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讲讲科学家的故事?
1956转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当选中国科学院物理与数学系委员(现院士)。
他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上的成就在世界上仍然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曾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份工作,仿佛都在喜马拉雅山之巅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该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贵阳民族大学、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
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著有《数学趣谈》《组合数学》等书籍。
这是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奇迹:一位住在6平方米小屋里的数学家,借了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靠在床板上,用一支笔消耗了几麻袋草稿纸,从而攻克了举世闻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1+60”的距离,摘下了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1933,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福州。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爱上了数学。计算数学题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枯燥的代数方程让他充满了快乐。65438到0953,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华受到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20世纪50年代,陈景润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面内格点问题、程昕婷问题和华林问题的已有结果作了重要改进。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对筛选方法及其相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这个200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数学家的目光,却很少有人能真正挑战这个难题。高中时,陈景润听老师的哲学言论: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蒙成为他一生坚定不移的目标。
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赢得举世闻名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跋涉。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73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简洁方法。他的成果发表后,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其中“1+2”被命名为“陈定理”,也被称为筛选法的“光辉顶点”。华等老一辈数学家对陈景润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各国数学家也纷纷发表文章,称赞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成果”。
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等数论问题的成果在国际上还是遥遥领先的。一位世界级的数学大师、一位美国学者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份工作,仿佛都在喜马拉雅山之巅行走。”1978和1982年,陈景润两次被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做了45分钟的报告。
此外,陈景润还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前沿科技和人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科学论文70余篇,著有《数学趣谈》、《组合数学》等著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合力基金奖、华数学奖等多项大奖。
陈景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但他并不自满。他说:“我只是在科学的道路上爬了一座小山。我还没有登上真正的巅峰,所以我会继续努力。”
1996年3月19年,在患帕金森综合征10多年后,陈景润因呼吸循环衰竭去世,享年63岁。
详见陈景润百度百科网站。
/view/2125.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