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汇总
大纲要求“分析和修改病句”,明确界定了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不全或多余、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不合逻辑等六类病句。
事实上,教学大纲的要求包含两项内容:
一是辨析病句,二是修饰病句。
病句辨析是病句的识别和分析,是修改病句的前提。只有区分清楚,才有可能对症下药,纠正病句。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在高考中,修改病句的考查主观性更强,要求考生自己书写修改。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考试中,对病句的分析和修改往往结合了词语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否定修辞的知识。
二、考点分析
1.不正确的词序
所谓语序不当,是指单词或句子的顺序错乱,导致文理不通的问题。
语序不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②语序不当
③从句顺序不当
④主客体颠倒。
看看下面的例子
这是我买的三本好看又有教育意义的中国小说。
分析:这句话的定语语序不对。正确的语序应该是: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很精致的中文小说。“我买了”是定语词;“三本”,数量短语;“很有启发性”,动词短语;“精致”的形容词短语;“汉语”,名词性名词。
他没有做好红烧肉。
分析:这句话的状语语序不对。正确的语序是:他红烧肉没做好。“把”字作状语时,应放在否定词之后。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那里发展、运动、变化的,语言也是如此。
分析:语序不当。在“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中,第一个词应该是“运动”,运动引起“变化”,只有变化才能“发展”。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总是在那里移动、变化、发展……”
这次本来想在老家见你,可是回到家才知道你忙着科研,不回来了。
分析:关联词位置不当。在复合句中,当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这句话的正确表述应该是“...只知道你忙……”这是1992高考第4题的A项,是正确选项。但由于试卷编写者的疏忽,也造成了语言障碍。
为了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给大米,也不愿自己吃玉米粉。
分析:复句的从句是颠倒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宁愿自己吃玉米粉,也不愿意给大米。”
他在这里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他太熟悉了。
解析:主客体颠倒。我们应该把“右”放在“这里”之前。
2.搭配不当
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句子中作为相关成分时,不能互相搭配。
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①主谓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附加成分和中心词搭配不正确。
④主客体搭配不当。
请看下面的例子:
示例1。辽代始祖卢野阿保机墓位于山谷的西北坡。
分析:主谓搭配不当。“陵”不能“葬”,应改为“建”。
他立即召集常委会研究,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参加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动宾搭配不当。“安排”会议的内容和时间是可以的,但“安排”和“提问”就不合适了。这是1995高考第7题A项。
他带着谦卑的微笑看着王闯充满智慧的脸。
分析:定语中心词搭配不当。“睿智”不能修饰“面子”。
例4。在他旁边,两个全副武装的警卫站在那里互相盯着对方。
分析:状语中心词搭配不当。“直立”不能修改“站”。
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是努力学习。
分析:一面两面搭配不当。前面只关注两个方面,后面只关注一方面“好好学习”,显然是不合适的。
例6。畅销全国的金龙牌健脑液,不愧是中成药配方。
分析:主客体搭配不当。“健脑液”不可能是“验方”。
3.不完整或冗余的组件。
所谓成分不全或多余,是指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主要成分或必要的修饰语、关联词的省略或重复,使语义表达不清或啰嗦。
常见的成分不完整或多余主要出现在以下情况:
①不完整:缺少主语、谓语和宾语;缺少必要的装饰成分,附加成分。
②冗余:主语、谓语、宾语冗余;装饰成分,附加成分都是多余的。
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智主任的一再解释下,他的怒气渐渐平息,最后脸上总算露出了笑容。
分析:题目不完整。这是1992年全国高考第4题的D项。由于使用了介词“after”,原句的主语变成了状语,导致主语不全。
为了全面推广使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快养猪业的发展,该县举办了三期种猪技术培训班。
