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经济】知识点排序ⅱ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

会计利润=收入-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

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FC会越来越小。

AFC曲线呈现下降状态。

每个单位的资源所生产的产品称为边际产品。

在初始阶段,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因此边际产量不断增加,然后不断减少。

例如:

餐厅招第一个厨师的时候,效率很高,能做很多菜。

招第二个,边际菜会更高,因为两个厨师可以一起干,效率更高。

但是小厨房,招太多人后,多一个厨师带来的菜肯定会减少,甚至可能变成负数。

平均产品是指资源带来的平均产品。

AP等于产品除以资源。

当MP > AP时,AP在增加;

当MP < AP时,AP呈现下降趋势。

MP和AP的交点就是AP的最高点。

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的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每一种额外产品的成本。

由于资源的合理利用,MC在初始阶段下降,然后不断上升。

当MC < AC时,AC减小;

当MC > AC时,AC增加。

MC和AC的交点就是AC的最低点。

随着输出q变大:

AC变低,叫规模经济。AC不变,叫恒定收益。

AC变得更高,这被称为规模不经济。

完美的竞争市场定义:

1.有足够多的买家和卖家。

2.产品没有区别

3.市场准入

公司只能接受市场价格,也就是价格接受者。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是固定的。

销售者每多卖出一件产品,收入就等于价格。

平均收入也等于价格。

所以P = MR = AR =需求。

对卖方来说,边际收益是每卖出一件额外的产品所能获得的收入。

当Mr > MC时,卖方有利润。

当MR=MC时,卖方的利润最大。

卖家在决定生产数量的时候肯定会去找MR=MC。

确定生产q后,找公司的ATC。

如果市场价p大于ATC,公司就赚钱。

价格-ATC=单位利润

单位利润乘以Q=总利润

短期内,如果P < ATC,公司可能不会退市,因为可能P > AVC。

例如:

在一家糟糕的咖啡店里,顾客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这么空的店怎么不关了?

假设一杯咖啡的市场价是30元,可变成本只有10元。

那么,单卖这杯咖啡是有利可图的,但整合固定成本后,目前的30块低于平均总成本。

如果P < AVC,公司应该退市关门。

如果公司在短期内盈利,将吸引新的运营商进入市场。

当有更多卖家时,供给向右移动。

市场价格被拉低。

最后,P=ATC。

如果公司短期内亏损,就会退出市场。

然后卖方减少,供应向左移动。

市场价格被拉高。

最后,P=ATC。

完全垄断的定义:

1.只有一个卖家

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替代品。

3.严重的障碍

4.垄断者有定价的能力。

障碍类型:

1.法律障碍

比如专利权

2.自然独占

公司比较大,固定成本非常大。

新的生产者进入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比如航空公司。

3.资源壁垒

这意味着其他公司找不到或者买不到一个行业需要的资源。

在完全垄断下,市场价格不再是固定的。

当价格高时,需求低;

价格低时,需求高。

q越高,AR越低。

q越低,AR越高。

因此,垄断市场的AR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AR减小,所以Mr < ar。

垄断企业还是会找MR=MC,这是最赚钱的点。

然后根据此时的产量q,找到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找到对应的垄断价格p。

单位垄断利润。

单位垄断利润乘以Q=总垄断利润。

垄断的直接影响:

它提高了商品价格,降低了周转Q,减少了消费者剩余,提高了生产者剩余。

与此同时,无谓损失也应运而生。

价格歧视的定义:

1.同一种商品的定价是不同的。

2.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

同样是吃饭,有的人正常吃饭,正常结账。有的人提前买团购券,吃一样的饭,少花钱。

商家歧视贪便宜的人,给他们买团购券的机会。本来这些人是不想来吃饭的,但是看到团购券便宜,就来了。

然后我来了。

同时商家歧视不便宜的人,正常买单也没什么感觉。

结果商家多卖了产品,每家都赚了。

价格歧视增加了垄断者的利润,进一步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垄断竞争的定义:

1.企业相对较多。

2.产品之间有差异。

3.障碍并不严重

垄断利润会吸引新的生产者进入市场。

长期来看,价格等于ATC,利润等于零。

寡头垄断的定义:

