物化”。节日和人一样,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来越不依附于载体的时候,节日就会变得越来越平淡乏味。
艺术院副院长吕品田指出:“原有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与历史上形成的一些民俗,如节气、季节、气候、水土,以及祭祀、主宰、祈祷、崇拜、诵经等民俗事项密切相关。,带着回忆、祝愿、庆祝、祈祷和牺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节日所承载的内涵和文化也在发生变化。现在几乎没有祈祷和祭祀,庄严的文化氛围已经丧失。而且人们对一些不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冷漠,反而对国外产生的接地气的节日情有独钟。当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气息,自然会衰落。
根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的联合调查。现代人对春节这一传统民俗文化不太熟悉。近一半的人表示,逢年过节会放鞭炮,给晚辈压岁钱,只有不到两成的人会烧纸祭祖,写对联祝福。春节的活动越来越简单,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们传统民俗文化的进一步流失。
春节民俗充分体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春节民俗是文化遗产的精华。
春节是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是民族特色和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巩固情感、维系亲情的纽带。然而,日益失去传统文化内涵的春节,依然有着多年的年味。没有年味的春节还是真正的传统春节吗?
3.2014春节将至,百分百网友发起“拒绝烟花爆竹”活动。在新浪微博“拒绝烟花爆竹”的话题中,活动发起人写道:“烟花爆竹会释放大量有害物质,形成城市雾霾。去年除夕北京PM2.5浓度一度超过1000!去年春节期间,北京产生了5000多吨鞭炮垃圾。春节不放烟花或少放烟花,支持就转!”短短几天,就有近300万网友参与了这场讨论。
网友“蒂芙尼就是我”写道:“我们必须拒绝。再辉煌的烟花也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浪费金钱。与环境相比,它们只是昙花一现。所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网友“MoMo_said”说:“我们支持不放烟花。为了让雾霾更严重,我们鼓励人们用更环保的方式庆祝新年,比如摆放鲜花或种植绿色植物。”
网友“张淑敏”说:“我觉得没有烟火就没有气氛。这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本来中国的春节气氛就不是特别浓,没有烟花就更冷清了。”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更多的网民希望在燃放烟花、庆祝春节和保护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网友“舒冬e 34799”认为:“我觉得春节离不开烟花,但是能不能研究无污染的烟花?我真的不想拒绝放烟花。”
网民“景悦星雅”说:“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传统习俗。只是因为污染严重,所以禁止。为什么不找个一石二鸟的方法呢?现在,孩子们几乎失去了他们曾经拥有的乐趣。都是电子产品。我觉得应该加大力度改善而不是禁止或拒绝。”
网友快乐余:“烟花污染的环境对人是有害的,但似乎没有什么象征性的东西没有它。每次听到这个时候的鞭炮声,大家都知道除夕要到了。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控制其他污染源,适当放一些。”
专家认为,民意的分歧反映了民众关注点的不同和社会治理的难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教授指出,移风易俗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习俗虽然不适合用命令完全禁止,但可以改变和改造。
4.城市是否应该禁放烟花爆竹这个老话题也从线上搬到了线下。今年,被禁派又有了说法。2014春节前夕,中共中央纪委发出《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的通知》。在禁派看来,这是移风易俗之举,是对燃放烟花爆竹刻板印象的一刀。对不对?
答:燃放烟花爆竹肯定是一种刻板印象,尤其是每年春节期间。中国人花那么多钱买那么多烟花爆竹,和直接烧钱没有本质区别。这纯粹是浪费。除了让烟花行业赚钱,谁是受益者?至于用纳税人的钱买烟花,助长了这种肆意燃放烟花的行为。
b:这个通知禁止公款购买和赠送烟花爆竹。关键词是公款,不是烟花爆竹。烟花爆竹只是新年节日礼物的一种。中纪委现在还不允许官员收红包,但是过年还是要给孩子压岁钱吧?所以本质上这是对公权力的一种制约和规范,而且
7.受诸多因素影响,2012年底以来,烟花爆竹销售遭遇寒流,全国烟花爆竹销量最多下降3万,这也倒逼烟花爆竹企业加快升级整合。2013 12.5,在中国浏阳市上市的熊猫烟花开始停牌。20天后,熊猫烟花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了东阳华海时代影视传媒有限公司60%的股份,这也意味着国内烟花制造龙头企业熊猫烟花正在逃离烟花行业,准备转战影视行业。
对于烟花制造行业来说,这也是一种市场信号:无论是百万以上网民发起“拒绝烟花爆竹”活动,还是“七成受访者没有购买过烟花爆竹”,都意味着在人们选择越来越理性的背景下,以烟花爆竹为代表、依托民俗文化的行业将面临衰落,就像日历遭遇市场滑铁卢一样。据统计,目前中国有数千家烟花生产企业,其中产值过亿的有20多家。花炮之乡湖南浏阳,对浏阳经济的贡献率超过40%。如何让这样一个产业链很长的庞大产业转型走出寒冬,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思考。
烟花爆竹关系到环境保护、产业转型、社会治理等一系列命题。如今“拒绝燃放烟花”的行动已经表达了民意。作为联动管理链条中的政府和烟花企业,显然也应该嗅到“烟花都凉了”的味道,做好舆论引导。
8.中国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赵家钰认为,烟花爆竹作为传承千年的民俗,不能简单地禁止和限制。“环保烟花爆竹是解决‘保留年味’和‘防止雾霾’矛盾的好办法。”与传统烟花相比,环保烟花燃放时不含有硫磺等会造成二氧化硫污染的成分,燃放时几乎没有异味,烟雾可减少近一半,燃放后产生的垃圾也将大大减少。赵佳宇说,这种新产品主要是通过改进黑粉或者采用新的替代剂,使排放后产生的颗粒物变大,有利于快速沉降,从而尽可能少的产生PM2.5。
国务院[2010]53号文件和安监总局[2013]122号文件都对烟花爆竹的生产提出了一定的环保要求。传统标准中,烟花爆竹的用量比较大,新文件明确规定了用量和规格,用量的减少有助于环保。但环保烟花没有成文的规定,国家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硫、烟、渣等具体参数,环保部门也没有完全界定。国外也没有我们可以参考的烟花生产和燃放的标准。没有标准,企业缺乏生产方向和执行要求。
