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国家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从地理位置和环境来说,北欧国家大多位于北极圈附近,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瑞典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北欧国家,人口902万,面积44.9万平方公里。芬兰国土面积近34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30万。近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位于北极圈内,三分之二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他国家,如挪威和丹麦,人口只有几百万,而冰岛的人口只有30多万。所以北欧国家可以算是真正的“小国寡民”。地理上,北欧国家一边是俄罗斯,一边是欧洲大陆。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发挥政治智慧和创造力。“既然我们被上帝放在东西方的夹缝里,我们就要学会在夹缝中生活的艺术。”北欧国家就是这么说这么做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北欧人形成了具有北欧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这一点在芬兰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内向、自律、低调,充满政治智慧,充满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历史上,北欧国家没有西欧和东欧国家那么悠久的历史,也没有一些南欧国家那么灿烂的古代文明。芬兰在12世纪还处于原始公社阶段,尚未形成国家形态。12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为外国统治,先是瑞典统治,后于1808年被俄国占领,1917年十月革命后才成为独立国家。芬兰独立后,为维护民族独立,于1939年与前苏联发生“苏芬战争”,1941年再次开战。芬兰在二战中损失惨重,战后全国人口不足400万。战后,芬兰人民背负着治愈战争创伤、进行经济建设和支付巨额赔款的重担。在东西方的夹缝中,他们小心翼翼地处理与大国的关系。漫长的异族统治历史让芬兰的独立思想深入人心,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对这个国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瑞典保存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在中世纪晚期。九世纪,瑞典进入维京时期,主要从事海上贸易和掠夺。20世纪30年代,瑞典工业开始发展,并成为西欧一些国家的铁矿石和木材供应商。一战时宣布中立,但英国经济封锁造成粮食短缺,国内动荡,因此国内纷争不断。上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对瑞典造成了沉重打击,失业率飙升,贫富差距扩大。二战后,瑞典政府在经济上采取干预政策,逐步建立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实行全民就业、全民养老、全民医保和全民免费教育,成为典型的高福利国家。
文化上,北欧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宗教意识相对淡化。北欧国家基本上没有走过政教合一的历史时期。与欧洲大陆相比,天主教在北欧几乎没有踪迹。影响北欧的教派主要是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路德教,旧教的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对北欧国家的影响相对较小。没有政教合一的传统,也没有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这种文化氛围使得北欧国家等级观念淡薄,但平等意识和社会平民意识强烈。虽然芬兰有东正教和路德教会,但一项调查显示,芬兰人参加教会活动的比例是欧洲最低的,不到4%。瑞典也是如此。虽然大部分人信奉基督教路德教,但只有约65,438+00%的人经常参加教会崇拜活动,参加教会崇拜仪式并积极参与教会事务的人就更少了。
我们知道,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发展,大多是靠掠夺和殖民,从进行血泪的资本原始积累开始的,而北欧并没有像西欧和南欧一些国家那样大规模经历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他们实际上被边缘化了,主要是通过海上贸易,甚至是海盗。欧洲爆发两次世界大战后,北欧国家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两大阵营的冷战,北欧国家为了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避免资本主义的缺陷,开始探索新的道路。就这样,他们在东西方制度的影响下,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因此,从整体上看,北欧的制度特征是与北欧国家的具体国情分不开的,比如历史上受战争破坏较小,地处欧洲边缘,人口较少,资源相对丰富,平民社会的思想传播更为广泛,等等。特殊的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以及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使得北欧国家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欧、南欧乃至东欧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