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自然与人类的辩证关系?

1.首先,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自然决定了人与自然的亲缘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他在自己的环境中发展,并与环境一起发展”。

恩格斯说:“从最初的动物,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发展得最充分的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这种脊椎动物中,自然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自然之中。马克思说:“人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人类作为自然存在,是“活在自然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自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上。

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统治自然,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外国民族那样,决不像人们站在自然之外那样。——恰恰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心灵,都属于并存在于自然之中;?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恩格斯指出:“人首先依赖自然。”马克思说:“人(像动物一样)生活在无机世界上,人比动物越普遍,人所生活的无机世界的范围就越广。从理论上讲,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线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

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它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境界,是人为了享受和消化而必须提前加工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看,这些东西也是人类生活和人类活动的三个部分。

人们只能靠这些自然产品在身体上生存;无论这些产品是食物、燃料、衣服还是住房等。在实践中,人的普遍性表现为把整个自然——首先作为人的生活的直接手段,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能动性的主体。"

2.其次,环境造就人,人也造就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了“人创造环境”的观点。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工作。正是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中,人的本质得到了确证。

人比所有其他动物都优秀,因为他能理解并正确运用自然法则。“动物只是根据所属物种的尺度的需要而建造的,而人却知道如何根据任何物种的尺度来生产,知道如何把内部的尺度应用到各处的物体上;所以人类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

马克思主张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一致性”。“既然人的性格是环境造成的,那就要让环境成为人的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建设和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人类行为。

人的创造性活动应该以最少的努力,在最配得上和最适合其人性的条件下进行。

3.最后,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早在生态危机之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如果农民的耕作是自发进行的,而不是有意识的控制,那么土地将会贫瘠,就像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一样。恩格斯在总结了人们向自然索取的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应该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

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会报复我们。每一次胜利,刚开始的时候,确实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后来越来越晚,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影响;往往最初的成果就被淘汰了。”他强调要“实现自身与自然的统一”。

扩展数据:

其他方面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致有三种。

一个是从属关系。在前现代时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是依附于自然的。无论是以臣服于“神”还是“道”的方式,敬畏都是人类存在的统一姿态。在这一时期,西方艺术的主题是描述“神”,而东方艺术的目的是理解“道”。

二是征服关系。科学革命打破了人类所有的禁忌。上帝不再是世界的主体,承载道的宇宙被解释为只是一群普通的球体,按照引力漂浮在太空中。于是,无论是西方的神,还是东方的道,都变得无足轻重。只有如何突出人性,才是艺术讨论中唯一的命题。

第三是谈判关系。战争和环境问题挑战了人类理性的绝对地位。相对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可控的量子纠缠使人们重新思考逻辑的适用范围。互联网和大数据重新创造了人工世界的神秘领域。这一切让失控的讨论再次回到现代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