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还可以,化学考不上。试卷上的题都挺简单好做的,但是试卷发下来,总是让我大吃一惊。请改进它。

我今年高三。

初三了,还不晚。把你的英语学好。我认为英语是最好的。

要把数学基础打好。我记得光数学基础题目就有120多。

中国人只是随波逐流。你应该背物理、化学和政治...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应该没有问题。

放松,第一阶段复习的时候多做题,不知道怎么问老师。

给你一篇很励志的作文。也许你还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你可以读一读。

花开不败

我不知道该怎么写,准确的说,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把这一年的感受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像绚烂的水晶一样挂在那里,又不失本来的味道,供你分享和理解。

在这个酷热的八月写第一个字的时候,突然注意到窗外开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的、白的、橙的、蓝的,五颜六色,到处都是美丽的颜色。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这种势头不应该只持续几天。

我不知道这些花今年是否开得如此美丽。如果是这样,我想我应该感谢他们。我能闻到空气中有很多甜甜的味道,突然蹦出一句很美的话: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儿是不败的!我想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给你讲讲这一年里发生的很多故事了。我想无论以后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忘记这一年的点点滴滴。

高三开学前一周,开家长会。

那是一次非常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迟到的家长会。班主任在那次会议上几乎调动了所有家长的情绪。高三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所谓“成功也是高三,失败也是高三”,无论过去的孩子多么辉煌,无论多么失败。班主任,一个瘦瘦的小姑娘,靠在讲台边上,讲了两个小时,才让我们相信,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奇迹或者不良后果会在今年的BLACKPINK里戏剧性的出现。

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全区、全市的排名位置,学校精心制作了高一、高二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不得不佩服那块表的细节。每门课的总分、标准分、排名都和年级里的平均分进行对比,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成绩曲线图,最后还有综合排名的具体分析。挤一张纸真的是煞费苦心。

父亲从学校回来,一脸阴沉,情况和我估计的一样悲观:年级排名290。糟糕的处境。

“有希望。就像老师说的,一切皆有可能。”父亲说他相信我,但我不知道我是否应该再次相信自己。然而,没有出路。我们是过河的孩子,不能回头。

我只有抽马追赶,才能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十一年的漫长准备期终于到了,是时候打响战斗,打硬仗了。我必须告别我散漫而不负责任的过去。

我在已经彻底输了的情况下冲向战斗,但是战斗已经开始,我逃不掉。

高三真的不一样。

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种奢侈,一种浪费。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我的桌子上有越来越多的提醒。我收拾好笔和稿纸,毅然决然地和他们告别。那支有漂亮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重了,我拿不起来,所以我决定放弃。

高三刚开始,几乎所有人都跃跃欲试,大家干劲十足,复旦交大都无法进步。我在床头贴了一个巨大的标语“去复旦”,每天早起睡觉前喊几声,增加一点点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神圣的高等学府。那时候,我一听到所有关于复旦的消息,马上就兴奋,激动,仿佛一切都被那所学校耀眼的光环所掩盖。

我从来没有想过2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身边的同学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我们执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喊着“我要XXX”。那种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爆发性紧张感,没有高三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高三第一次真正的大赛即将到来。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一场我们以为准备得很充分却被杀得很惨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如老师所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里很多不知名的同学就像黑马一样,一下子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很多人在浮沉之间开始变得踏实。北大的校门确实够艺术,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那里感受到优雅。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一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面前都感到尴尬。

我是少数还抱有幻想的人之一。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这个词,也就是当时看来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按理说,我这个高一高二在200-300之间不甘徘徊的人,高三已经开始1/4,却还保持着不小的势头,不应该对复旦这种国内顶尖学府抱有任何幻想。但天知道我当时怎么会有这么革命的乐观主义。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就进步50”的想法,又傻又沾沾自喜。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因为我那种吓人的乐观,才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让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一步步慢慢闪现了希望的曙光。

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重复。

每天早上,我气喘吁吁地冲进挤满人的教室,背上书包,做习题,开始计算。那些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如今已经被抽象成了永远密密麻麻写着的草稿纸,黑板上擦不干净的公式和习题,老师发自内心的提醒和永远飘在空中的粉笔屑。

在这种简单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幽默细胞被训练得异常敏锐。任何一件小事一旦被抓住,立刻被夸大,然后被扩大,然后吸引所有的轰动。某作家一篇关于“屁话/狗屁/屁狗”的文章,居然引来全班拍桌大笑,砸桌捶腿。老师说这是高三综合症的一种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所以任何能激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间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往学校带东西。有一种“玩硬币”的儿童游戏,特别受我们的欢迎。在桌子上拿几个一角的和一元的硬币,用几块橡皮搭建一个目标。不管男生女生,都趴在桌子上又喊又笑,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们已经举行了成人礼,怎么还能如此容易满足和歇斯底里?

