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一、准确把握主题,选择新闻报道。微信在微信官方账号的运营中,推送过多会影响传播效果,所以编辑会筛选符合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特点和要求的文章。那么记者在写稿的时候,也要选择题材。(一)坚持“党媒是党的名义”的原则,党媒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党的主张的重要职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选题时,一定要把政治立场放在第一位,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以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意愿和程度不断提高,对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关注,拥有第一手信息的党媒在时效性强的新媒体时代具有先天优势。(2)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是党中央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要求。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的思维。新闻内容就是要贴近人们的生活,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和阅读习惯,引起读者的嗡嗡声,从而形成有效的传播。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三贴近”原则更适用。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有限的推送额度下,一定不能好高骛远,面面俱到。而是要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培养敏锐的新闻嗅觉,第一时间把人民群众喜欢的新闻话题和内容放在首页。二、灵活_多变的语言风格传统纸媒讲究规范的语言,要求语言短小、准确、客观、通俗,而新媒体语言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灵活生动,通俗易懂。对此,记者可以巧妙地运用“网话”和“白话”,创造出合适的语言风格,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习惯。(一)“网语”的巧妙运用流行语是一段时间内具有特定含义和丰富内涵的。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前卫、时尚、新潮的思想,承载了热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在新闻语言中加入流行语,可以直击读者的内心,让读者会心一笑,获得读者的认同感。同时,它的特定意义也可以帮助读者高效获取新闻点。但在使用流行语时,要注意筛选出糟粕和不雅词语,避免过度使用,以免产生相反的效果。(2)在灵活运用“白话”新媒体的时代,阅读趋于快速和碎片化。显然,党报语言体系中严肃规范的语言表达,并不适合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文章。观众更愿意看到平实、轻松、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东西,这就要求作家更多地使用“白话”。使用“白话”,一方面可以合理、轻松地表达严肃的话题,更贴近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白话”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阅读中的疲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第三,善于丰富信息的形式与人们有限的接收能量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人们要求信息表达必须高效且易于获取。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的有机融合,促使人们改变了阅读观念和习惯,帮助人们更快地把握新闻的核心。那么如何提高各种表现形式的应用能力呢?(一)培养整合思维,养成用新闻点获取视觉材料的习惯。丰富表达方式的第一步是走出“舒适区”,逐步培养整合思维,在新闻事件采访过程中积极发掘视觉新闻点。其次,随着智能技术的变革,拍摄、录制、存储的门槛不断降低,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素材。同时要不断强化新闻的整体构思能力,如何将文字、视频、图片甚至动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框架。(2)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后期制作整体协调能力。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媒体融合时代的记者应该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应该会“写作,会对着镜子说话,会抬机器”。但笔者认为“多才多艺”的范围是有限的,多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专业的事情应该留给专业的人去做。党媒记者常年走在第一线。他们的优势是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嗅觉。他们从前方带回图片、视频等素材,最终需要技术人员做后期处理。目前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新闻制作更像是一部工业片,需要制作人、策划人、剪辑人、后期技术等一系列人员,各有分工。这就需要作为主要创作者的记者不断提高对素材整合和后期制作协调的把控能力,准确表达新闻主题,积极与各方沟通,实现合作共赢。来源:新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