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高考真题
2010新课标语文试题点评及备考建议2011。
今年高考是吉林省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从试题来看,给我的感觉是意料之中的。所谓“意料之中”,就是有些题比较难,尤其是上册的阅读题,比课改前用的全国二册还要难。
结构上,吉林省选择了国考中心的“宁夏海南”模式。该模式的新课程试卷特点如下:在试卷结构上,分为I(阅读)和II(表达),与传统的I(选择题)和II(非选择题)试卷的划分完全不同。选考内容在第一册(阅读)。“大阅读”的两篇文章,既有文学性,又有实用性。命题遵循“测试组等价”原则,最后一道题为“探究”。与以往相比,其他板块的占比和分值也有较大变化。比如语文知识与应用的客观题,不仅挪到了后面,而且题量减少了一半,从原来的四题减少到了两题,也就是说只考查成语和病句,分值从原来的12降低到了6分,减分加到了诗词鉴赏题和“大阅读”上。
综合来看,这些题目抓住了要考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关键,体现了命题人对学生阅读、观察、思考、整合、表达能力的重视。凸显了语文注重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训练思维的本质。必考加选考便于发挥考生特长。这既是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阅读个性的有效体现,也是新课程必修选修内容考试的有效实施,体现了新旧课程的平稳过渡。
2010高考语文试题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来概括:发扬传统,有所突破;重视基础,注重能力;强调理性,鼓励创新。
虽然本次考试对语文知识点的考查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成语、病句、句子衔接、仿拟等传统语文知识点仍然是考察的重点,对考生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概括和鉴赏能力仍然是关注的重点。改变和突破主要体现在试卷结构上,与传统有很大不同。虽然还是分一卷和二卷,但传统的一卷是客观题(选择题),二卷是主观题(笔答);今年一卷是阅读题,另一卷是表达题。其中,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选题在一卷的阅读题中(俗称“阅读现代文学”)。传统的试卷结构分段突出命题方式,今年的试卷结构分段注重学科学习内容。这种试卷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对考生产生不利影响:一是卷一和卷二都有选择题和笔试答案,考生答题时可能会手忙脚乱,选择题容易忘记评分;二、传统试卷从选择题到书面答案的过渡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比如把相对简单的拼音、字形、成语、病句、衔接放在前面,但现在这些都调整到后面了,属于“表达题”的范畴,一开始是小现代文阅读,会让部分考生不适应,尤其是一旦课文难读,部分考生会紧张。
今年的听写选自《荀子》?鼓励学习,韩愈()的《杂记(四)》和陆游的《山溪村游记》都可以说是经典之作,而成语题目中考查的四个成语对考生来说一点都不难,病句也比往年简单。但有些题看起来很容易,却很难上手(答)比如文言文考试中的“棍”、“翼”、“趣”、“偏”这四个实词,都是“变态”的解释,需要考生在语境中紧密理解和分析。另外,具体范围在古诗听写中有规定。
考查真知识、真能力、真思维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靠技能取得好成绩的应试训练会越来越偏离高考命题的要求。而真正的知识、真正的能力、真正的思考,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实用文本阅读》题目的分题(3)和(4)的实质是考察考生的思维品质、思维逻辑和理性思维。虽然试题强调结合课文,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阅读能力,甚至超越课文。
今年的作文考的还是材料作文:2010宁夏高考作文立意与写作立意分析——立意不难,选对角度,够原创。
2010宁夏高考作文题目和去年一样,还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材料作文,吸收了话题作文的先进理念,但又具有鲜明特色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材料包含着深刻而广泛的含义,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从很多角度构思,但观点离不开素材;有“三自”要求:即自定、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新材料作文最大的特点是高度开放和严格限制相结合。审题要遵循整体性、多向性、筛选性三个原则。你要有正确的思维。比如从关键句子开始;从分析原因入手;从提议者的情感倾向入手;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分析等等。
审题不难。今年宁夏的材料作文,只要抓住材料中“人才成长有一定规律”的关键一句,就不会“跑题”成为本次作文复习的突破口。材料中的三个小故事,都是在“人才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句话的支配下。“这个规律”的具体内容隐含在材料中——也就是三个小故事所传达的哲理。观鱼故事的理念是: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宽松环境;《狼的故事》重点讲述了:好奇心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罗森塔尔心理测试的故事告诉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才的成长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选择合适的角度并不容易。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分析材料的前因后果。如果我们去揣摩这三个材料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会有更多的理解。