“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这是我们高三学生信奉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没有时间了。老师对我们喊道:“做你们该做的事。”

然后有一天,不知道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束新鲜的百合,粉色的香水百合。整个秋天,教室里总是萦绕着百合的幽香。我们在淡淡的甜蜜中漫不经心地计算着一天又一天,没有人关注那束天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准确表达我那个阶段的感受。可能是“脚踏实地”。我每天早起晚睡的时候还是会喊“杀复旦”,但是我不会一遍又一遍的说“复旦”。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把梦想藏在心里,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进步和荣誉是我们无法把握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有这一天才是我们看得见,握得住的真实的一天。我能看到我的同学和我自己真的在这种简单中一天一天的努力,我的成绩也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上升,一点一点的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来,真的很好。

与第一学期的平静相比,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变化很大,增添了许多躁动和焦虑。

第一轮梳理知识和第二轮系统掌握综合题已经告一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轰炸海战术接踵而至。

那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时光。

课程设置改成了“自学+1+1超出语言数量”的可怕形式。老师通常不会在课堂上帮助我们总结任何东西,而只是分发一叠叠各种科目的模拟试卷进行课堂测试。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这么多卷子。每个区的每一种卷子我们都要做,分析,再查。还有各种其他城市和全国的统考试卷,甚至不知名的学习报刊上的怪题都被老师收集起来让我们做。

一个班一个小考,两个班一起大考,全年级自习统一模拟考试。所有的卷子都要打分,老师没来得及批的小考要学生轮流批。分数也因此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冷热季节里最令人兴奋又不值钱的东西。

这是一个强大的刺激。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试卷,每天完成n次修改。

时间表涂得很厚,每次完成都用彩笔划掉。那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试卷上大大的红色* *,在每个黄昏和清晨都滴得到处都是,覆盖了学校和家庭能看到美丽花朵的唯一路径。

山一样高的黄页在发霉的空气中缓缓移动。有时候在家背的时候眼泪会掉下来,书会被扔出窗外。但是,只要在复旦默念几遍,就会立刻平静下来。我带着沉重的脑袋和空白的心,甘愿把自己埋在快要腐烂的房间里。我很执着,很执着。我不明白一个习惯邋遢的人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焦虑,感觉世界在动。

那是高三最难忘的一段日子。

到现在,我都是坐在空调房里舒舒服服的整理高三的书,我还是很佩服我当时的毅力和勇气。里面有几个写满批注的大笔记本,每张半米高的卷子都是精心制作,认真修改分析,还有一本字典厚16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都有四五个解法,看了10多次。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和诡异的春天,我用干裂的双手和粗糙的字迹,一个字一个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编织着心中唯一的梦想。我觉得这就是高三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成长是渴望和留恋的平衡。

当它倾斜倒下的时候。

那些没有月光的夜晚

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安慰?

我非常喜欢老狼的歌曲。在那些日子里,老狼让我保持安静和放松。我觉得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给我的高三音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之下隐藏着涛声。

带着290人的耻辱,我怀着绝望的心情与现实做了最后的挣扎。我仔细看了看手里的重量,除了辛苦什么都没有。我想,每一个在高三奋斗过的人,都经历过这种堵截一切退路的狭隘美好,都在用心感受着最后情绪中的悲壮。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想象的复杂,让人受不了。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里填上“复旦”两个字,然后骄傲地继续我的梦想。我甚至想象过如果父母反对或者老师不赞成,我会用什么词来填充和反驳。不过,那是我填志愿之前的全部想法。“思想”是“思想”,“现实”是“现实”。

