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复习资料

敲的时候可能有点小错误(错别字),但是整体可信~

期末复习马克思主义原理20题。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一种系统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之间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与精神之间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

第二,“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想法和世界本身有什么关系?我们的思想能认识真实的世界吗?在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表述和概念中,我们能正确地反映现实吗?”即思维是否能认识或正确理解存在的问题。

(2)意义:

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地解决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才能为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整个世界的规律,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1)动态操作: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

第二,意识能够正确、积极地反映物质。

(2)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动态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

第二,有意识的活动是有创造性的。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

第四,意识具有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功能。

4.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及其影响。

途径:(1)以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是资本过程原始积累的基础。

(2)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

影响:(1)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2)积累了巨量的货币资本和劳动力。

(3)杀害无数人类,对被掠夺地区造成不利影响和致命破坏。

(4)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进程。

5、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斥的,不能兼得。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获得商品的价值。

统一性:作为商品,既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在于使用价值。

6.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表现在,就一定范围和一定客观对象而言,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两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真理和谬误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就没有真理,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3)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对立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一定条件下成立的。如果超出了范围,失去了一定的条件,就会成为谬误。

7、价值规律的作用

积极影响:

(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激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收入分配的自发调节

负面影响:

(1)可能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

(2)造成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可能导致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8、实践的基本形式

(1)确立实用目的和方案。

(2)实践主题根据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作用于实践对象,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将实践方案转化为实践行动。

(3)通过反馈和调整,使实践的目的、手段和结果朝着一定的方向运行。

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

(1)实践创造了理解的需要。

(2)实践为理解提供了可能性。

(3)实践使知识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知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10,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和联系

11,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

连接:(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同一剩余价值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在预付资本量固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剩余价值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所以利润率取决于剩余价值率,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区别:(1)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关系。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以及无报酬劳动与有报酬劳动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资本家占有的工人剩余劳动越多,剥削程度越深;利润率反映了资本自我增殖的程度。剩余价值率一旦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就表现为资本的自我增殖,使资本关系神秘化。

(2)两者的走势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不断采用新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所以剩余价值率有上升的趋势,但利润率会逐渐下降,这是资本家之间竞争的必然结果。

1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1)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变革的根本动力。

(2)工人阶级在争取自身权益中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革的重要力量。

(3)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4)改革派政党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和资本注意力的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华:

(1)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13,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1)生产全球化

(2)贸易的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4)企业管理的全球化

14,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对生产方式影响深远。

(2)对生活方式影响很大。

(3)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

15,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本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3)对立统一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平衡。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的历史传承。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动态反应(突出表现)

17.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中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8,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决定性因素)。

(2)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基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科技、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9、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

(1)从经济角度看,主要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构成。

(2)在发展战略上,主要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重点,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3)在所有制结构上,星辰阁生产资料公有制单一,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一种孤独的、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4)从政治上看,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过于集中,自上而下的干部任用制度,软弱无能的监督制度。

20、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 * *资本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其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的精神境界大大提高。

(3)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