二、答题要求
(1)背景材料列举了一些人对城市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争议。请指出禁令争议的焦点,并分别说明两种主要意见的观点及其理由。(20分)
要求:观点鲜明,全面准确,观点鲜明,不超过300字。
(2)背景材料2讲“节日像人一样有灵魂”。请结合背景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3)背景材料5、6、7反映了“烟花冷”后我国烟花制造企业面临的困境。如果你是烟花之乡的领导干部,请拟定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25分)
要求:问题明确,建议合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超过400字。
(4)从背景材料出发,结合实际,以“观看是每个人的责任”为题,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议论文。(40分)
要求:1。结合材料,中心明确,观点清晰,联系实际。
2.思路清晰,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约1000字。
(1)背景材料列举了一些人对城市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争议。请指出禁令争议的焦点,并分别说明两种主要意见的观点及其理由。(20分)
要求:观点鲜明,全面准确,观点鲜明,不超过300字。
解决方案思维
通过对题目的考查可知,本题要求指出城市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争议焦点,并分别阐述两种主要意见的观点和理由。回答范围不指定具体材料,而是“背景材料”。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来确定相关的答案范围。回答要求中有“观点清晰、全面、准确、旗帜鲜明”。所以在指出禁放争议的焦点时,要表明各方观点,要全面、准确、有条理。本问题答案可按照“厘清焦点争议——分析两种观点及理由”的框架组织,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城市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问题,禁令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全面禁止。
两个主要观点和理由:
首先,支持全面禁止。原因:一是有害,污染空气环境,产生巨大噪音,引起火灾和意外伤害;二是浪费严重,浪费个人或纳税人的钱,观看时间短;三是不符合现代城市和文明生活方式;第四,有强大的民意基础;第五,可以强制执行法律法规,移风易俗。
第二,它不支持全面禁止,但可以改变和改造。原因:第一,承载民俗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第二,移风易俗不能禁止,要自发地改变和改造;第三,大力改善污染烟花,控制其他污染源;第四,全面禁止容易导致法不责众,无法有效执法;第五,人祸是小概率事件,不可避免;第六,支持限制公款消费,但尊重个人消费。
(2)背景材料2讲“节日像人一样有灵魂”。请结合背景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解决方案思维
根据题干,此题为综合分析题。要分析的内容是结合背景材料谈谈对“节与人有灵魂”这句话的理解。这个问题的回答范围主要是“背景材料2”。在回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要求:一是要注意回答不能脱离背景材料,对这句话的解读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第二,要注意要有明确的观点,不能含糊其辞。第三,要注意分析过程。另外,注意字数不要超过300。
要达到“分析透彻、观点清晰、组织清晰”的要求,需要深入理解材料的主旨,准确把握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观点进行总结提炼。首先要提出民俗文化很重要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从生产生活方式的保护和发展上来发展。然后分两个层次来讨论。第一,民俗文化的传承有赖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保护;第二,民俗文化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我们要注意论证的语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论证过程清晰。
参考答案
这句话强调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要求我们从生产生活方式的保护和发展来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凝聚了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文化遗产的精华。它既是民族特色和文化的展示,也是民族特有的信仰和寄托,更是巩固情感、维系亲情的纽带。
正因为民俗文化与其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民俗文化的传承必须着眼于特定生活方式的保护。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与过去的彻底决裂,而是建立在对生活方式优秀特征的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
民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只有物质和文化同步发展,才能保证民俗文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生命力。
(3)背景材料5、6、7反映了“烟花冷”后我国烟花制造企业面临的困境。如果你是烟花之乡的领导干部,请拟定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25分)
要求:问题明确,建议合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超过400字。
解决方案思维
通读题目可以看到,题目将候选人的身份设定为“一个烟花之乡的领导干部”,要求拟定建议,解决“烟花冷了”后我国烟花制造企业面临的困难。回答时注意身份限制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要求中提到了“问题明确”,可见这个问题属于需要总结的问题。根据材料,回答范围为“材料5、6、7”。另外要注意建议的合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要超过400字。这个问题可以从“问题-对策”两个方面来组织。
参考答案
