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主题:感受春天
(2)惜春是一种对热爱生活的坚持,也是一种与冬天岁月相比有比较和认同的实际行动。冬天的寒冷虽然是对世界的净化和考验,但却是生命再生的前提,是生命的新元素。这也是一种对比和折射:没有坚硬的冰,谁会认出红梅的美丽?没有雪,谁来评判松树的高贵?但那似乎是哲学命题,是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是受欢迎的,它受到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民的认可和赞扬。
(3)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到事就开心,我也爱春天,但我不是一个人。”这是诗人白居易说的。翻看一首唐诗,里面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的春之情怀。道士脸的人不都是唱春天的吗?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了《春日偶遇》,成为《千家诗选》第一首。朱是有名的“老夫子”。面对明媚的春光,他唱出了“春日”这首诗,诗中写着“你能轻易地认出春风,各种颜色永远是春天”。和尚是佛家子弟,什么都不讲究,不禁为春光所动。唐朝的智玉和尚写过这样一句名句:“湿了衣服想湿杏花雨,吹了脸不觉得冷。”在中国的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夜、春眠,再从赏春到惜春。
(4)品味春光,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受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的。“闺房里的年轻女人不知道怎么操心。春天,他们化了妆,去了绿色的大楼。忽见柳色,悔教丈夫寻印。”如果说这个生于封建时代的女人不能帮助这种生活,那么美国现代哲学家桑塔亚那就更有思想,更愿意被春天俘获。这位先生已经在哈佛任教很长时间了。50岁的时候,春天的某一天在平台上,偶尔有一只知更鸟飞过,站在窗格上。他注意到并感觉到另一个春天的到来。他转过身对学生们说,我和阳春有约!他冲出教室,开始了他的欧洲之旅。
(5)人生的四季都是我们的,春天可以开启人的感情之源,灵魂之泉。难怪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形声字是“春”。难怪古人谆谆寄语他的朋友,“此行去江南,与春同住”。住在大观园的祥云大声喊道:“留下来,留下来,不要让春光走!”但其实春天不可能永远,来了就走了,谁也阻挡不了“出水,春去”的结局。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时间稍纵即逝是自然的征兆,但精神的青春,意志中的春光,进取的春光,应该留在有志向有奋斗者的岁月里!
1.根据第(5)段写出并解释增加的单词。(4分)
开qǐ(?) ?史燚(?) ?难留(?) ?不去(?)
2.看了段(1),你觉得江南的春天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3)段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段,白居易的诗“遇物喜,我爱春,但我不孤单”,类似朱自清的散文《春》。《春》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两首诗的意境的?(3分)
5.在第(4)段的下划线句子中,这到底是什么意思?(2分)
6.在第(4)段中,封建时代的女人和现代的美国哲学家很难在桑塔亚那面对同一个春天,但他们的心态明显不同。请用文中的“后悔”和“匆忙”两个词来分析各自的心态。(2分)
7.作者从《春天》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用文中单词回答)(3分)
8.模仿第(2)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没有坚冰,谁会认得红梅的美?没有雪,谁来评判宋庆的高贵?
看答案:
1.离开:停留:另外,在别的地方(也可以解释为“离开”)
2、多雨,短暂,难来(春宝贵,春难求,雨多)
3.谁承认春天是美好的。每个人都认为春天是美丽的。
4.《春》通过始终写“万物皆喜睁眼”,详细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事物的生机,表达了“万物皆喜”的诗意;通过写儿童剧和大人出门做自己的事,我写出了《爱春不孤单》这首诗
5、品味春光,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受人生。
6.“悔”字表现的是与丈夫热恋的女子的压抑和无奈,“奔”字则充分表现了桑塔雅那自由奔放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
7.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情,都显出了流年的自然迹象,但精神的青春,意志中的春光,进取的春光,应该永远在有志向有奋斗者的岁月里!
8.例名:(1)没有失败谁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2)没有大风,谁会觉得草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