1.极少数垄断者。

2.产品不一样

3.严重的障碍

4.寡头是相互独立的

博弈论是指双方为了各自的最大利益制定策略。

当一方不考虑另一方的策略而采用固定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时,称为优势策略。

优势策略会形成纳什均衡纳什均衡。

当合谋定价时,双方可以同时获得更高的利润。

卡特尔是一种比较大的寡头垄断组织,内部勾结严重,市场垄断严重。

MRP指的是边际收益产品,是指每种产品带来的收益。

边际产品是指单位资源生产的商品。

MP乘以产品价格就是MRP。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商品价格是固定的。

MP是先增加后持续减少,所以MRP也是一样。

MRC指的是边际资源成本,也就是每种产品会花费多少生产要素成本。

企业总是希望单位生产要素的收益尽可能高,同时又希望成本尽可能低。

MRP=MRC是最佳位置。

派生需求是指企业雇佣劳动力的需求是基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

当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变高时,企业就会有追求利润的动力,购买更多的生产要素。

劳动力带来的边际产量和设备带来的边际产量不一定相同。

MP/Price的价值更高,对公司更有利。

所以公司在决定是买人工还是买厂房设备的时候,会考虑谁的MP/P更高。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中,MRC保持不变,呈现一条水平线。

在劳动力市场垄断的情况下,企业定的工资更低,雇佣的劳动力更少。

劳动力供给大的时候,企业给的工资低;

劳动力供给少的时候,企业给的工地就高。

因此,工资曲线呈上升趋势。

工资曲线代表平均工资水平,因此推导出边际收益成本(即每增加一个劳动力所付出的劳动)。

资本)必须大于平均工资。(当平均值上升时,平均值>边缘值)

平均工资曲线可以理解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

根据MRP=MRC,垄断企业决定要雇佣的劳动力数量,这是利益最大化的位置。

然后根据这个劳动量,找到与供给曲线的交点,确定垄断工资。

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这意味着公共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别人的使用不会影响你的使用。

例如:

不拥挤的道路人人都可以使用。

公共产品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蹭”的问题。

例如:

有人想让社区里的人掏钱买票去看烟火表演。

但是,即使附近的人不买票,也能从远处看到焰火表演。

因此,大多数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提供的。

当某种商品和服务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正效益时,就叫做带来正外部性。

例如:

有人在他的院子里种花。TA的目的是自己种花,自己看美,自己闻香。

但事实是附近的人都能闻到花香,有可能很多人会变得开心。

当存在正外部性时,政府应该鼓励它们。

正外部性代表整体利益的增加。

需求曲线代表边际收益,供给曲线代表边际成本。

正外部性带来的额外社会效益可以看作是需求曲线整体上移。

需求上升,q增加。

增加的q是最佳位置。

政府应该补贴买方或卖方,使需求或供给向右移动,达到最优Q,也可以称为社会Q。

当负外部性发生时,额外的社会成本可以看作是供给曲线的整体上移。

供给上升,q下降。

降低的q是最佳位置。

政府应该多收一些税或者多发一些票,让供给向左移动,达到最优Q,也可以叫社会Q。

下图的阴影部分分别显示了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造成的无谓损失:

平均税率:税额/收入

根据税率算法的不同,常见的税种有三种。

1.累进税。

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税率更高。

比如个人所得税,按照不同档分别征税。

2.递减税。

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税率降低。

例子:消费税。

有两个人年收入50万,5万。

假设某商品成本为1,000元,消费税税率为10%,则税额为1,000元。

此时,富人的平均消费税率为1000/500000,穷人的平均消费税率为1000/50000。

结论: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税率降低。

3.比例税。

税率是固定的。

收入不平等的原因:

1.本能

2.教育水平和培训水平

3.歧视

第四步:偏好

偏好不是歧视。比如有的人很懒,有的人很勤奋。

5.垄断

6.运气

洛伦茨曲线劳伦斯曲线用于衡量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横轴是家庭数量,纵轴是收入。

基尼系数用来衡量分配的合理性。

基尼系数的计算应以劳伦斯曲线为基础。

基尼系数越大,一个国家的财富分配越不合理。

政府有一定的义务对财富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分配,避免不合理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