我国烟花生产企业在“烟花冷”后可能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小型烟花爆竹滞销,大量积压,占用生产资金。二是烟花行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可能会有大量企业被淘汰。三是企业可能减少安全生产投入,导致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思考,积极应对。政府:首先,政府要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进行环保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烟花爆竹行业将面临没落的局面,引导其积极面对市场变化。其次,政府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消除烟花行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企业:首先,企业要提高对行业衰落的认识,针对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专业人员帮助人们衬托B类产品,大力研发环保产品。其次,企业要加快升级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要加强对其他产业的研究,积极进行产业转移。
(4)从背景材料出发,结合实际,以“观看是每个人的责任”为题,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议论文。(40分)
要求:1。结合材料,中心明确,观点清晰,联系实际。
2.思路清晰,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约1000字。
解决方案思维
阅读题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篇文章是命题作文,也就是说考生不能随意修改题目。文章的标题突出了文章的意图。通过阅读“看是每个人的责任”这个题目,考生可以明白,这篇文章应该以“看”为主,兼顾“责任”。
从阅读材料可以看出,试卷的材料都是围绕着传统文化的手表。考生需要明白,“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守护,二是展望。它与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包含着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主题。背景材料从是否应该燃放鞭炮的讨论开始,进而提出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问题,进而论证鞭炮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庆典的存在。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期待。大家对于燃放鞭炮的争论,并不是为了表达对鞭炮的喜爱,而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元旦文化除了吃喝就只剩下鞭炮了,支持保存鞭炮的人对大年初一的文化活动恋恋不舍。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画出相应的措施。第一,大众对文化了解不够,可以反制政府宣传挖掘的措施。第二,我们可以为鞭炮的存废提出产品创新和升级的措施。写这篇文章时,考生要注意在相应的措施中注入责任,保证表达正确。
当然,考生也可以通过采用批判性写作结构,找到一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示例
观看是每个人的责任。
二十三、蜜瓜发粘;二十四、房屋清明节;二十五、贴窗户;26、炖一块肉;二十七、宰杀一只鸡;二十八、送面子;二十九、馒头;三十个孩子彻夜未眠;新年第一天扭。曾几何时,中国春节的热闹是大众一年的期待。但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这些儿歌中的传统活动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只剩下过年吃喝的传统文化。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吃喝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如何确保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成为各级政府文化工作的重要课题。
传统文化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外来文化习俗的冲击和当地政府保护不力。传统文化寄托着历史习俗,传承着祖先记忆。一旦丢失,中国历史将受损。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勤劳的民族文化。保卫古城抵御蒙古元朝是王建的职责。破浪传播文明,是郑和展望中华文明的职责。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只有“观”“望”,履行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才能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看传统文化,一定要守护灵魂。“元宵节”比“情人节”好,败局不立竿见影;与“圣诞节”相比,“冬季至日日”显得暗淡无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来世界观的涌入,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这不仅阻碍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也使传统道德沦丧。长此以往,中国的民族个性和民族特色势必消散。事实上,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灵魂。为了确保其悠久的历史,我国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管理部门应邀请专家学者收集和保护中国的历史习俗,定期在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上宣讲,唤醒公众的民族情怀,营造保护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看传统文化,要期待创新。“家不尴尬,流水不腐。”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农耕历史,逐渐失去了传承环境,大众也无法一一理解,一些民间产品污染严重,更与中国的现代国情相悖。如果时代不能改变,传统文化就会被抛弃。为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政府应引导传统文化产品转型升级。管理部门要在高校和企业之间“逢山开路”,高校的科研人员要设计出减少污染的新产品,履行现代传统文化的责任,最终实现现代因素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传统文化记录着我们的过去,承载着我们的现在。如果不能成长起来,中华民族就没有独特的未来。传统文化是民族成长的根本,中华儿女要尽到守望的义务,不辜负祖先的期望,帮助后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