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财政局会计考试真题
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有八大变化:一是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与财政改革相关的核算内容;二是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虚拟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三是明确规定将基建数据定期纳入事业单位会计“大账”;四是努力加强财政投资资金的核算;五是进一步规范非财政补贴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核算;六是加强了资产的计价和核算管理;七是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八,该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的结构和系统。
下列关于体制改革必要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修订的背景如下:
《制度》于1997发布,自1998 65438+10月1日起生效,对规范会计核算、服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逐步推进,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制度已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一)“体制”滞后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2000年以来,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等各项财政改革相继实施,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资金运营和资产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涉及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和完善。几年前,由于有关改革还在进行,我们通过发布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来规范它们。目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基本建立,各项改革趋于稳定和完善。全面修改该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2)《制度》未涵盖事业单位基建项目,会计信息不完整。目前,符合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规定,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相关资产和负债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未得到充分反映,导致会计信息不完整,不利于加强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管理,也不利于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财政部今年发布的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以下简称《财务规则》)增加了与基本建设有关的规定。同时,根据编制部门(综合)预算的要求,要同时修订制度,增加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和报表公开。
(3)系统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固定资产属于长期资产,随着资产的使用和时间的推移,其价值逐渐丧失,直至报废或以其他方式处置。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使得固定资产按处置前的原值入账和列示,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在报告时的实际价值,也无法提供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损失的信息,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核算内容引入制度,既能解决上述不足,又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提出的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四)事业单位出现一些新要求、新业务,需要满足和规范的。随着社会事业的改革发展,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管理要求和新的经营活动。比如,一些机构借款数额较大,更注重资产负债率等财务风险分析,而《制度》没有明确区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不利于机构财务分析。这些新的需求和新的业务需求相应地补充和改进了系统。
(5)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告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不完整,核算内容不全面,相关确认计量标准不明确;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和内容不合理,如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报表附注披露缺乏规范。上述问题需要在制度修订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