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当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时,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最终完成了;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行业的产生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了新的劳动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增强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直接生产过程是决定性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影响;消费是整个物质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为什么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这是夺取中德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3.我该怎么办
(1)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2)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④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⑤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偏激
一、第一轮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尽快熟悉考试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和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1.明确考试要求,掌握考试特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2.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习基础知识。
首先是掌握基本概念。通过比较学习概念,找出相近概念的不同点,从而准确把握。二是了解基本关系。要特别注意它的内在联系,即教材中艾字后面的东、西是纵横串联的。然后就是掌握基本观点。“背”出来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不会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此外,在第一轮复习中,还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找到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对比、列表、作图等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3.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学会整体把握知识。
4.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衔接,加强跨学科知识的渗透,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5.关注热点,把握重点,结合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关注本年度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重点、热点问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分析,真正理解其精髓,学以致用。同时,也要重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思想的发展等。第一轮复习,重点是掌握知识,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思考热点问题,又能保证热点问题的覆盖面。当然,综合能力测试不一定要对时事政治知识有很深的把握,但一定要有很宽的把握。平时单科考试不一定热点的问题,在综合考试中也会经常出现。
6.改进学习方法,研究考试方法,提高考生综合考试能力。
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切忌死记硬背,千万不要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2)要培养适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意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
③习题要精挑细选,内容要恰当,考题要仔细筛选,切忌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
④对问题的回答要“准”“精”。要研究综合能力测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在答题水平、逻辑关系、答题字数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⑤要认真研究综合类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项”,在平时考试中尽量向综合类问题的标准答案靠拢,尽量争取加分,避免延伸“3+2”的答题模式和思路,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差异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第二轮复习
实事求是地说,高三四月份就要开始第二轮复习了。不像理科,文综科目或者政治科目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在这段时间里,还是要根据课本来整理所有的考点。从宏观到微观梳理,比如政治、哲学、经济学,这是宏观;微观上,哲学上有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中有联系论、发展论、综合论、量变论、质变论、内外因论。其实没有太多内容可以整理。自己做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增强记忆力。
现阶段不要浮躁。不要认为做什么都很无聊。你做什么并不重要。非常危险。应对高考,这段时间是关键,其复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理解和领会《考试大纲》
要全面掌握政治课各知识点的内涵和范围,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逻辑联系。充分掌握政治、经济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应对高考需要正确定义各种知识点,理解知识脉络。
2.围绕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第二轮复习应该正好反过来。要围绕重大社会政治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寻找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对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解释、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政治学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政治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评价重大政治热点是对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取重大政治热点时,要进行筛选,主要依据(1)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新提法、新观点;(2)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最近谁“热”,谁最“热”;(3)身边发生的事情,看似小事,却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门的背景材料,从某个角度用你所学的去分析、解释、评价。
3.主动关注高考动向。
三、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结束后,高考将进入冲刺复习阶段。调整心态,做到以下几点,一定会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高考题每年都在变,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直没有变。你学到了什么?这就需要大家根据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对课本中零散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经济常识》八个部分的章节体系要清晰,每个部分包括哪些知识点要了解;哲学常识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的观点是什么,相应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政党、民族宗教的功能、构成和意义是什么?
2.看纠错本。检查自己的错误,找出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的重点,有目的的选取一些素材进行训练,防止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演。
3.浏览关键和热点问题。高考从来都是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尤其是社会上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在冲刺阶段,大家要根据老师给的时事复习资料或者参考相关的时事政治书籍,梳理各个考点的来龙去脉,熟悉事件中的关键词。
4.画一张联系图。围绕社会重要热点问题,选取与之相关的所有政治知识,在周围做上标记,以增加对重点热点问题与学科知识联系的熟练度,理顺思路进行分析讨论。比如,就业和再就业可以与经济常识、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中的资源优化配置相关;政治常识中的党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职能;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哲学常识中的联系和发展等。
5.注意答题技巧和规范。做选择题时,要在审题的同时找出题目材料的关键词和大意?选择正确的选项,比较对比,找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做材料题的时候,首先要看你要考什么,然后从你问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和你考的知识的结合点,写出答案。注意写好材料题的答案,全面、具体、重点突出,恰当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中的知识和术语,表述清楚。
6.选择真题。在这个阶段,你要慎重选择或者停止做新的模拟题,但是要选择一些近三年的真题高考题,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的命题思路和方法,也可以检验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没有不足,以便于最后的复习和巩固。
7.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我建议你复习的时候要看练习和实践的结合。可以和高考文科综合或者政治学同时做真题。这样,除了维持高考复习所需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期间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看改错书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随时记录一些感受和经历,思考自己原来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回到课本上,理清一些概念。虽然高考在即,但复习还是需要贴近大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短跑只有扎实、灵活、科学,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效果。