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观题集。

一、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第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用文化手段展示形象,宣传价值观,扩大影响力。

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2.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开展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3.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思想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学研究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

三、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1.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掉它的糟粕。使之适应当代社会,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2.加强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的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3.加强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文化经典的整理工作。4.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文明优秀成果,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如何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1.我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出精品、人才、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加强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群,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建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五、1,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政府要打好主旋律,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加强文化建设,坚持健康先进文化,努力改造文化落后,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科学发展。

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

8.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9、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六、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当前,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文化发展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用多种文化形式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发挥其春风雨露的导向作用,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启迪和鼓舞。

第二,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要着力增强诚信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以净化网吧、互联网和网络游戏为重点,加大社会文化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推动适合青少年的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青少年网站和公益性文化场所建设,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措施,进一步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深入推进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各类文明创建活动。

第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加快形成高效的文化生产和服务运行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努力解决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性质和功能混淆的问题。全国重点艺术院校和院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全面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保障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文化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第四,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前,重点是加强城市社区、村庄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向城市基层和农村延伸。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民读书、看戏、看电视、看电影的问题。全国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要在两年内全部免费开放。

第五,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抓紧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从市场准入、人才培养、出口支持、产业基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群,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完善各类文化市场特别是文化产业产权交易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第六,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本着对历史、对民族、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加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加强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让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在城乡建设中,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遗址、建筑、街区和地方建筑的保护。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级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工作。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推动群众性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开展。积极探索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国民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明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七,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宽广的胸怀,勇于并善于吸收和融合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增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与国际知名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合作,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掌握国际市场规则,构建文化营销网络,努力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的份额。通过对外文化宣传、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搭建与世界各国人民沟通、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让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