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汉字云作文

2009年6月17日,一个关于高考阅卷花絮的帖子在网上迅速走红。在这篇帖子中提到,四川高考阅卷组在阅卷高考作文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作文——甲骨文作文。

甲骨文作为中国的一种古文字,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是商代的文化产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清末(1899)才偶然发现甲骨文。发现的简史和新中国成立后汉字的简写,也让甲骨文远离了普通人。

所以,这个甲骨文作文在四川的出现,很快引起了普通人的好奇,连阅卷老师也一头雾水。大纲中并没有硬性规定甲骨文不允许写汉字,所以作文分数不能随意确定。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阅卷老师不得不向阅卷组领导汇报这篇论文的状态,然后通过阅卷组上报给质检组。但是因为这些老师不是专业人士,所以还是不能决定作文好不好。最后在川大古文专家的帮助下,我才得以解开这篇作文的内容。

经专家考证,这篇作文中不仅有甲骨文,还有一定数量的甲骨文、篆书等。通过这类字体的使用,可以看出写这篇作文的人在古文字方面有很深的功底,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这篇作文在内容上跑题了。最后经过专家综合评价,甲骨文作文只给了6分。

作为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作文作者也浮出水面。他就是二战复读候选人黄鄂。至于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甲骨文文章,黄鹂说他复读的时候认识了同样喜欢古文字的溥体超老师,在他的指导下也有了一定的古文字知识储备,学会的甲骨文多达七八百个(当时所知的甲骨文,也不过一千个);而且作为一名复读生,摆在黄鹂面前的现实是,黄鹂学习成绩并不突出,高考竞争压力极大。所以,想要在高考中实现突破,另辟蹊径显然更为重要。而且在此之前,他是学甲骨文的,还有一个故事,复旦大学的刘钊承认研究甲骨文的三轮车夫。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作文6分,总分428分,显然不能让黄鹂选择更好的学校。可东隅的桑榆,由于这件事的发酵,也让黄鹂站在了风口浪尖。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学院天府学院向黄鄂伸出橄榄枝,希望能成就对方。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黄鹂并没有选择加入天府书院,因为他想继续学习古文字,而天府书院并没有相关的专业。

至于黄鹂崇拜的复旦大学教授刘钊,也对黄鹂的甲骨文作文赞不绝口。但由于录取制度的原因,黄鄂分数太低,没有被录取。然而,刘钊教授鼓励他继续打好基础,并有机会进入他的研究生院。

最后川大给这样一个古文天才考生开了绿灯。其下属的金城书院录取了黄鹂,黄鹂也如愿读了汉语言文学。在金城学院经过两年的努力,以2011的优异成绩通过考试,被调到破格岗位。为了培养他,四川大学还特意返聘了已经退休的何正教授,负责黄鹂的古文字学习和研究。但在此期间,何正教授对黄鹂的表现并不满意,认为他浮夸,于是向学校递交了辞职申请,停止了对黄鹂的教学..

从那以后,黄鹂似乎从媒体上消失了,但据说从那以后,他对治学的态度更加严谨,无论是学术还是学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