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申请中获得高分?求一些经验。
二是认真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前提。问题的正文一定要看清楚,问题的意思一定要把握准确。否则,答案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走向另一条路。这就要求在审题时,题目的每一个字都不能放过,要像筛子一样仔细筛选,对题目正文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考查;像搜索探照灯一样反复扫描,题目意思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都要去触碰,不能在自己的思考范围内留下关于题目意思的死角。复习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多看。只有当你确定、有把握的时候,你才能把这个题目放下,再去看别的题目。比如2008年浙江申论的题目是命题作文,题目是蓝图。所谓命题,题目已经给了你,你无法再拟出另一个题目,但有的考生就是没有把握住题目的含义,自己拟出题目,比如“* * *建设大浙江,和谐谱新篇章”,在给定题目之外拟出文章的标题,或者在“蓝图”下拟出副标题,这是错误的, 而正确的做法也是唯一的答题策略——除了按题目写,没有别的答题方式,除了“蓝图”,没有别的题目。
有些需要复杂回答的问题要特别注意,比如2005年的《山东省证人保护》。问题(1)要求阅读给定数据1~10。请按照逻辑程序和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写一篇不超过200字的摘要。答题要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排序,二是写摘要。很多考生做了整理和抽象的工作,但是分数是0。正是因为这些考生没有看清考试的要求,对所有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抽象,却忽略了在审题时整理和抽象的对象是“数据1~10”,与事实相差甚远。同样,试题(2)要求根据给定数据11~20,标注7个关键词,发现其中3个为相关背景链接,不超过300字。这个问题的对象是数据11~20,既不是全部数据,也不是1 ~ 10。其次,标注的关键词数量是七个,但是有三个作为后台链接,也就是说你不需要链接全部七个关键词,只需要做其中的三个,做多了会丢分。所以审题要谨慎、细致、一丝不苟,不能太过小心。一定要确保严格符合题型要求,做到万无一失。
第三,考题要深刻。审题的时候,不能只看字面意思。真正的答案要求往往不是直接体现在问题的书面表达中,而是包含在句子中。你要用逻辑和理性去分析,由表及里深入思考,有时甚至需要联系语境和相关事物,才能真正理解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含义。所以要在认真看题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不要停留在对单词的表层理解。比如2008年北京申论谈到“行业自律与商品质量价格”的问题。征文题目给出的条件是:“行业自律非常必要,但不能解决商品质量和价格上的所有问题”。光看题目,有的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就奔着“自律”去了,抱着“企业和行业组织必须加强自律”的想法。自始至终,他们都在谈论如何加强自律。前面已经分析过,自律的必要性只是一个引子,在给定的条件里还有一句话:但它不能解决商品质量和价格上的所有问题。因此,文章的重点在于自律之外的他律措施。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法律监管,吸收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建立全社会普遍有效的道德约束机制和全市场普遍有效的质量价格优化机制,这些都是他律措施,是争论的中心,也是争论的焦点。如何把握题目的意思,正确看到题目的内在要求?除了正确阅读考试单词和句子外,还要了解和掌握事物本身的原理和规律。以“自律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为例,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从外部寻求解决方案的暗示;同时,从事物的原理出发,事物的正常发展既要有内力——自律,也要有外力——他律。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事物可以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和转化,其中外力——规范和规范等。,比内力更具有制约性和引导性,对事物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理解了问题的含义,按照这个哲学原理把握了回答的要求,就不会停留在表面,也不会被文字所迷惑,而是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