解析:物体不完整,是1997高考第6题a项。句中“推销”的对象应该是“体验”,而不是“喂猪”;就在“喂猪”后面加一句“经验”。
最近,一场全面的质量检查运动已经展开,建立和加强技术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工作将在这场运动中进行。
分析:谓语不完整。“建立和加强”的对象是“制度”,但不能是“工作”。这样,只有在“成立”前加上“完成”二字,句子才能通顺。
今天市里很多领导来我们学校指导。
分析:谓语重复。“来”就是“来”的意思。
经过广泛讨论和反复修改,新的奖励制度终于付诸实施。
分析: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是“于”的意思,和介词“于”一起,是重复的。
4.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是指两种意思或两种句式纠缠在一起,导致句子不通顺。
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有两种:
(1)句子是混合的。
②前后脱节
请看下面的例子:
示例1。感冒退热颗粒的主要成分由大青叶、板蓝根和草乌制成。
分析:句式混杂。其实这句话是由两句话组成的,可以改成“感冒退热颗粒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也可改为“感冒退热颗粒由大青叶、板蓝根和草乌制成”
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他们采用了新技术和新工艺。
分析:脱节。如果前面改成“基于……的原则”或者“基于……的原则”,两个从句就通顺了。
5.意思不清楚
所谓意义不清,是指意义的模糊性受到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称不清、语言歧义等因素的影响。
歧义在以下情况下很常见:
①代词指代不明。
②数量不确切。
③范围不确定。
④模糊性
请看下面的例子:
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女人——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分析:参考文献不详。句子中的“她”是指谁?“死了”还是“妈妈”?如果指的是“死者”,就应该去掉“她的”。
我们学校有近400名师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分析:数字不确切。“近”与“400人以上”的矛盾根据实际情况,删除“近”或“多”。
《出埃及记》3.60岁至99岁的老太太享有乘车参加游行的特权。
分析:范围不确定。从字面上看,似乎59岁以下,100以上的人都没有权利乘车参加游行。应该改成“60岁以上”。
大家普遍对护林员曝光林业局带头走私木材的问题很气愤。
分析:歧义。大家“生气”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暴露了问题还是护林员暴露了问题?如果在“揭露”后面加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6.不合逻辑的
所谓不合逻辑,是指使用概念、分类、判断错误而导致的语言疾病。
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言疾病如下:
(1)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不一致
③分类计数不当
④否定不当。
请看下面的例子:
示例1。地主资产阶级极力宣扬“努力的人治理别人,努力的人治理别人”的修正主义观点。
分析:不符合客观事实。“实干者治民”的观点是封建的,地主资产阶级不可能推行修正主义的观点。
电影就要开始了,观众们争先恐后地鱼贯而入。
分析:不一致。“备案”是一个接一个的,应该是很有序的,这和之前的“争先恐后”是矛盾的。“争先恐后”应该是“蜂拥而至”。
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铺路,做校园卫生。
分析: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铺路都是“开展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坐标关系的“和谐”来连接。
科学发展到今天,没有人会否认地球不围绕太阳转。
分析:否认是不当的。整句使用三重否定,造成语义混乱。只有删除最后一个“不”,句子才能通顺。
第三,指导的方法——对症下药
1.抓整体,抓重伤。
在分析和修改病句时,给出的句子往往内容丰富,句子结构长,成分复杂,相当混乱。遇到这样的句子,学生往往只看局部,不看整体,造成误判。
例如:
我回头看见一个皮肤黝黑的农村中年妇女站在柜台前。
如果分开来看,这句话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没有错,但是当你把它们放在一起,整体考虑,问题就出来了。“站”就是站很久,“我”只是“回头看”,只是一瞬间。怎么才能知道女方站的时间长短?显然,如果把“立”改成“立”,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另一个例子是:
尊敬老师的学生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尊敬老师的学生”是模棱两可的,可以理解为“尊敬老师的学生”,然而,如果你再看一下这句话的后半部分,你会发现与前半部分的歧义一样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抓住一点小毛病不放,要从整体上把握,抓住硬伤。
