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文心雕龙》是一部很有胸襟和精髓的文艺理论著作?

书名中的“文心”意为“字为笔意”,“雕龙”是因为“古文章雕成人”,如雕龙纹。《文心雕龙》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文学思想的研究”。《文心雕龙》是汉魏以来文学批评的一部杰作。全书50篇,分上下两部分,37000余字,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心雕龙》一书以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基础,中庸之道贯穿全书。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就,论述了语言文学的美学本质和规律。《文心雕龙》摒弃抽象说教,表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文学观,对文学创作与批评、文学的特点与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妙而精辟的见解,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刘勰(约465~523),字彦和,南朝东莞莒县(今山东)人,住京口(今江苏镇江),文学理论家。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早年出生于贫苦家庭,潜心学习,终身未婚,居住在江苏镇江。在中山南顶林寺,我和游和尚一起学习佛教书籍和儒家经典。32岁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在沈约的指导下,它终于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心雕龙》有多种版本,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清代的黄(黄刊)和注。

1914黄侃将《文心雕龙》作为一门学科搬到大学讲坛上,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龙学”诞生;而他为教学而写的讲义《文心雕龙笔记》成为现代“龙学”的奠基之作。《读书笔记》超越了传统的校对、评点,开创了文本整理、资料注释、理论阐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给人一种全新的视野,“从而使学术界和思想界对《文心雕龙》的实用价值和研究角度作出了革命性的调整”。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是继黄侃注之后的又一部龙学力作,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诸樊》被视为《文心雕龙》研究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书中一些重要的名词概念和理论术语解释清楚;模仿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刘《世说新语注》的体例,有利于理解原文和读者审读。他在理论研究上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诸樊》是《文心雕龙》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读物,是引进“龙学”的敲门砖。

《文心雕龙》共有***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上篇由《原路》、《成圣》、《景宗》、《郑伟》、《变骚》五章组成,围绕“文学的枢纽”展开,是全书的总纲。第二部分,从《明诗》到《秘书》,论述各种文体的起源、特点和写作的基本原则。其中有“文”和“笔”。从明诗到谐隐的十首诗都是押韵的(两篇散文和谐隐是混在一起的),从史传到秘书的十首诗都是押韵的。第三部分,从《神思》到《宗书》,论述文章写作中的各种问题。第二部分以风格为单位,第三部分打破风格的区分,讨论一些同性的东西,经纬交织。第四部分由五章组成:时间序列、寻找、故事、同伴和成器。这五篇文章彼此联系并不紧密,但都是独立于具体写作讨论一些与文学相关的重大问题。最后,前言是本书的总序,说明写作的缘起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