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

中国的古文历来被认为是“经世之大业,不朽之盛世”。文人借助文章,可以俯视千古,名垂千古,可以抒发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治国理想。因此,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散文创作。

中国的散文始于先秦散文,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殷商和西周。先秦时期的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主要以《尚书》、《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为主。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主要收录了西周初年的诏书、命令和王公大臣的谈话。《国语》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的史实,以晋最为详尽。《左传》以具体的史实丰富和补充了过于简单化的《春秋》,用词简练,句式灵活,能通过细节完整地描述事件,刻画人物。《战国策》主要描述战国时期谋士的言行,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魏、赵、汉、燕、宋、魏、中山十二策。

哲学散文集中了各家哲学家的著作,老子语言简练,哲理深刻;《论语》言简意赅,理论富有哲理和抒情意味。很多句子成了后世的格言和成语。墨子文笔朴实,论证有力,既有演绎又有归纳,是论辩论文的先例。《孟子》是从引经据典到长文的桥梁;庄子已经开始摆脱实录式,以寓言说理,融思辨与形象为一体;《荀子》是一篇成熟的议论文,而韩非子的《荀子》逻辑严谨,说理透彻,都是家喻户晓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