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考试的八分钟思考

写作文一定要先审题,不仔细审题是写不好作文的。

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包括漫画材料),都需要先审题,尤其是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都需要认真审题,一点都不能马虎。

当然,高考作文题有难有易,难易程度不同。但是无论是难还是易,都需要先审题,然后再写作文。只是考题难的时候问多少的区别。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作文题,比如2010高考(下同,略)安徽卷的作文题,需要认真审题:

亵渎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写。

吴兴·扎陶

清阮苑

Ac四水环抱城坡,

散落成千条溪流,千家万户。

深种菱角,浅种水稻,

种荷花不深不浅

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想法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据报道,高考阅卷后,近半数考生未能很好、准确地审题,结果跑题,得分低于及格线。安徽卷的这个作文题目确实难,晦涩难懂,不仔细审题是写不出来的: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最后两句诗“深处种稻,深处种莲”,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规律。基于此,我们可以将其与适应人、事件、文化和国家等含义联系起来。

再比如全国卷一的作文题目,看漫画作文题目:“有鱼吃就抓老鼠”。走出考场后,不时听到有考生说:我写的是环保主题,我写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传统的主题...真可惜,这些学生没能判断出这篇漫画作文的意思。其实这个“吃鱼后抓老鼠”的漫画作文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比如抓老鼠是猫的工作。可以写,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吃鱼的猫这方面,我们可以把不抓老鼠的理由写下来,引申到社会现象。从猫吃鱼和抓老鼠的对比中,写出调侃、嘲讽、从众心理、现象,就能写出好作文。这才是问题的真谛。

再比如四川卷“点可以形成无数的线、面、体”的材料构成题目:“点”可以理解为依据,“线、面、体”可以理解为成就、收获等。,从而强调写作基础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点”与“线、面、立体”的关系来写个人与集体、团结与合作,可以更进一步来写人生的选择,而线是你走过的路,路有直的,也有弯的。不先进行这样的复习,是不可能写出准确的作文的。

有的同学会说,做爱题需要审查题目和材料,但是命题作文题总是不需要审查的,对绝对错!命题作文题也需要考查。比如浙江卷的“角色之间”(命题作文),如果不审题,很容易只写“角色之间”二字,而忽略“之间”二字。判断题目的正确做法是,《角色之间》可以从孩子对父母和其他长辈的影响和作用等方面来写,比如流行文化、网络生活、社会上的新鲜事物等。,但是单方面影响成年人写的话内容难免单薄。如果能往前走一步理解,比如把重点放在双方的影响和角色的互换上,从而写出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意义,那就更精彩了。再比如江西卷《找回童年》(命题作文)。如果不仔细审题,很容易只写“童年”,而忽略了“康复”二字。正确。问题是:“找回童年”,不仅要写童年的故事,回忆童年,还要考虑“找回”二字。为什么要“找回”?丢了不就“找回来”了吗?为什么会“输”?我们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原因: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过大、学习任务的繁重、学习竞争的激烈残酷、人情世故的冷漠、人性的自私、过早的成长和“成熟”...这些都能让童年“失落”。那么,童年是什么样的呢?如提示中所透露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健康快乐...回到童年,不是想回到那个年代,而是说重新找回了自由、率真、诚实、善良、健康、快乐这些美好的东西。只有认真审题,才能判断这些意思,才能写出好作文。

既然审题这么重要,那应该怎么审题呢?下面,我就提供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质证法

提问方式。所谓“提问法”,就是反复阅读材料,通过对自己的提问,了解命题人的意图,确定自己的意图。比如2008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目“他们”,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他们”准确吗?“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某一类人,“他们”要么有共同点,要么有一些共同的鲜明特征。考生自己一定要把“他们”说得具体、非常清楚,这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前提。他们有什么* * *啊?他们有哪些感人的故事?他们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什么风格更适合你表达?经过这样的提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自己熟悉的、关注的、思考过的“他们”。比如,他们可以写西部落后地区同龄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展示他们的勤奋、力量和与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从而告诉自己要珍惜我们的优越条件,热爱生活,为社会和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还能写农民工和残疾人吗?也可以写热点,只要恰到好处,都符合作文的要求。