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适合他们的宽松环境,这个环境是针对社会的,包括:
1,政治清明,思想解放,尊重人格,学术自由,百花齐放;
2.为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物质条件;
3.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
4、不能急功近利;宽容人才,允许错误;
5.要有多元化的人才观,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人才;
6.要大胆使用具有强烈特立独行个性的争议人才,等等。
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对自身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
1,有强烈的好奇心(兴趣、热爱、坚持);
2.不断体验、探索、实践;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探究);
4.有强烈的成才欲望,等等。
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人才成长中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是针对他人的,包括:
1,要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
2.鼓励人才;
3、要“有教无类”,人人都是人才的教育理念等。
联系近三年的高考作文,今年宁夏的高考材料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大部分考生有话可说,这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之一。但这样一个限制严格的作文,还不足以算是原创。考生很难在中心意思的范围内有所创新,这一点在复习的作文中也有体现。
二、2011命题趋势预测
新课程“宁夏海南”高考题目走向,可能会有以下变化(仅猜测):
第一,第一,客观判断题会少,主观答案会多;
二、多设题目考察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尤其是古代传统文化的分数(这里不谈古诗词,我是受前两年福建读《论语》《孟子》和评判鉴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先进理念的启发)。
第三,第三,设置问题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第四,第四,设置问题更注重考生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第五,第五,题目更加贴近考生生活,引导师生学好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用好语文。不管明年高考有没有这些变化,我们都要把这些内容加入到备考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备考建议
1.语篇类文本重点阅读大文化方面的文章,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文艺批评等。,并引导学生阐明观点,理解概念和文章,使其既能客观判断是非,又能主观分析评价。明年可能会有主观表达题,老师要引导学生做这个训练。
2.文言文的备考要走出单一人物传记文本阅读的模式,采取多文体阅读备考策略,即从近年来的单一人物传记文本,到杂记、杂文(写笔记、说理)、序文(书序或礼序)、杂文、小说等文体,仍以文言文的字、句、篇的理解为重点,做到字字落实。有必要对其观点、写作意图、人物形象、思想品质和写作特点进行主观分析、评价和鉴赏。明年可能会有一道主观分析评价题。同时,对于文化经典的选读准备也要加强。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是有可能提高分数的(原因上面已经举例说明了)。
3.读古诗词要下大力气突破内容理解上的难点。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你就理解了,无论是欣赏内容还是表达技巧都会容易很多。古诗词个性化鉴赏的准确表达也需要反复训练。在阅读古诗词文本时,要在有选择地欣赏名著的同时,注重阅读“普通人”无名诗人的特色诗词的训练。
4.文学、应用文阅读题中“五选二”的客观题可能会变成主观题。个性化的鉴赏,尤其是对课文独特魅力的敏感和独特品味,应该是备考训练的重点,一定要把握住。
5.语文备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即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尤其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后可能会取消客观判断题,全部设置为主观表达题(这样会增加试题难度,提高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
准备作文
纵观高考全国作文题,呈现出多样化、命题形式多样化的趋势。
作文命题形式上的“解放”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文命题逐渐走出了话题作文的主流模式。从命题导向来看,高考作文将分为命题、新材料和新材料下的命题作文形式三个部分。
更加关注生活,注重对生活的思考;注重文化背景和文化积淀;注重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弘扬人文精神,讲求理性。由此我们预测,高考作文从命题指导思想上看,将更加贴近时代、社会和考生生活,更加注重理性思辨,突出生活经历,让考生有话可说,有道理可讲。