2.深入思考法律
汉语表达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平时的复习一定不能沉浸在题海中,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
“伯乐相马”众所周知。其实马可以投伯乐,伯乐也可以识马,两个积极性都能发挥出来。
副词“也”在并列复合句中虽然常用来表示并列关系,但往往具有强调的作用。“伯乐识马”众所周知,“马投伯乐”是这句话的重点内容。所以,如果理解了这个规律,看到类似的句子就很容易认出来了。
3.总结方法。
病句的判别方法有很多种,总结如下:
①收紧长句,抓住主干
有些句子因为篇幅长,修饰成分多,不容易看出来。所以,在分析这类句子时,要用缩略法突出主干,这样往往一些语言病就一目了然了。
例如:
飞虎队描写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飞虎队坚持敌后斗争,破坏了敌人的交通线,沉重打击了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如果把这句话收紧,就会变成飞虎队里的描写...什么的“描述”?显然不应该是“胜利”,所以可以发现这句话缺少一个宾语。
(2)修饰语多分支。
如果紧缩后的句干不缺成分,就要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词是否搭配。如果一个谓词有几个宾语,或者几个谓词有一个或几个宾语,也要注意能否一一匹配。
例如:
如果说一口流利的上海口音,生动的表情,就能把每一个细节都描述的惟妙惟肖。
句子中“带口音”没有错,但是“带口音”和“带表情”就不合适了。“传神描写”的语义是重复的,因为“描写”的意思是“画”,应改为“传神描写”或“传神描写”。另外“流利口音”的搭配也不合适。
对于修饰成分复杂的句子,一定要注意枝叶搭配。
③注意复句中的关联词。
在复合句中,关联词在表达情感时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复句的考察往往是从关联词开始的。
关联词的使用要看位置,搭配,得体。
例如:
一方面,五金厂可以主动送货上门,保证材料供应;另一方面,车辆厂也及时将产品质量意见提供给五金厂,使五金厂的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这段话前后有两个主语,一个是“五金厂”,一个是“车辆厂”。两个主语不同时,关联词“一方面”要放在主语“五金厂”之前。反之,如果主语相同,关联词要放在主语之后。如果上面例子的后半部分是这样的:另一方面也及时主动向整车厂征求意见,提高产品质量。前后主语都变成“硬件工厂”,主语后面的关联词也没毛病。
另一个例子是:
如果作者的想象力超出了真人的动作,夸大了他的事迹,可能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夸张的事迹”自然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里用了“反而”这个词,与前面的“如果”这个词不符,应该改成“只是”。
另一个例子是:
虽然现在还是冬天,早晚比较凉快,但是中午穿毛衣,在温暖的阳光下,也不会太热。
这句话,说的是冬天,天气冷,穿毛衣不热。前后没有转折。所以“虽然”和“然而”这两个相关的词用得并不恰当。如果一定要用关联词,可以在最后一个从句前加“即使”。
(4)代词指代要明确。
如果句中有代词,要注意指称是否明确。
例如:
说也奇怪,那个瘦瘦的女门卫好像很听这个女人的话。她几乎总是做守卫让她做的事。
在一个句子中,第三人称应该指同一个宾语。如果把句子中的第二个“她”改成“这个女人”,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⑤一面两面要搭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是否”、“能”等正反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对应词。
例如:
书写流畅是衡量一部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前面的“文笔流畅”只是从“好”的方面来表达,后面的“好坏”是并列提及的。所以“写”后面要加“是否”二字,这样前后才能对上。
⑥句子流畅性和逻辑性。
如果以上五个方面都没有发现问题,那么就要看是否有逻辑错误了。
例如:
甚至诗歌、古诗词、楹联都有专门的刊物,散文却没有自己的专刊,这是很不正常的。
从语法上来说,这句话没有错,但是“诗词”和“古诗词”的并列在概念使用上有问题,应该属于逻辑分类错误。
4.病句的修改要对症
找准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针对“病”对症下药。就像上面“案例分析”提到的,有针对性的修改。修改时要注意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意;应该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而改变;要尽量少换,换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地方,千万不要换两个地方。
病句的分析和修改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这方面的练习很多,就不重复提问了。掌握了上面说的方法后,你要找一些练习来做,这样才能熟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