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怎么发生的?阅读练习和答案。

地震是地球内部快速破裂产生的地震波引起一定范围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是地球表面快速的全球板块构造运动。

快速震动,在古代也被称为地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地面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常见的表现。海底或沿海地区的强烈地震会引起巨大的海浪,这就是所谓的海啸。地震极其频繁,全球每年约有550万次地震。地震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火灾、洪水和有毒气体。细菌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还可能引发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震波产生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点称为中国地震的火山分布带。

它是最早接收振动的地方。从震中到震源的深度称为震源深度。通常称为震源深度小于60 km的浅源地震,深度为60-300 km的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 km的深源地震。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对地面的破坏也不同。震源越浅,伤害越大,但波及范围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一般在浅源地震。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是12km。破坏性地震最强烈的地面震动称为极震区,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区域。从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震称为近震。100-1000 km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 km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影响和破坏越小。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是纵波和横波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地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震动。剪切波使地面水平摇晃。因为纵波传播快衰减快,横波传播慢衰减慢,离震中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觉到水平晃动。当某地发生大地震时,往往在一段时间内会发生一系列地震,最大的一次称为主震,发生在主震之前。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地震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间上,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的周期性现象。在空间上,地震分布在一定的带内,称为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浅源地震(0 km ~ 60 km)。300公里),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总能量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