此外,高考作文命题紧扣“新课标”,鼓励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新课标”特别强调“参与和体验”,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超越了学生为了避免夹在题目中间而刻意回避社会热点问题的常规命题。比如2008年全国卷第一卷,材料介绍了刚刚过去的民族之痛汶川地震这一热点事件。四川卷,以“强”为作文题目,大部分四川考生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刚刚过去的地震灾害。这两个征文题目很好地体现了命题人的情感取向和人文关怀。重庆的“生活在自然中”,江西的“给田鼠或它们的天敌写一封信”,宁夏、海南的“放飞鸟类”等问题,都涉及到对自然环境的关注。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出了“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些问题引导考生面对当前的现实,思考人与自然的矛盾,树立与自然和平相处、珍惜资源的观念,使他们明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可见,“关注社会热点”仍将成为未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关注点之一。
从命题原则来说,内容会高度开放,限制会逐渐增加。近几年高考淡化“四不像”作文,胡编乱造,缺乏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道理等。以往开放式的话题作文风格逐渐淡化,“鲜明的风格特征”的要求得到加强。这说明高考作文的“风格”将趋于规范,高考评分标准中对风格的要求将更加严格。
从命题题型来看,高考作文会稳中有变。话题作文会被淡化。虽然各地命题有一定的连续性,但近两年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会成为命题题的稳定主流。
从命题来看,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这应该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根据新大纲的新要求,在2010高考作文备考中,必须把握命题特点,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训练各种文体,优化备考策略。提出以下编制建议:
(1)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要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提高理解和思辨能力,拓展思想疆域,升华人生境界。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人情世故,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世事洞明,万事皆学,人经历,文章皆学。”他们只有熟悉了这个世界,才会写出真挚真挚的文章。有善良的心,才有感人的文字。所以,思想的融化,生活情感的积累,是备考高考作文的重要内容和措施。
(2)广泛利用博览会,加强素材积累。作文素材的匮乏和平庸是很多作文丢分的原因。所以,引导学生多看报,加强素材积累是最基本的措施。途径如下:一、丰富人生积累。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注意观察,感受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二是看课外书。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高分作文大多文化积淀深厚,文学性强。所以,要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最好的办法就是丰富文化积累,多看一些有哲理思想、有真情实感、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章。比如在《美国文学》、《读者》、《中学生》、《青年文摘》上浏览当下中国人的经典,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三是从教材中汲取作文。课本上也有好的素材,关键是积累。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常新常新。所以,从语文课本中汲取流水,对考生来说可以事半功倍。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素材,会发现教材中“爱情与家庭”学习主题中的文章,如《陈情表》、《吉翔玄之》、《我》、《地坛》等,都可以作为素材。从长辈的爱如泉涌,晚辈出类拔萃的角度,可以写“亲手养大奶奶”“祖孙两更相依为命”,让石米“功在岗位上”“得到提拔和宠爱”。可以这样写,因病瘫痪的史铁生,从此坐了30多年的轮椅。他曾经想过自杀,母爱帮助他走出人生低谷等等。
(3)下功夫,加强语言表达训练。语言是作者思想的外化,语言技巧最能代表语文技巧。同样一件事,别人一写出来就让人落泪,而自己写出来可能就很平淡;同样的道理,别人说的那么深刻,有理有据,自己写出来可能就没道理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表达是否有技巧。古人云:“无字之言,不远矣。”毫不夸张地说,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表达训练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使用规范的语言,二是表达准确、生动,三是表达简洁、连贯、恰当。当然也要注意训练不同的文体,要有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叙事语言要流畅生动,描写要细腻,叙述要有生动的细节;议论文语言要准确清晰,逻辑清晰;散文语言要叙述与议论相结合,委婉含蓄,具有优美的文采和意境。对于这些,如果考生平时加强训练,夯实基本功,就可以在高考中“突然惊喜”了。
多年来,高考作文加大了语文评分的力度,不仅是为了表明语文考试要体现语文的特点,因为语文基本功最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如果能在思维和语言上下功夫,练好内功,打磨出一个特色,体现出一种风格,这样的作文无疑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