二、圈点的关键方法

除了命题者提出的三种感受,还能把握“远近”、“浓淡”、“似有似无”等诗歌意象所涉及的重要现象,实现“整体与部分”、“现象与本质”、“美在远方”、“朦胧产生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其他哲理

20xx重庆高考作文题目“活在自然中”,如果能把握住作文题目中“自然”的暗示,“自然”不仅指自然,还有“自由发展”、“自然”、“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等含义。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构思,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来发展,不能在成长中勉强自己;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来看,人际关系应该是自然的,不应该掺杂更多的其他因素,等等。这样构思作文更有新意。

看下面的作文题目:燕子是候鸟。起初,人们并不这么认为。冬天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2400多年来,人们一直尊重它,这是很自然的。18世纪,瑞士巴塞尔的一个鞋匠看到一只燕子在棚子下筑巢,好奇心驱使他写下一张纸条——“燕子,你在哪里过冬?”把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燕子回家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纸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过冬。”鞋匠的好奇心最终澄清了一个已经被相信了2400多年的谬论。

学生很容易找到体现M主旨的“好奇心”一词——该词在材料中使用一次,“好奇心使他写下一个笔记”,“鞋匠的好奇心使一个已经被相信了2400多年的谬误……”加上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心”,抓住关键词的学生很容易理解这篇材料的主旨:好奇心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动力。

三、角度分析法

一个素材的意义往往不是单一的,有时素材构成涉及几个对象。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思路。比如2008年全国卷二《龟与鹰》故事的素材,涉及三个对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构思:以鹰的视角写作:学会等待时机;从好人的角度写:有时候爱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从事物的发展规律写: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要人为干扰。

海南宁夏卷也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母女的角度:要看到事情的本质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考虑行为和目的的关系,讲究方法不盲从;从花鸟市场业主的角度,可以谈制度不完善的危害;从鸟与人的关系角度也可以看出:呼吁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当然,你不可能从任何一个角色身上找到合适的想法。素材有重点,角色有主次。我们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最佳的“第一想法”,这是审题时一定要注意的。

看《瞎子过枯溪》这个材料:瞎子过了洞掉下去,就用双手爬上木盾牢牢抓住,分裂自己,就掉进深渊。过路人告诉他:“不怕。你先放下,就在地上。”瞎子不信,持木盾长号。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手筋疲力尽,我倒在地上。奈子里道:“嘿,跳蚤知道是真的,何必呢?”这篇论文的主角是个盲人,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的。盲人之所以“久患”,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忠告,认认真真地执着于它,从不放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放下先在地上”、“学会放下”等思想和命题。如果你从“犯法者”的角度得出…“助人为乐到底”的观点,或者从“犯法者”的角度得出…“不要一意孤行”和“善于听取忠告”的观点,都不适合前者。虽然有道理,但是犯法者是次要人物,所以把重点放在他身上不会是主旨,做不到。从逻辑上讲,后者是“推不出来”的,没有“透彻的材料”

第四,添加因子的方法

有些题目中,命题人故意藏头藏尾,使题目日期混乱,增加了考查难度,以此来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新的因素,题目就会显露出来,审题任务就会很快完成。

比如“好奇心”这个题目,也有些混乱。但如果用加因子的方法,在原标题上加上“我”、“老师”、“奶奶”、“校长”、“班主任”等新的因子,标题的含义就很清楚了。

五、寻找本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考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如果作文的题目是比喻性的喻体,写作时要用其本体来写;如果题目是象征性的,就要用象征性的东西来写;题目是象征性的东西,写的是象征性的东西。

2008年福建写的作文《果汁、咖啡、矿泉水》,就应该采用这种方法,找出三种物质对应的三种人生追求:选择果汁可以结合一种甜蜜的生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享受的人生观;如果选择咖啡,可以联系到生活总是苦中有甜,苦中有甜,风雨后见彩虹是一种人生观。选择矿泉水,你能接触到的生活永远是平淡真实的,是一种崇尚纯白、淡泊从容的生活态度...

