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语音备考:细节理解汇总(二)

4.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用个别事物代替一类事物,或者用事物的局部特征代替整体特征的一种错误方式。

主要表现为通过改变题目或混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大范围来迷惑考生。

5.混淆时态

“混淆时态”指的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把没有发生或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说成已经发生或意识到了,把可能的说成是必然的,把不确定的说成是肯定的。比如,在“我已经考上公务员”的段落中,选项是“我将考上公务员”,这种情况就是把段落中的过去式偷换成选项中的将来时。

主要表现为对“已经”和“之前”的偷换。

6.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权衡

决定论一般表示100%的概率,不确定性表示50%的概率,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不同。比如“明天肯定会下雨”和“明天可能会下雨”就属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区别。

细节理解题一般能占据3-5题的比重,所以在答题时要高度重视。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例1网络经济的特点是信息产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业将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主导产业;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跨国生产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将主导世界经济,其内部流通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代通常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等等。这一趋势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冲击国家经济主权和安全,从而使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挑战。

根据这段话的内容,下列关于“网络经济的特征”的说法是错误的()

A.信息产业将在世界上得到很大发展。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C.跨国公司将主宰世界经济。

D.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必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解析:D项中的窃电概念,最后一句说的是“对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影响”,不是“主权”。这个问题的答案是d。

细节决定成败,不仅在工作生活中如此,在言语理解和表达的考察中也是如此。把握好每一点,对于公考的成功非常重要。详细的理解题可以培养考生仔细审题、把握微观、拓展思维的能力。如果他们平时打好基础,公考就成功了。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文章可登陆辽宁中公教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