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辩题:大学应该更注重知识学习还是能力培养?
实践出真知,大学里学的理论可能会通过实践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你的印象。现在大学毕业找工作会面临一个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所以大学期间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以下可酌情选择。你可以把实践和中国的国情、社会现状、大学生现状、理论知识的匮乏联系起来。还有就是最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发现,思考对策。楼主也可以用手机找,我们辩论的时候也一样。目前,很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抱怨用人单位构筑的“工作经验”门槛限制了他们的职业选择。虽然很多大学生放弃休息时间到处打工积累“经验”,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企业要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近七成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一开始我们招本科生,上岗后发现他们只会说不会做;于是我提高了价格,招了研究生。走上岗位后,我发现他们会说得更好,但还是不会做。”有人力资源总监这样抱怨过。前不久,某省某高校对近千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0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择业中最缺乏的是实际工作经验,这也是参加招聘最尴尬的“短板”之一。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表示,面试时考官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有实际工作经验吗?”"你对这份工作的要求了解多少?""你对申请的职位有心理和技术上的准备吗?"面对疑问,很多大学生只能摇头,一份工作就这么飞走了。调查还发现,约27%的人力资源高管认为工作经验越实际越容易被录用,超过70%的跨国公司会根据具体职位的要求来选择候选人。现实中,把工作经验看得比学历和学校更重要的招聘者不在少数:“一个名校背景和一个本科学历抵不上两年工作经验”——同样“讨厌招聘者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很难将“工作经验”与工作岗位相匹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在校学生不得不利用学习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或兼职工作,以积累工作经验。他们觉得,即使是短暂的工作经历,也会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履历增添精彩的一笔。事实证明,这些通过兼职做家教或商品推销积累的“工作经验”只是做做样子,很少与所学专业相符,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实际经验”相差甚远。”大学生求职可能陷入工作经验陷阱。"恒源祥集团人力资源经理朱廷杰告诉记者,我们要求的工作经历是指在企业全职工作积累的经验,要与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匹配,而不是大多数求职学生在简历工作经历一栏填写的"兼职"、"社会实践"、"短期实习"。据了解,企业招聘IT人才的关键标准中,第一条是项目经验,占42%,第二条是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占24%,然后是理论知识占18%,职业规划占9%,面试质量占7%。这充分说明企业不是招不到毕业生,而是毕业生缺乏“技能和经验”,达不到“上岗就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专业对口的实践经验很多大学生都抱怨现在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太难了,所以只要有实习的机会,不管是不是专业对口,不管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有没有好处,都说至少会在简历上加一笔漂亮的。”大学生混‘工作经验’真的不可取。实习是为就业打基础,不是实习行业越多越好。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岗位最重要。在选择职位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位和自己感兴趣的职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增加自己选择工作的砝码。"慈智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段冉说:"通过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践,我不仅进一步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从实践中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技能,对职业和专业领域的理解远远超过了我在学校时的狭隘理解,提高了我的专业业务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对学校而言,其活动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实效性。但是,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就是:
第一,学生参与缺乏普遍性。社会实践教学作为必要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很多高校侧重于社会实践团队或院系的某种实践活动,缺乏针对全体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具体有效的指导和相应措施。
第二,活动缺乏连续性。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并没有作为一个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坚持下来,而是由于教师、领导、能力、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断断续续,没有形成稳定一致的、学校和学生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目前社会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纳入完整的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随意性。
第三,组织层面缺乏标准化。社会实践教学一般是课后和校外的辅助教学活动,其组织程度比普通课堂教学复杂细致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因此,有必要在组织层面做出详细、周密、规范的安排和考虑。
第四,活动结果缺乏有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目标进行的,应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方式,如何完成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撰写实践报告以及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很多高校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评估。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分析和回答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的问题,将直接影响社会实践的效果。
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拓新思路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这一直接而生动的教育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深刻的内涵以及强大的生命力。社会实践必须不断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树立大实践观,让社会实践日常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应仅仅是寒暑假的集中突击活动,而应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教学实习、社团建设等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机结合。从而树立广义的实践意识,使社会实践活动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二是纳入教学体系,规范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培养人,它是以教育为基础的。既然是教育,就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如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管理,可以科学管理,保证师资健全,时间合理,评价规范,经费专款专用。变短期活动为长期教育,变临时考核为规范化管理。第三,建立实践基地,实现社会实践的阵地化。社会实践要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知行合一,校内外结合,阵地建设不可忽视。要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逐步系统地建立一批稳定的德育基地、生产实践基地、课外科研基地和社会活动基地,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第四,加强团队建设,实现社会实践专业化。为了使社会实践更加扎实深入,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精干、周到、研究型的组织指导队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要在精心组织、精心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变单纯的活动组织为工作的专门研究,使社会实践不断更新。第五,丰富思想内涵,使社会实践功能化。社会实践要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在实践的各个环节赋予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将思想教育纳入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随时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己的思想,接受教育,从而丰富和提高自身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第六,完善活动机制,使社会实践具有可持续性。社会实践要实现大学生的长期教育和提高,必须遵循与社会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特别是以科技服务和扶贫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实践,带着问题研究回来,保持信息畅通,得到结果反馈,把短期的实践行为和长期的合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下,要努力做到“五个结合”。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把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实践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极端自私的思想在相当范围内影响和毒害着人们。因此,在社会实践中,学校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客观要求,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用建设社会主义的“* * *同一理想”和实现* * *生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来教育引导学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观。在实践中,注意及时引导和解决社会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社会实践活动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彻底改变重书本、轻实践、高人一等的陋习,树立不仅是书本,更是能力本位的求实精神;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这种结合是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持续并向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只有实现这种结合,人才教育才能收到实效,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克服不拘小节、不注重基本文明、不能办大事、不愿办小事的陋习,树立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的良好风尚,真正实现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