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真命题和伪命题的例子。

在数学中,表达判断的句子称为数学命题。数学命题必须对事物的情况做出肯定或否定的问答,而不是既肯定又否定。有真命题,也有伪命题。正确的命题才是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就是伪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为真,必须是严格的。...

在数学中,判断某事的陈述句一般称为命题。被判断为真的是真命题,假的是伪命题~比如“数字1大于0”是真命题;“数字1小于0”,这是个伪命题~

第一个概念是命题。命题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判断某件事的陈述句。

这种判断可以分为对与错,真与假。所以有真命题和伪命题。

一个命题通常可以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即“如果………”的结构。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P和Q来表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那么一个命题的一般形式就是“如果P是Q”,或者我们可以写成P来推导Q。

比如“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这个命题,可以表述为“如果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则它们全等”。对于这个命题,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伪命题。

对于p、q之类的语句,可以给它们加上一个“不”字,成为它们的否定,称为“非p”“非q”,数学符号是?p和?Q .比如上例中“非P”和“非Q”分别是“两个三角形面积不相等”和“两个三角形面积不相等”。

现在从一个已知的命题“如果P是Q”出发,我们来做一些改动:

1.把条件和结论互换一下,就变成了如果Q是P,我们称之为逆命题。

根据上面的例子,就是“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2.否定条件和结论,把它们变成如果?p?问:我们称之为“不”命题,

根据上面的例子,就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则它们不相等”。

3.否定条件和结论,交换成如果?q?p,我们称之为否定命题,

按照上面的例子,就是“如果两个三角形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相等”。

原命题“若P为Q”是相对于这三个新命题的原命题。

这样就得到四个命题:原命题、逆命题、无命题、逆无命题。

知道了这些命题之间的关系后,更重要的是看它们的真假。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发现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

原命题和否定命题同真同假是一个关键规律。

其实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和负命题也是互逆命题,所以逆命题和负命题的真实性也是一样的。

但是,原命题和逆命题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关系,可能如上所述是真或假,也可能两者都是真或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