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细胞增殖
第一,教材
细胞增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课第六章1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等。在细胞增殖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它不仅是研究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是研究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还可以为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情境
高中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高。他们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他们曾经在初中学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但对细胞分裂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将新知识有效地融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观察并总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增强对图像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学会用图形描述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3.树立机体、部分和整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形成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中的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习情况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学习,而这个知识点比较复杂,学生很难理解,因此也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规律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启发法、合作交流法、直观教学法。
第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通过复习导入法,我会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如下: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到了细胞通过分裂增殖。我们回想一下,真核细胞分裂有几种方式?最重要最常见的划分方式是什么?同学们可以通过之前的学习回答,细胞分裂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以有丝分裂最为常见。我会问:为什么叫有丝分裂,有什么特点?这就引出了新的一课“细胞增殖”。通过这种方式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2.新课开始了
我将展示“圆图表示法”绘制的细胞周期图,来解释细胞周期的概念。并就细胞周期的概念提问,测试学生的掌握效果。
然后在大屏幕上显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表,并提问:
通过观察蚕豆根分生组织细胞、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人肝细胞和人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持续时间的特点,发现了哪些规律?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得出结论:细胞周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间期,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接下来,老师组织学生从前台和后台四人一组,观察老师在大屏幕上显示的不同时期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对照教材中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行讨论。问题:有丝分裂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老师把每个时期的图片打乱,组织学生按时期顺序排序,同时讲解每个时期的特点。
老师给了个提示:仔细观察染色体的数量有什么特点?染色体在不同时期是如何分布的?核膜和核仁是什么时候消失又重新出现的?纺锤体是如何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得出排列顺序为3,1,2,4,5,并回答每个时期的细胞特征。
分裂间:细胞变大。老师强调了重要的材料准备,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也就是染色体复制。
分裂前期:染色质变短变粗,核膜解体,核仁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着丝粒两侧附着纺锤体丝,牵引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列着丝粒。老师强调(1)赤道板块不是真实结构。(2)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量清晰,是观察的最佳时间。
后期分裂:着丝粒分裂,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纺锤体丝牵引向两极运动。老师强调(1)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2)染色单体的数量为零。
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解卷,出现新的细胞核和膜核仁,纺锤体逐渐消失,细胞板出现,形成新的细胞壁。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引导他们整理分裂期的公式:膜核消失成两体,形数清晰赤道,点裂数增多分裂成两极,两者消失重新开始。
教师加强对易混淆知识点的讲解,组织学生同桌两人一组讨论:
什么是(1)姐妹染色单体?什么时候出现的,什么时候消失的?前期和中期的姐妹染色单体和染色体数目有什么关系?
(2)在有丝分裂末期,以及在哪个有丝分裂阶段,染色体行为发生反方向变化?
通过查阅教材,学生得到如下结论:(1)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粒连接的两条平行染色单体,即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是由原染色体复制而来,因此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完全相同的。前期出现,后期消失。在前期和中期,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是染色体的两倍。(2)有丝分裂末期和前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方向相反。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和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有丝分裂模式,并提出问题:
(1)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观察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模式,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3)有丝分裂的“丝”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观察得出的答案如下:(1)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是将双亲复制的染色体准确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维持双亲和后代遗传性状的稳定;(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是:①纺锤体形成不同,②细胞分裂不同;(3)“丝”是指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和动物细胞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
学生了解每个时期的特点后,老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有丝分裂每个时期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的表格,组织学生填写,对照表格画出曲线。学生填表时,老师积极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最后,组织学生展示并评价绘制的曲线。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以讨论的形式探究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手工填表格、画曲线,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还能系统地归纳和总结知识。
总结你的作业
小结:师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快速复习本课知识,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画植物细胞和动物的有丝分裂图。设计实践性作业可以在课后形成强化机制,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理解知识点,提高实践能力。
七、黑板设计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本着简单、直观、清晰的原则呈现了这节课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