其实志愿的过程也确实成了我高三最曲折的一件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历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所有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于是我的信心在一次次的整理和比较中消失了。我可以吗?我可以吗?在“杀在复旦”的横幅面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弱,微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中破灭。

这时老师们原本鼓励的态度都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想尽办法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来吓唬你,让你感受到“小步快走,后悔莫及”的恐怖。

“保守,保守,更保守。”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第一原则。

我的情况有点绝望。整个家庭的贫困背景不足以吸引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的关爱,他们的成绩也弱到喊不出来。即使半年的努力让我在年级前80名中获得了略高的位置,但在290的阴影和复旦高不可攀的门槛面前,我已经变得灰心丧气。

盟军开始不断撤退。

他们有的是因为一个劣等学校的五分承诺而放弃,有的是因为父亲认识一个大学的灵魂人物,有的是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泡所迷惑。

我突然变得孤立了。父亲甚至背着我去了华政,拿到了10分的奖金形式。他整天给我讲学法律的无限前途。最后连校长都说:“你只有30%的机会考上复旦。好好想想。”

那几天,我的神经变得前所未有的脆弱,在无法实现的梦想和相对保险的倒退中摇摆和犹豫。一个华政的学长居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如果真的考了高分,大不了坐在复旦门口哭一场!”

所以我选择了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只口头存在。我不敢用一个不自信的鸡蛋去碰那块坚硬的石头。我无法忍受失败后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在一致赞同的欢呼声中,我写下了这个我从未想过的学校名字,“背叛”二字在我脑海中炸开。

交完表,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偷偷溜到复旦的校园里呆了一下午,哀悼梦想的破灭。

复旦真的很美。铺天盖地的杜鹃花在校园里静静的醉人,正好衬托出我想象中庄严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我不想,我不想一个12的梦想被一张薄薄的纸彻底击碎,我不想被一个“保险”的理由毁了我今年高三的拼命挣扎。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复旦在我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我真的以高分进入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坐在复旦门口哭一场,能摆脱什么样的遗憾?

我知道,那个酷热的周日下午,对我来说,意味着一场坚持信念的胜利。现在想来,那天下午安静美好的复旦帮我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重要决定。

我终于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下拿回了我的张志远手表,并郑重地填上了“复旦大学”四个激动人心的大字。那真的是我12年写的最舒服最美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这么多年来我凭自己的意志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一个体现了我人生最初重量的决定。

我要我想要的,哪怕在现实面前受到重创,哪怕高考失利。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以后的日子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了。交了志愿表,我们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就像读一本好书,做一篇好论文,放松一样简单。

至于被无数人骂黑的那三天,我觉得是有张力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是一场特殊的模拟考试时,可以坦然面对。我觉得我当时真的异常冷静。我不慌张不发抖地做完了所有的试卷。监考老师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点无力,脑子嗡嗡作响。全身瘫软,好像脊梁骨都被拔掉了。累得像座小山,我累了,真的累了。交卷,仿佛交了半辈子的嘱托。300多个充满汗水和泪水的日日夜夜!

那种势不可挡的感觉涌进来,默默地淹没了我。

拿到复旦的通知后,我终于忍不住去看那间熟悉的教室了。五楼南走廊最后一个房间,高三的青春在这里流走。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不小心插在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浅绿的小碎花瓣散落其中,在风中轻轻摇曳。

我和朋友们在这样一个四季鲜花盛开的房间里,度过了最难熬的岁月。现在,他们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者留在了上海某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同学们埋头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上计算水的张力,我想起我把脚放在前座的凳子上背政治的场景。我把曾经在这个小房间里如此真实上演过的每一个充满酸甜苦辣的小故事都小心翼翼地埋在心里,这是我难忘的高三生活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这里,现在每个人都要为了一个新的目标而分道扬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很多男生在毕业晚会上留下了眼泪,不管是喜悦还是痛苦。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才是我们携手走过的最有分量的人生。

那笑声让我想起了我的花。

在我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为我静静开启。

我以为我会永远在她身边。

今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离开了。

都老了吗?

他们都在哪里

幸运的是我...

已经陪着他们开了。

花已经开了。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只要心里的花开了,我们就不败。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就算了吧

那些感情在岁月里已经难辨真假。

都老了吗?

他们还在开车吗?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分开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