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历史答题解题格式

历史题的审题解题技巧。

问答式是由命题人提出问题,考生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学术能力进行测试和考查的一种题型。历史考试中,问答题一直是考生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提高考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区分历史考试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题型;二是掌握并熟练运用问答的解题技巧。

(一)历史问答的基本类型分析

根据答题要求,历史考试的题型可分为记叙文、解析文、议论文、比较文、评价文、综合题六大类。

1.叙述性问题和回答问题。它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的过程或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话题提示一般包括“简述”、“叙述”、“概述”、“试述”。比如:

考证P140:简述新时期中国的出发点和外交政策。

考证P119:概述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考证P155: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2.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它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现象和本质。题目的提示通常包括“分析”、“分析”、“分析”、“分析”。比如:

P117考试:分析辛亥革命至191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议论文问答。它要求考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肯定或否定某一观点或观点,并形成新的合理结论。题目的提示通常包括“讨论”、“论证”、“解释”、“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比如:

考证P111: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请说明战争的目的、性质和影响。

4.比较(也叫比较)问答。它要求考生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对象。有类比题(题目只要求比较历史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对比题(题目只要求比较历史对象之间的不同点)和异同比较(题目要求比较历史对象之间的异同点)。有简单的比较题(题目只要求比较历史对象的异同,不要求深入分析得出新的结论)和比较论证题(题目不仅要求比较历史对象的异同,还要求进一步深入讨论得出新的结论)。还有部分比较题(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规定的项目进行比较)和整体比较题(题目没有规定比较项目,考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整体比较)。题目的提示通常有比较、比较、与比较、与比较、与比较。比如:

考证P147: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5.评估问题和回答问题。它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解读、判断和评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历史考试中,评价题与叙述题结合成为评论题;与论辩题结合成为评论题;结合分析题,形成评价题。题目的提示一般有“评”“试评”“评”“评”“评”“评”。比如:

考试大纲P147: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此如何评价?

考试大纲P14: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打倒孔家店”口号正确吗?这个口号今天还适用吗?

6.综合问答题。它要求考生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评价的综合。这类题型要求较高,是考试中提高能力的方向,体现了考试的高要求,但即使出现,难度也相对较小。目前这类题目在高考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已经逐渐成为高考题的绝对主流。比如:

考试大纲P155: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前一个问题是分析条件,后一个问题是叙述内容和意义。)

(二)审题技巧和解题技巧。

1.检查问题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审题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考虑。

(1)复习题目的构成。一个问答通常由提示(提示答案的方式)、主句(答案内容的宾语成分)、限定词(题目在时间、空间、数量、角度、频率、程度上的限制)和回答(答案的内容)四部分组成。比如:

考试大纲P155: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简述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什么”是指分析、比较、提示运用比较的方法;外交政策是对象;新中国是限定词;简单介绍了一下,回答就是内容了。)

(2)考试类型。根据题目的提示,一般很容易确定答题形式。综合题答题形式多种多样,要注意辨别和判断。

(3)试用资格。限定词通常关注题目的时间、空间范围、时代特征、发生领域、时间量和理论水平。

(4)审题答题。确定问题的答案并不难,但是有些问题表达的比较含蓄,阅读能力差的同学难免会出错,所以要认真一点。回答问题时你必须非常小心。

⑸审判主要语言。主语通常位于回答语之前,充当回答语的定语。一般情况下,对答案的审定相对容易,但由于有些题目的题型较多,而且题型联系紧密,主语位置发生变化,甚至答案的内容可能会取代前面的对象,所以很难确定。

(6)考察代词的意义。历史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指示代词,它们所替代的内容对解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旦在考试中弄错了意思,势必答非所问,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代词的意义不容忽视。

一旦审查材料的观点。这主要是指以材料为基础的问答,考生在审题和解题时首先要确定材料的观点。物质性问题的物质性观点只有三种:肯定、否定和片面,所以物质性问题分别有肯定、否定和辩证的答案。考生在确定材料观点时也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题目已经确定,不需要考生判断;另一种是由考生自己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证。

小心分数大小。历史题一般每题都会给一个分数,这个分数为考生决定了答案的重点和细节。一般高分的问题要详细回答,低分的则相反。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的第一步是拟提纲。就是把答案的要点用简洁的顺序标注出来,按照问题的范围和时限一步步回答。比如:

考证P119:概述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大纲可以起草如下:

(1)背景:①国际:反对:美日加紧侵略。

正面:俄罗斯“十月革命”

②国内:北洋政府——黑暗统治。

封建军阀混战

③工人阶级——罢工斗争——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思想基础

(2)意义:①性质:反帝反封建——彻底;②工人阶级:群众基础广泛;(3)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4)十月革命之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⑤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起草提纲有很多好处,不能省略。能使答案清晰、突出、完整、全面,节省时间,试卷整洁,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

第二步,筛选要点,史论结合,答题。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最能说明和论证题目意义的要点,再结合史实和论据进行阐述,做到论据以史为据,论据不虚,史实不堆砌。

第三步是理论分析。近年来,历史试题的理论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大考,比如高考。答题时要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如因果、个性和* * *、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这一步是对题目中直接要求或潜在要求的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结合史实,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升华到理论层面,得到高层次的理性解释。

另外,在回答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个是简洁、详细、恰当。回答要求主要回答部分要详细,回答部分要缩写。要知道,回答再多的问题也没用,浪费时间;说多了就输了。二是全面准确。无论是“大跨度、高概括”的问题,还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问题,都要深入分析,又不失全面性,尽可能完美。三是及时检查。注意检查有没有偏差。论据是否有疏漏,史实是否准确,是否有病句和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得当。至此,解决方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