另一个例子是“鸡认识你自己”: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张开嘴大声啼叫。画面左中的红日已经升了一半,画面左上方有一行小字:“不叫太阳我不来。”屏幕左下方是一行大字:“鸡贵自知。”漫画作文考试要注意两点。一是观察作文,二是思考意思。

观察构图时要注意以下内容:漫画的形象(人和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态和动态);漫画的排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漫画的所有内容整理出来,不管是单幅漫画还是连环画。如果有多个漫画,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漫画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漫画人物的语言,漫画的标题。仔细观察漫画后,我们可以思考漫画的寓意。这部漫画很容易让人想起生活中的一些人。它描绘了鸡可以批评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思想:人有自知之明,傲慢与冷静,表象与本质等。

六、识别关系的方法

所谓区分关系,就是通过辩证思维来区分构成题目的词或短语之间的具体关系。当区分了关系之后,审题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因为这类议论文的论点一般都是构成题目的词或词组之间的特殊关系。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快乐的童年”暗示考生“写自己的生活”,这是叙事风格的最佳角度;“成功、失败、怀疑、平庸等词语。都与好奇心有关”暗示考生要从思辨的角度进行论证,这是写议论文文体的最佳角度。同时在一起,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可以在“好奇心”和“成功、失败、怀疑、平庸”的关系上做文章。

有些议论文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并列而成的,如难易、美丑、鱼水、自由与纪律、时尚与创新、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发光与发光、磨刀与砍柴、大师与学者。这类作文题,用辨别关系的方法来考查,能很快抓住主题。

用辨别关系的方法审题,思路有明确的方向,不会走弯路,所以可以大大提高审题速度。但构成这类作文题目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审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具体分析,做到又快又准。

七、回溯法(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关系,从原因入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比如下面这个作文题目:古时候有个渔夫,有一天在井里钓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井里钓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只抓到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抓到。为什么?

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钓三次的结果是:两条大鲤鱼,三条鲫鱼,几只米虾。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井里钓鱼:通过对“这是为什么”的分析,我们可以很快理解材料的主旨:在广阔的空间里撒网,会有丰硕的收获。

再比如2006年的全国卷二作文:乌鸦很羡慕老鹰从山上俯冲下来抢羊羔的本领,于是想尽办法模仿老鹰俯冲的姿势。有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好,就从树上冲下来,想抓住山羊飞起来,但是身体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么拍打翅膀都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名字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也很可爱!”

为什么乌鸦没能抓住山羊?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体太轻,爪子不如鹰锋利)盲目模仿鹰,怎么可能不失败?从原因我们可以设想,盲目模仿别人,就像学习别人一样,必然会失败。当然,你也可以赞美来自儿童的乌鸦。“也很可爱!”分析原因,做决定。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想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它的勇气可嘉!从这里开始,更容易写出新的想法。

(8)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又称穿透障碍法。有些作文题,如果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但如果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突破字面障碍,从反面思考,就能立刻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对象,瞬间审题。比如写《平安夜》这个题目,照字面理解,积极思考,就无从下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有什么可写的?但在这个“疑无路”的时候,如果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审题,眼前立刻一亮,就会看到“另一个村庄”的景象。其实《平安夜》这个题目就要求写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谧的夜晚,大地一片寂静,但种子破土,幼苗生长,树叶沙沙作响,河水奔腾,盗贼蠢蠢欲动,边防战士站岗,公安战土整装待发,党政领导谋划策略,小生命陨落...思维的闸门一旦打开,就觉得有无穷无尽的素材。

再比如写标题《古镇》。从字面上看,是关于古镇的。其实就是讲古镇的新生活,讲古镇的新气象,新面貌,新变化。《一件平凡的事》其实讲的是事情不平凡的意义,《一个平凡的人》其实讲的是他不平凡的事迹。掌握逆向思维方法,一旦看到这类题目,就能迅速穿透题目表面的障碍,把思维引向反面,就能快速复习题目。

如果能灵活运用以上八种方法,那么高考的考试肯定没有问题。当然,在审题的时候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