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是怎么得名的?

在宁夏的历史沿革中,银川作为新老宁夏省份的省会城市,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北新兴旅游城市,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那么“银川”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什么时候取消的?这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银川”一词之所以被使用是多方面的,它的形成有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对此,社会上和学术界大约有以下几种说法:

文人墨客怀念古代的风雅。今宁夏银川,古代是灵州、星州、朔方的地盘。在史书中,夏玲、尹霞、临夏、林吟被用来指代今天的宁夏和陕北,宁夏早已与“银”字紧密相连。这是因为至少从南北朝到唐代,与今天宁夏相邻的陕北地区在地名上被称为连胡。尤其是北魏时期,在陕北(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的白城子乡)建立了周霞,北周时期建立了鄞州(今陕西省横山县东),唐代改称银川县。此外,隋唐时期,我们还在今天的陕北地区设立了夏、隋银旗。到了唐代,陕北成为党项羌族拓跋部割据势力的中心。在宋代,陕北是宋朝与西夏的主战场之一。北宋雍熙二年(985),鄞州城(银川县)被西夏军攻陷。元丰五年(1082),宋军在永乐城旧址(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重建新城,命名为“银川村”或“银川市”。这座城市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在宋夏时期成为军事战场。到了明代,在一些成年人、君子的作品中,为了表达对往昔的怀念,领略往昔的风雅,有时故意把周霞作为对古意的眷恋,同时也用鄞州或银川来比喻星州及后来的宁夏城(今银川市)。比如明代曹琏的文章《西夏盛兴赋》开头第一句就是“周霞一大郡”。从题目来看,文中所谓的周霞,指的是古代西夏,也指明代的宁夏镇,因为文中提到“有河渠重障”、“水旋如谐”、“营盘兴武”、“花园”,此时诗词文章中提到的“银”、“夏”等词,基本都是指宁夏全境,没有明确的地名含义。

明朝末年,掌管西北四大军事重镇的三边都督刘敏宽,在他写的一首诗中,第一次有了突破。他在《杨楚普秋日抚长城四首》中有一句说:“梯田披冠山,有无限壮美之树。烟云随剑,繁星摇曳。必须依靠驼铃临江,从远处拿下银川和贺兰。汉沽玉门好如鼎,锦城安澜一百二十里。”诗中提到的“银川”不再是比喻古兴洲和宁夏镇,因为诗写的是河套,和贺兰同时出现。所描写的长城或黄河就像两条带子,既“取”银川,又“注”贺兰。所以从诗和全诗来看,诗中的“银川”二字确实是指银川平原或宁夏城镇。清朝以后,人们开始陆续看中“银川”一词,并逐渐在宁夏大地上广泛使用,从河西灌区逐渐承包到宁夏城内的特定地点,最后更名为古城并以此为代表。清代宁夏府属甘肃省管辖,府城即现在的银川市。在历史文献中,银川第一次被称为府城,见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宁夏水利专家王所作《重修汉渠隐洞》诗中说“河有中唐经营权,练舞长虹百倍。唐来西绕兰山麓,汉延至唐之东。曾经听说河源从天而降,有千万条流路,还是神仙讲了,临时迁到银川。"

地名迁移的结果。地名“银川”之所以能从外地迁到宁夏,与党项羌族在宁夏的建立密切相关。西夏王国的统治阶级党项羌族,来自雪域高原的川藏青甘地区。这个民族世世代代敬畏雪山,崇尚白色,所以西夏国的党项实际上在氏族内部被称为“白高国”或“白国商”。“银”和“白”往往联系紧密,称为“银白色”。和黄金一样,白银也是贵族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早在他们的祖居地就出现了“银川”这个地名(后称银川)。唐朝以后,拓跋氏家族将夏、殷代代分离,于是夏、殷成为氏族的世居地和新故乡。而且夏国的建立者、西夏国的建立者李出生在殷国(银川县),他家几代人继承了定军令的地位,分别是夏国、殷国(银川县)、隋国、夷国。起兵反宋之初,鄞州是他的第一个据点。在这座城市里,他与宋军进行了多次血战,最终以击败宋军而站稳脚跟,可以说鄞州是党项人夺取政权的发源地。所以西夏建国时,称兴州中京,陵州西平府西京,鄞州、银川城东京。在地名迁移的观点中,还有一种观点,即认可银川地名从陕北迁移到宁夏,但不认可银川地名最初是从党项先民居住的雪域高原迁移到陕北的。他们认为,银川的地名开始出现在陕北,是因为党项羌族盘踞在陕北,其中心居住地在无定河支流古水区。汉代有阳县,因城在水影中而得名。因此,这里出产的一种珍贵的马聪被称为“乞银”(方言的音译),所以这里的水被命名为“殷茵”。西夏人在这片水域建造的城市叫“银川”(意思是四川也是水)。

因地理环境的特点而产生的交会学说。因为后人不了解古人的意思,加上道听途说,对于银川这个地名的真实性很重要。

真正的内涵和美好的寓意逐渐被遗忘和曲解,民间逐渐出现了一些浪漫的旁系传说。宁夏位于河套窝区,自古有“江南”之称,又被誉为“黄河独富万恶”、“天下宁夏”。宁夏引黄灌区确实是塞班岛北部的鱼米之乡,河渠成网,云起云落,渠定多雨。因此,根据人们视金银为富庶之物的观念和经常把富庶之地称为金银之乡的习惯,后人把这片富庶之地称为金银之区。宁夏隶属于甘肃省的一个政府,甘肃省早有“金的张掖,银的武威”之称,也有金川之称。所以,从地名方面来赞美这片沃土,这座城市,“银川”这个名字自然是恰如其分。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很可能是根据古城区周边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整理出来的另一个“版本”。由于古城靠近黄河西岸,地处贺兰山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河水平缓,黄河往往会随意摆动,出现了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局面。此外,贺兰山山谷的洪水和泉水的* * *在河西大地上逐渐形成了许多湖泊和沼泽,古城周围还有人称之为所谓的“七十二连湖”。它们散布在古城周围的土地上。其中,城市附近著名的湖泊有高泰庙湖,记载为“大湖浩渺,景色豁然可见”,还有南塘、金波湖、月湖、何权湖等环城飘带。城内有乐园、永春园、游乐园、方上园、侯元园、西园等园林水景,使古城呈现出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高原湖城奇妙景观。因此,自古以来,这座古城也被称为“水抱城”。正是因为银川城外河渠成网,湖沼连片,城乡秀美的江南。抬头望去,是一座水晶宫,碧波荡漾,银光闪闪,水天一色。此外,由于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地盐碱化严重,在银川平原的土地上,除了湖泊和湿地,还有许多白色的盐碱状况,形成一片白茫茫的田野,银装素裹,一个有色眼镜的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1936年5月,上海《大公报》著名记者范长江在采访宁夏时发表的一篇报道中写道:“宁夏土壤最重,地面常呈白色,故宁夏古称银川。在这个葫芦形的地带,往往像一块银子。”虽然上述两种地理特征理论很浪漫,有误导性,但在非研究人员中,尤其是在民间社会中,这种理论相当普遍。

(作者单位:宁夏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