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问题
为了提高自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人们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防水材料的研究,防水材料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的U型膨胀剂,就是一种很好的防水抗渗材料。在混凝土中添加10% ~ 14%的U型膨胀剂,可以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1 ~ 2倍,达到S 30,这样看来,混凝土的自防水抗渗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实际上,自防水结构由于细部处理不当,在墙板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预处理金属件、穿墙管等部位仍会出现渗漏,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也给维修带来困难。那么,自防水混凝土结构为什么会在构造细节处出现渗漏呢?渗漏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对细部处理不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那么,如何在这些部位进行施工呢?墙板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墙板施工缝应留在离楼板表面不小于200 mm的墙上,墙板混凝土中应留有台阶、凹凸和预制金属板。除混凝土墙板上留置的施工缝的高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条件外,为便于工程施工,楼板上安装竖向墙板的地梁时,墙板施工缝的高度应设置高于梁顶标高;在墙和柱的连接处,只有当凸缝的混凝土强度完全由柱箍筋之间的空隙维持时,才能拆除凸缝两侧的模板。对于损坏的凸缝,可以将墙板上的部分混凝土凿掉,重新形成凸缝;对于凸缝台阶处未捣实的混凝土,应在安装上墙模板前凿除,直至无肉眼观察到的微小气孔为止。同时,应凿除凸缝凸出部分,去除表面浮浆层,并仔细检查施工缝密封模板的密实度和牢固度。铺设水泥砂浆的厚度以覆盖凸缝为准,铺设砂浆的长度应与混凝土的浇筑速度相适应,不宜过长或间断漏铺。当墙板内混凝土砂浆的出料高度大于3 m时,可根据墙板的厚度采用柔性流管进行浇筑,以避免混凝土离析。变形缝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止水带局部卷曲或接缝粘结不牢:(1)止水带采购时,长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如长度不能满足要求,需延长时,可采用氯丁型801粘结剂粘结,并可采用木夹具,或采用热挤压粘结法,以保证粘结效果。(2)止水带安装过程中模板支撑等工序施工时,应注意不能有金属等硬物损坏止水带。(3)浇筑混凝土时,底板止水带下侧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密切注意止水带极翘现象;墙板处的混凝土应在止水带两侧对称振捣,并注意止水带是否有相移现象,使止水带始终处于中间位置。(4)为便于施工,变形缝内填充的衬垫材料应改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浸沥青的木丝板。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地下结构中常留有后浇带,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处常出现渗漏。渗漏的主要原因是:①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过早,浇筑混凝土落差大,使后浇带接缝产生过大的拉应力;(2)浇灌前,后浇带混凝土接缝断面上遗留的局部混凝土残渣或杂物未能清除,或后浇带底板接缝长期暴露,沾有泥土,严重影响新老混凝土结合;③设计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根据以上分析,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应为两侧混凝土成型后6周,然后混凝土收缩变形基本完成。或者通过沉降观测,当两侧沉降基本相同时,结合上部结构的荷载增加和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后的持续时间。施工前,应用钢丝刷仔细清理接缝表面,最好用凿子凿掉表面砂浆层,使新浇混凝土完全暴露后再浇筑。施工时,可根据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在结合面上再涂刷一遍素水泥浆,但每次涂刷的推进不宜过长,以免失去粘结层的作用。15%明矾石膨胀剂也可加入后浇带混凝土中,在混凝土硬化时起到收缩补偿作用。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二次振捣法,以提高密实度和界面粘结力,设计中常加强该部位的钢筋。根据钢筋密集的特点,后浇带应采用T形,以方便模板的拆除。钢筋绑扎施工时,必须注意设置双排钢筋之间的支撑环和支撑角,相应位置还应加防护垫块。支撑环或支撑角的每一端至少应有两个系索。为慎重和可靠起见,应通过焊接将其固定在钢筋上。预埋金属件、预埋穿墙地脚螺栓、穿墙套管、安装模板穿墙螺栓的设计和施工规范都规定要焊接止水环,但施工中对止水环焊缝的检查要求不够严格,以至于施工中经常出现局部漏焊、夹渣严重的情况,为渗水提供了通道。因此,需要加强止水环焊缝的检查,应在满焊的情况下逐个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